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去影院看一部電影了,看完之後有種莫名的興奮,是非常愉悅又輕松的想笑,想說話,想跑起來,想跳一跳。
首先是電影的整體風格,一面帶着幽默诙諧輕盈,一面有着平淡哲理的尖銳,輕松也讓人思考,我想把它比作探索花的盛開,或者鳥的歌唱,是美好向上包容的思考。
其次是選角,宋佳,我的老公,她的長相有些大地的沉穩和冷兵器的銳利,王鐵梅,這樣一個名字,因為是她所以顯得格外自信和有底氣,而不是土氣,她是黑夜的紅梅,如果是她當媽媽,無比的有安全感。
鐘楚曦,我認識她是在八月未央,這是一部難看的電影,但鐘楚曦是一個好看的人,在裡面她有風的靈秀,簡單的黑直發,騎着摩托,大熒幕上看到這張是緻命的享受啊!沒想到好東西裡再一次更新了我對她的印象,天真可愛,很酷樂隊歌手,以及她自帶的文藝感。她是“戀愛腦”,但看到她的第一眼,我确信她是可以走出規則的人。
小孩,我不知道小演員的名字,但狠狠記住了她,好幸福,用小孩稱呼她,一個所有人都會羨慕的身份。她好像有這個時代的烙印,是我甚至我妹妹這代人獨特的地方,她早熟,沒有太多的激情,她迷茫,不一樣的可愛生氣,她在和不那麼符合期待的世界友好達成了獨特的相處,清醒中帶着淡淡的人機感,敏感的體會,遲鈍的回答,勇敢的生活。
我看完這部電影,笃定這是女編劇寫出的故事,女導演拍出的鏡頭,不出所料,因而,裡面的男性不那麼惹人讨厭。這部電影有太多可以說的,我真希望我所有朋友都去看,它值得一張電影票,那我繼續往下說。(劇透!!!!)
電影的文本,圍繞三個女性,一個單身帶娃的全能媽媽,以前是銳利的調查記者,理想清醒勇敢。
一個讨好人格總愛說對不起的戀愛腦樂隊主唱,缺愛軟弱沉淪。
一個不再幻想充滿迷茫學校關系不太和諧的小孩,孤獨沉默閉塞。
第一組對比是兩位不一樣的大人,兩位是不同方式的清醒,一位不敢面對愛情裡不确定的自己,一位瘋狂在愛情裡尋找認同的感覺并不是不知道現實,是更了解現實後的别扭。
為什麼說女性視角有獨特的溫柔呢?
難過的時候互相擁抱,安慰的時候鼓勵的摸頭,就算生氣時候說出尖銳的話,仍然是互相體諒的原諒說開,樓下等候晚歸的你,覺得任何人都配不上你,義無反顧的幫忙,被欺騙後的支持,好像女性之間有一種别樣的信任。
最讓我覺得感動的情節,大概是摸頭吧,是蜻蜓點水,雁過留痕,點在心尖的那種摸頭,于是我轉頭摸了一下朋友的,她回了我一個。
大人組和小孩之間的對比,大人的世界很複雜,小孩的困境似乎更簡單,雛态時期更少受性别影響,但殊途同歸追求的是同一答案。
我正直善良有閱讀量,我有什麼可憐的?
女生主動追求愛情,怎麼就是倒貼了,就算失敗,那咋了。我正直善良有閱讀量,我有什麼可憐的?
單身媽媽一個人帶娃,找男朋友不苦情很幸福怎麼了。我正直善良有閱讀量,我有什麼可憐的?
小孩沒去過國外旅遊,沒有特長怎麼了,隻有媽媽怎麼了。我正直善良有閱讀量,我有什麼可憐的?
主體性,這就是主體性,不用别人覺得,我要我覺得。
小孩的打鼓似乎是一種女性主義的武器,總覺得這是很貼切的暗喻。
女鼓手應該是什麼樣的?
你是什麼樣的,女鼓手就是什麼樣的?
劇裡打鼓前,小孩害怕上台,猶豫遲疑,鐵梅和小葉非常寬容,說,你可以害怕,你可以不上台,你可以下一次想好了再上台,但是我們知道你鼓打得很好。
你可以緩慢的拿起女性主義,你可以上台展示,也可以不展示,我們知道你有一顆打鼓的心,會很自洽的生活。
小孩說,完成盛大演出後,我還是想當觀衆。
我感覺,這好像就是有人疑惑,你是女權你還是愛男人的質疑。可她們是了解之後選擇的愛情不代表就要放棄自己,就像小孩以後是觀衆,她也是台上打過鼓的觀衆,已經不一樣了。
忠于自己就是我們的主義。
裡面的女教師也很正直善良有閱讀量,面對舉報的态度,面對孩子的疑問,她們都顯得溫柔強大。
亮點太多了,比如王鐵梅看到小葉被跟蹤,她對剛,反跟蹤,比如鐵梅看到有人随地大小便,不是背後蛐蛐,還是硬剛,比如雄競,比如女權表演家的男人們,你讀過幾本上野鶴千子,結構性壓迫,還有,男人硬要教女孩打拳,不打!來打,何嘗又不是一種黑色幽默呢,被“強迫”的遍地打拳。
結尾。為什麼要寫悲觀的我不再幻想,不寫點樂觀的?
正是因為我們足夠樂觀和自信,才可以直面悲劇。
另外。記得如果對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不滿意,就自己去制造新的遊戲規則。
還有,讓你開心的才是“好東西”
豆瓣影評破防的真多,懶得噴
你是什麼樣,女鼓手就是什麼樣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