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6
 簡評:
 看的第一部羅西裡尼,受到巴贊的直接推薦。中規中矩、有闆有眼的影史佳作,今天看來沒有顯著缺憾,卻難以看到真正的創新。曆史價值不亞于藝術價值。
 
 雖然有明顯的劇情和制作,未擺脫情節劇的刻闆程式;但需要承認在其略顯機械的結構編排下仍有着紀實性,不僅在現實主義風格-表演、取景跟拍攝手法-上如此(外景部分都是偷拍下來的),而且拍攝于1945年的電影的确有重要的曆史意義。
 二戰期間,即便是羅西裡尼也拍攝了“法西斯三部曲”,除了政治電影就是一些完全不介入的資産階級喜劇。而在二戰結束之際,電影終于從封閉于攝影棚走向現實生活,從對現實的逃避到介入和直面現實。此外,對道德和人道主義的追求,對底層人的認同感得到充分體現。
 因此,作為新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雷諾阿的影子。其次,影片風情畫般地描繪了全民族上下的抵抗運動,應該影響了此後大量的抗戰主旋律電影。和著名的《影子部隊》等有組織的抵抗行動略有不同,本片的人物和故事都是從平凡生活中登上舞台的,英雄主義并未預先安置其中。如教父從足球賽中出場,皮娜從搶面包的場景中出場。不僅身份設定上如此,這種“平常性”更體現于演員的一舉一動-即便所提及的兩位都恰巧是職業演員。和《伊萬的童年》、《美麗人生》等一衆二戰/反戰片更接近,都着重表現平和的日常生活與極端緊張的反抗、異常的戰争局面形成的荒謬張力。本片故事發生于婚禮的前夕,而危機正步步激化,悲劇悄然催生。
 
 直至影片結尾,矛盾才徹底被激化且綻開,神父的死是那麼輕易-然而為了這一槍的戲劇性和分量,影片做足了所有鋪墊。而相應的,皮娜的死則更為平靜和輕易,甚至有些倉促。
 
 片中神父這個人物很關鍵,在他身上展現着宗教和政治的鬥争,出世和入世的抉擇,以及如何對待侵略和戰争的痛苦,就像片中發問-“上帝看得見嗎”?宗教如何永遠站在正義的一方,聖職人員何時應當介入、挺身而出?最終,他的所作所為展現出的世俗一面,恰恰是這種介入産生了道德和神性的崇高。
 同時,片中也側面地借助一位納粹自嘲的口吻質問道-“真的是高貴種族嗎”?
 
 ps.這麼多年來,羅馬城市的基建和面貌還是沒有發生,但曆史的傷痕已經在現實中銷聲匿迹了。
 
 25.9.18紀念,投影儀 milano
 細節頗可以玩味,值得從各個角度反複深入。
評析-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劄記-随感-簡評 
 評分:B- 6.6/6.7前言:機緣巧合來看第二部該導演的電影,聽說是和《扒手》一樣地動作和犯罪片?和前作相比,似乎視聽更為程式化、絲滑的長鏡頭減少了,詩意和美感也有所喪失(或者說側重發生了變化)。簡評:有着《男人的争鬥》的開頭和《 ...
 全方位深度解析,為何中規中矩? 
 評分:B-6.8二刷觀感依舊非常一般,但已經完全将其把戲看透了。沒有見過如此自作聰明、匠氣與說教氣十足的影片。(本文不企圖作為系統性的影評,隻是将劄記分集整理。)前言:和《紅高粱》一樣,正好是九個月後在影院重溫。依舊是重估的目的。初 ...
 簡評 
 B7.5-雖然絕對不算多麼精緻的傑作-略顯單調和平淡了一些,但私心很喜歡,很純粹的片子,三星半。一個月以來每周找資源都以譯制片失敗告終。等待了三周以為找到了資源,結果依舊是俄語譯制片加英俄字幕,無可忍受。終于看上了繁體中文字幕版-即 ...
 大銀幕重溫再評 
 B+8.2很不錯的作品,有所回味,沒有什麼可挑剔的。但或許是由于其克制吧,總覺得力道稍差。相比《扒手》結構沒有那麼連貫,也沒有直接的内省。相比《都靈之馬》則更精巧甚至輕快。選角的形象和十分恰當和典型,表演則簡化到甚至有點生硬刻闆-尤 ...
 吐槽簡評-張藝謀何以至此?! 
 評分:C+前言:克服萬千猶豫和困阻來到影院,卻不料是一部爛片!失望至極。現在對影片的态度更為清晰也愈發偏激和挑剔了。忍着要吐的心情硬是沒挺住,看了四十多分鐘果斷離場,就當花錢買罪受了。玷污眼睛、浪費時間。(影院不少笑聲,看似在國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