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公衆号骨朵網絡影視 文/知庸
東亞裔創作者,近年來在好萊塢聲望見漲。一系列由他們主導,講述美國東亞裔移民生存境遇的影視劇,開始走上前台。
韓裔移民題材的《米納裡》《彈子球遊戲》《過往人生》等影視劇,被奉為年度佳作,也在獎項上收獲頗豐。關于華裔移民的《瞬息全宇宙》,票房不俗,還成了奧斯卡大赢家。亞裔移民們,終于不再隻是好萊塢的路人背景闆,不再被西方刻闆印象所困,他們的故事,開始被更多人看到和喜愛。
《瞬息全宇宙》的出品方A24,就又推出了一部幾乎由全東亞裔陣容打造的美劇《怒嗆人生》。延續這一題材的勢頭,劇集在美國影評網站爛番茄上,獲得100%新鮮度的頂級評價,媒體評分同樣高達85分,成為今年最佳劇集的有力候選。在國内,豆瓣8.9分的表現同樣驚豔,如網友所說,這是一個“每個東亞人都能感同身受的故事”。
劇集的兩位主角,一個是韓裔,一個是中國、越南混血,男二号則是日裔。他們的故事,牽引出東亞各國移民在美國的生存圖鑒。盡管幾位主角都已是移民二代,但東亞文化中的自我規訓與自我壓抑,依然流淌在他們血脈當中。無可排解的負面情緒,最終讓這兩個東亞人,決定發點大瘋。
01 東亞人的黑色喜劇
《怒嗆人生》始于一場突如其來的“路怒”事件,心情極度壓抑的男主角丹尼周,開車偶遇了極度焦慮的女主角艾米劉。兩個陌生人因一起小小摩擦,瞬間發瘋互怼,就此結下梁子,用盡種種離譜手段破壞對方生活,成了兩人痛苦人生中的最大樂趣。兩人互害與自毀的瘋狂能量,也成了劇集故事的最大推動力。
與近年來亞裔移民題材影視劇大多相對嚴肅的風格不同,《怒嗆人生》在兩個主角的種種瘋批行徑中,成了不折不扣的黑色喜劇。但高度類型化的外殼,并未影響劇集的社會表達,角色們東亞式的行事邏輯,始終是驅動故事的核心。
在東亞文化的影響下,兩位主角都并不會處理自己的情緒,隻會要麼在熟人面前一味壓制痛楚,要麼瞬間發飙,把積壓已久的憤怒,無來由地傾瀉到陌生人的生活中。對彼此發瘋,成了他們獲得愉悅與平靜,維系表面正常面目的唯一方法。
兩人在強顔歡笑與瘋癫暴怒之間反複橫跳,高度不穩定的精神狀态,诠釋了什麼叫“成年人的崩潰往往隻在一瞬間”,讓劇集始終保持如過山車般,情節從一個極端無縫沖向另一個極端的極強節奏,保證了極高的可看度。類型強度與怒火一同不斷升級,最終釀成兩人生活中無可挽回的災難後果,讓劇集黑色喜劇類型的“黑色”,徹底成了東亞人難以自控的情緒底色。
在黑色喜劇的“喜劇”上,劇集依然貫徹着極其東亞味的表達。密集台詞中暗藏的笑點,往往是聰明且機鋒的“地獄笑話”,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頻頻出現的種族梗、性别梗讓角色們一秒破防,而他們越是冒犯别人或被别人冒犯,越暴露出他們作為東亞人,無法自洽的脆弱内心。
“地獄笑話”成為這群東亞裔角色們在表面和諧下互相傷害的雙刃劍,被冒犯者瞬間狂怒脫離假面,被從未消解的創傷所席卷,冒犯者則通過搶先一步向他人捅刀,假裝自己對創傷滿不在乎,但其實隻有同為創傷受害者的他們,才知道哪把刀傷人最深。一切笑點皆是痛點,這就是屬于東亞人的黑色幽默。
更多笑點則源于兩位主角不穩定精神狀态下,時刻爆發的猙獰與狼狽。他們有時被對方氣到如野獸般嚎叫,有時又不得不露出标準假笑,兩種反差狀态的随時切換,在誇張表演中被呈現得無比荒謬爆笑。觀衆被兩人的瘋批逗樂,但這卻是兩人最痛苦的時刻。活在東亞人生标準下的他們,從來沒有真正的快樂。
02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好萊塢既往對東亞文化的呈現,往往流于功夫、茶道等種種刻闆元素的簡單拼貼,極少有真正深入的描繪。但或許得益于一衆東亞裔主創的人間觀察,《怒嗆人生》對東亞文化的分析深入肌理,甚至比大多數東亞本土劇集還要深刻、全面。
作為移民二代,丹尼和艾米兩個主角,其實并沒有在東亞真的待過幾天。但從父母一輩相傳的,壓抑情緒、鼓勵犧牲的東亞價值觀,依然順着血脈,對他們造成了難以磨滅的影響。東亞身份還讓他們在美國社會飽受歧視,這種歧視有時表現為直接的暴力欺淩,有時是旁人不經意間一句基于種族刻闆印象的調侃。處于弱勢地位的他們,表面隻能一笑置之,内心卻傷痛郁結
