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很多人覺得這是一部站在女性視角的影片,甚至是宣傳女權主義的影片,但我覺得那隻是電影的表層而已,太狹隘了。實際上,芭比是指被定義美的商品,首先芭比隻是商品,不具備自我思考的能力,所以芭比或肯,甚至連擁有個性名字的權力都沒有;其次芭比始終被定義美,每個時代的美都不一樣,每個時代的芭比都要追随所謂的美,但重點是,芭比的美是别人所定義的,并不是自我評價的;最後芭比和肯不存在男性女性的生理差異(不信可以買兩個玩具看看),隻是主角和配角的角色分配而已。懂得這三個内涵就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本片的劇情。
芭比世界是一個想象中的虛拟世界。在影片第一段落中,芭比世界中的玩具們,過着日複一日程序化的生活,一切看似都那麼的正常合理、毋庸置疑,所以在沒有自我思考的生活中,一切都是美好的,那階段的芭比世界就好像未食用蘋果的芭比伊甸園。而第二階段情節中,影片設置芭比身體變化,從而導緻其第一次審視自己的存在性,當知道死亡之後,其被迫離開規律性的生活,踏上發現真相的冒險之旅,而在走出芭比世界時,一直仰慕她的肯也陰差陽錯跟着她來到了現實世界。在第三階段現實世界情節中,芭比知道自己隻是個商品,并遇到了造就她的設計師,而肯卻以自己的外形特征似乎得到了新的啟示,就是自己這類商品在芭比世界中應該是主角,所以他匆匆忙忙地回芭比世界改變不同類别商品的地位去了,當然肯回去後自然會得到同類型商品的響應,并通過一系列行動也獲得了新的存在價值,但這種價值是以貶低其他商品而獲得的。在第四階段,芭比回到芭比世界,并奪回了尊嚴,但最終與肯和解,最重要的是,芭比得到了真正的自我認知……

...

抛開一些雞湯語言,芭比留下一系列金句:也許是你所有的想法造就了現在的你,但那些都不是真實的你;我們産生沖突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我也想和人類一起創造意義,而不是去被别人創造,我想靠自己去想象,而不想成為别人想象出來的東西;世界并不完美,但你給了我希望;這就是生活,生活總是不斷變化……由此可見,芭比真正認識了自己,不依靠别人對自己的看法活着,不需要别人定義自己的好壞,不取悅别人,有自己的個性,接納自己所謂的不完美,因為不完美既是相對的、也是絕對的,但那些特點卻客觀構成并定義了自我,從而芭比可以悅納自我,也可以接納别人的差異,離開了誰她都可以是她自己。
這部電影是通過具有時代性且認知度很高的玩具,構造出一個關于現代社會中自我認知的有深度的電影。現代社會中,其實每個人都嵌入一個龐大的社會體系中,每個人面對日複一日的重複性生活,每個人都變成了工具、零件或商品。在獲得現代性帶來的物質生活同時,卻漸漸失去了自我認知的能力。在可預見的短暫人生中,面對認知中已經了解的無盡時空以及巨大社會群體前,有些人會讓自己人生的意義碎片化,更有甚者會陷入虛無主義中;還有一個人會将自己的人生意義構建在别人身上,一切喜怒哀樂都在于别人的相對性,在于社會大衆賦予的标準和意義。很多人都将人生活成了無趣系統中的塵埃,在為趨同于“正常”和“約定俗成”中而壓抑個性,“自我”到底是什麼?“自我存在”對于身邊人,對于世界的意義又是什麼?如何看待自己随着年齡增長與理想越來越遠的現實?在這裡毋需給出答案,在這部電影中,每個人都會得到屬于自己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