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本月初八看完了《權力的遊戲》全劇,并寫了劇評《所有的偉大最終都将走向虛無的落寞》,其實意猶未盡,雖然對它那個黑乎乎的色調十分不适,但是總覺得看得沒盡興,寫得也沒盡興,《權遊》确實是一部值得一刷再刷,大書特書的一部劇,不過最終的收尾季,确實不得人心呀,大有種高開低走收最低的悲涼,看某豆上的評分,前面幾季的評分都是接近滿分,最後一季隻過及格線,有點慘烈——當然,并不是它真的那麼差,可能是因為大量的鐵杆劇迷受不了那麼糟爛的收尾,所以大有種恨鐵不成鋼,怒其不争的打壓。
看完了《權遊》,跟以前看那種大劇或者大書一樣,沉浸在它所營造的那個世界裡,一下子無法抽離出來,所以就會去找它的周邊,比如這部衍生劇。我甚至已經把原著的書都找來了,《冰與火之歌》,《血與火》和《七國的騎士》,确實是大部頭,總計二十三冊書,我仍未下定決心能否把它啃下來,所以先從衍生劇開始。
昨天看完了第一季,感受上,挺好。雖然一開始看的時候感覺有點跳躍,直接從《權遊》裡跳過來,有點不太習慣,但是大緻相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體系,所以也還好,看熟了裡面的人物角色之後,大概一兩集之後,也就可以直接進入這個《權遊》之前200年的世界裡。

《權遊》的世界裡,已經很多年沒有龍了,直到龍母浴火而生誕生了三條龍,在那之前,龍在那個世界似乎已經完全滅絕了。但是200年前,在《龍族》的世界裡,依舊還有很多龍,戴蒙就跟雷妮拉統計過,他們能控制的有十三條龍,并且還有一些野生龍沒馴服,同時還收獲了幾顆剛下的龍蛋,而對方的陣營隻有四條龍,但是雷妮拉也說,己方的龍都沒有上過戰場。
那是一個天空有很多龍在飛的世界。幾季《權遊》裡的含龍量太低,《龍族》裡的兩個遠古家族幾乎人均一條龍,一次看個夠,這是看這部劇比《權遊》相對過瘾的地方之一。

劇集開始,第一幕,是“無冕女王”雷妮絲·坦格利安和韋賽裡斯·坦格利安一世争奪鐵王座的繼承權,如果按照繼承順位來說,雷妮絲是國王傑赫裡斯一世的長子王儲伊蒙親王與喬斯琳·拜拉席恩的獨女,作為王儲的直系後代,她本應成為鐵王座的第一順位繼承人,雷妮絲的繼承權比韋賽裡斯還要更靠前,但最終韋賽裡斯以“男性優先繼承權”勝出。以相同的理由,雷妮絲在與叔叔的争奪戰中敗了一次,又在與自己的堂弟的競争中再度敗多一次,可以說,這部劇集,在第一集,就對整個王權統治下的女性做了一個大方向的定調。
縱觀這部劇裡的所有女性角色,似乎都頗不易。

另一個最重要的女性角色是阿麗森·海塔爾,在我看來,這個角色的悲劇性甚至比大女主雷妮拉還要更悲壯。少女時代,她和雷妮拉是最好的閨蜜,她們也有喜歡的騎士,也向往美好的愛情,但是最終,個人情感犧牲給了家族利益和權力争鬥。
在艾瑪王後死後,時任國王之手父親奧托·海塔爾授意她時常去關心喪偶的國王韋賽裡斯并且最終讓韋賽裡斯拒絕了與瓦列利安家族聯姻,選擇阿麗森為第二任王後。在這場政治聯姻裡,她可曾有任何個人的想法與感受嗎?完全沒有。從閨蜜搖身一變成了繼母,如果說她自己處心積慮隻為權謀倒也不奇怪,問題是,整個過程中她幾乎都是被父親操縱,去接近一個年紀跟自己父親相仿的國王,去成為他的王後,劇集用的是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連她的感受都直接無視了。她有感受吧,她一定有;她的感受重要嗎,一點都不重要。與國王成婚之後,有一場戲是國王傳召,然後她躺在床上滿臉生無可戀地任憑身上那個蒼老且滿身傷疤流膿的老男人肆意地抽動,這一場床戲可能是整個權遊系列從頭到尾最悲壯的一場床戲。
很多小夥伴會将她與《權遊》裡的瑟曦做比對,當然,這無法避免,因為她們都是王後,都在王死後當了太後,她們都一樣通過婚姻上位并最終引發了王朝内戰,但是這兩個角色又完全不同,瑟曦雖然同樣也曾受父親擺布但是她自己本身也是一個野心家權謀家所以她最終甚至當上了女王撷取了王朝的最高權力,而阿麗森從頭以尾并沒有顯現出她對于權力有多大的欲望,她更像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女子,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甚至有時候總還能讓人覺得她善良且正直。
比如她扶持兒子伊耿上位的原因不是因為她對權力有多大的欲望,而僅僅隻是老王在臨終之前給她說了曆史上的伊耿賢王的故事,她并不知道此伊耿非彼伊耿,所以她就固執地認為,丈夫在臨死前改變了原來立雷妮拉為王儲要傳位給雷妮拉的決定,所以别人推伊耿上位多是為了私心,比如她的父親奧托,她卻不是,她僅僅隻是為了幫助丈夫完成臨終前的最後一個遺願而已,并且她不是僅僅隻是以此為名,而是真的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