這些過往,讓兩位主角陷入了極其矛盾的心理。他們别無選擇且不自知地,成為了東亞價值觀的繼承人,但在明裡暗裡的歧視影響下,内心卻憎恨着自己的東亞身份,以至于把對自己的厭惡,借着匿名的假面,發洩到同族身上。東亞文化中自卑又自尊的一面,非但沒有因漂洋過海而消減,反倒在移民們身上愈演愈烈。
東亞标準對主角們的影響,還體現在事業、家庭的多重焦慮上。在強調拼搏進取、力争上遊的東亞社會,為了始終保持在前列,人們必須一直努力一直卷,生怕絲毫懈怠,就會把之前的一切成就毀于一旦。盡管丹尼和艾米分屬底層和中産兩個不同階級,卻都被一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支配,光是維持現狀,他們就不得不忍氣吞聲,拼盡全力,搞得身心俱疲。
對事業的高要求,源于東亞社會既定家庭分工的督促。成家立業,是東亞社會對成年男性的統一标準。正值壯年,作為家中頂梁柱的丹尼,因此必須扛起重擔。東亞女性,則承擔着顧家育兒的重任。作為職業女性的艾米,還不得不兼顧家庭與事業。工作沒有讓她實現個人解放,反倒讓她背上更沉重的負擔。
兩人所經曆的事業、家庭焦慮,都是東亞式一元價值标準所造成的,極其典型的東亞焦慮。但可悲的是,他們既是東亞焦慮的受害者,又将人生的一切建立在東亞标準之上,因此成了這種标準的最忠實擁護者。丹尼口口聲聲強調着傳統價值的重要性,艾米雖早已無力平衡家庭與事業,但在公開場合依然販賣着自己作為“完美女性”樣闆的神話,催眠别人,也成功催眠了自己。
而當他們曆經波折,真正實現夢想之後,内心卻依然空虛。世俗意義的成功,并不足以排解内心積壓的苦痛,情緒處理模式的本質性失調,終歸會讓瘋狂再度爆發。
在一次又一次難以抑制的發瘋中,《怒嗆人生》并沒有止于浮誇笑鬧,而是讓這些瘋狂指向東亞心态的深層矛盾性:人們既自尊,又自卑,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既追求成功,又不知為何追求。兩位主角的個體困境,映射出的是整個東亞價值體系的結構性困境,無處發洩的他們,隻能最終走向不可理喻的瘋狂。
03 直到大廈崩塌
除了發瘋,東亞人還有什麼方式獲得救贖?對于這個問題,《怒嗆人生》的回答是極為悲觀的。
兩位主角,一個曾求助宗教,但相對虛無缥缈的教義,不足以平複熊熊燃燒的怒火。一個曾接受心理治療,但偏向理性平和的療法,不足以打開緊閉的心防,正如劇中一句名台詞,“西方心理療法對東方頭腦沒用,你就是最好的證據”。
家庭,也沒能成為他們的避風港。在東亞社會結構下,家庭本就是對個體進行壓迫的最小單元,因此他們希望在家庭中尋找“無緣無故的愛”來治愈自己的嘗試,注定失敗。通過生育或照顧小輩,寄希望于讓對方來解決自己人生中的問題,也隻會讓壓迫代代遺傳。
劇集對東亞家庭觀念的态度,可以說是毫無保留的否定,與其說家庭是避風港,不如說家庭和諧的表面假象,隻是成員們内心躁動的一塊遮羞布。這樣的表述相當大膽,也是令人一聲歎息的真實。
宗教、心理治療、家庭的防護網盡數失效,兩位主角似乎隻剩發瘋一條路可走。但劇集最終還是為他們,也為全體東亞人指出一條明路:隻有不再一味壓制情緒,将自己的痛苦坦率真誠地與他人溝通,才有可能走出受害與加害的輪回。
在黑色喜劇的強節奏中間,劇集不時留出氣口,讓主角與自己生活之外的陌生角色,産生意料外的共鳴,面對陌生人,他們才難得能敞開心扉。劇終集更是徹底反類型、反高潮,一整集都是關于兩位失去了一切的主角,在流落荒郊野外面臨死亡之際,終于第一次交流了彼此的無力與空虛。
這讓《怒嗆人生》的結局,成為劇集瘋批表象下極度悲觀絕望的氣氛中,留下的最後一點亮光。兩個在死亡面前被剝離一切家庭、階級、種族身份的死對頭,最終意識到他們其實面臨着相同的困擾,甚至在幻覺中交換了身體,用對方的唇齒,講出自己的苦痛。他們安慰着自己身體裡的對方,用彼此理解,實現了自我療愈。
這個結局無比浪漫,因為它相信人與人的聯結,依然足以讓人從虛無中找回一點能量。這個結局又無比失落,因為它認為隻有當失去一切之時,人們才能重新建立聯結。它是對東亞人“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的悲涼預言,是對東亞價值觀的刮骨療毒,在徹底的崩壞中,才能尋到徹底的重生。
但這樣的療法,對于現實中的我們來說,顯然代價太大。在結構性困境難以避免的情況下,或許日常生活中對自己感受的忠誠,是我們避免陷入“怒嗆人生”的唯一出路。最起碼,每個東亞人,都值得在泰山壓頂時,發瘋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