照比前幾部火災題材電影,這部的專業性增強了許多,展示了很多我國最新的先進消防設備。
全片大部分時間都是極為克制的情感表達,可以看出導演在極力避免落入主旋律讓人吐槽的俗套與生硬,災難特效鏡頭沒有“救火英雄”“烈火英雄”多,并不側重于特效所帶來的壓迫感,主要是從消防員的生活切入視角叙事,災難場景的拍攝采用恐怖片的鏡頭去切入(彭順的第二部火災電影),紀實類叙事風格,極大程度地面對與複刻客觀現實,也展現了我國消防員犧牲精神的偉大。
影片中女性角色也不再是花瓶,而是能夠跟男性角色一起上戰場并助力的實實在在的半邊天。
電影總體來說突兀感不強,比較符合邏輯。作為政府資本出品的電影,電影的每一部分都在合格線以上,甚至有些元素可以拿到高分,再加老戲骨的助力,完成度十分四平八穩。
雖然愛情線和親情線的設計略顯老套,前後劇情走向也很容易讓觀衆猜到,但同時也讓每一個宏大叙事中的消防員形象具象化了,變成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有名有姓的個體。
作為“中國系電影”,依然犯了一個通病,很多情節動機出發于實際,但解決于特殊情況,造成了一定懸浮感,好在電影感情拿捏确實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