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船長,我的船長
莊重而肅穆的教學氛圍,一群躁動的年輕人,一個作風奇特而慢慢走入學生内心的老師。
我是一個在中國傳統應試教育下成長到21歲的人,回顧我的學習生涯,我和大多數中國 小孩一樣在應試教育下成長的小鎮做題家,父母認知水平有限,僅僅在物質上給予幫助和重複的幾句督促學習的話。如果問我能否和電影裡的死亡詩人們産生共鳴,我還真不能給出準确的答複,因為我似乎遠不如死亡詩人們那麼幸運。
電影已嚴肅的入學典禮拉開序幕,莊嚴的開學儀式,“傳統、榮譽、紀律、優秀”四根支柱死死地壓在學生的身上,壓抑沉悶的教學環境,數不清的學習社團;關上門,這群孩子們躁動因子充斥在這個小小的房間裡,他們追逐打鬧、抽煙、談論美女,他們的支柱是“嘲弄、恐怖、頹廢、排洩”。
基汀老師開放民主的教學,讓學生開始追尋理想,開始學會勇敢,他們聚集在狹小的山洞裡,宣讀誓詞、品詩歡歌、暢所欲言,狹窄的空間裡,幻想未來,暢談理想。
尼爾明确了自己的理想,違背雙親,去大膽追夢,在舞台上深情演繹着。托德慢慢直視自己的怯懦,不再做邊緣人,去寫詩,去發言。諾克斯跨越心裡的障礙,勇敢追求自己愛的女孩,赤誠的在心愛的女孩面前讀自己寫的情詩……一群孩子用稚嫩的方式去展現自己的鮮活,而他們的老師基汀還是支持他們的。
可惜的是結尾以尼爾自殺向父母的“壓迫”表示反抗,尼爾脫下自己的衣服,偷走父親的搶,已自殺的方式去宣告自己在傳統和壓迫教育下的無力,好像正如魯迅先生在散文匆匆裡說的一樣: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将赤裸裸回去罷了。那一刻我眼淚再也忍不住了。陽光開朗的尼爾,在父親強權的教育下,是那麼無奈,連最後苦中作樂的那最後一絲快樂也沒有了。
基汀老師與傳統相悖的教學方式,成為了學校推卸責任的出口,基汀老師被逼離開學校,平常最膽小的托德站到課桌上,去挽留基汀老師和反抗死闆的教條,一個一個的學生站起來,劇情被推上了頂點,ending music響起。
說實話,雖然電影是be,同時本電影更多的是已批判的角度去看待學校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但是我很羨慕這群孩子,回想自己讀書的時候,也是在應試教育下苦中作樂,但絕對沒有基汀這樣的老師告訴我:沒錯孩子們,你們有自己的步伐,有自己的節奏,抓住時間,去想去探索,去找尋理想;父母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優越的學習環境;和一群和自己一樣躁動的人暢談放肆,找尋理想,追逐浪漫;多美好的人生!雖然有點和電影本身的思想相悖,可是電影裡這群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是我們普通中國孩子遠遠比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