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婆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斷斷續續地跟着她看了幾集,所以第一刷,沒看全,但是發現它有某些片段似乎不需要連貫的劇情也能讓人熱淚盈眶,基本上的劇情也有個大概的了解。老婆看完這部劇的時候,我差不多看完了迷霧劇場的《烏雲之上》和X劇場的《棋士》,并且還在斷斷續續地看神劇《黑鏡》,懸疑科幻來回切多少也有些審美疲勞,想着給眼睛和大腦換一換食糧,于是從頭開始,我将這部劇完整地進行了二刷。

  這部劇的整個時間線上,它用的是一種穿插交織的手法,時時切換,并線前行,同時推進,主要時間線是全光禮的時間線,梁金明的時間線以及吳愛純的時間線,一開始看會有些混亂的感覺,但是你一旦進入了它的時間序列,你會發現這種穿插交織并行的手法有一個好處是它能時時呼應時時響應,它所産生的效應算起來1+1+1遠遠要大于3,比那種單線叙事或者大主線叙事換線并線的效果都要更直白地做比對與響應,當然,一開始看感覺不那麼友好 ,但是看個一兩集慢慢習慣了它的這種叙事,你會更喜歡。

...

  比如說,現在走的是梁金明的時間線,她跟女兒吳愛純說了名什麼話,然後她又會想起小時候母親全光禮跟她說過什麼話,于是鏡頭過場直接切換到全光禮的時間線上,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在吳愛純的時間線上走着走着,它會在某處突然地切換回最開始的梁金明的時間線上,再度響應。類似這樣來去自如的切換,一開始看着确實不那麼友好的,但是這似乎也更符合我們的思維方式不是嗎,我們總會在某些時候,想起某些記憶裡的碎片,而由那個碎片去延伸,不就是當時當下的那條時間線的主軸嗎。

  這樣的叙事方式看似有點亂,但是它能表達的東西,比單線講叙更飽滿許多,因為它可以讓三條時間線同時為它要表述的東西發聲,也許順叙的方式也可能,但是那樣需要觀衆自己去梳理,它用一種更直白的方式直接給你呈現,連自己梳理的精力都替你省下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大概會有一部分的人喜歡另外的一種表述,因為它同樣也會處處呼應,你自己去發現這些呼應的話,也許會更有更多看劇的樂趣,并且你會覺得,創作者對你有着滿滿的信任,他們知道你會發現他們的每一個呼應,然後撫掌稱快,彼此會心一笑。我以前也屬于這樣的觀衆,我會喜歡所有那些不覺意的美好,比這種全面直白地呈現更喜歡;但是這一部劇改變了我的這種看法,它把另一個極端做到了極緻,我享受這個被它帶着走牽着走甚至扶着走擡着走的感覺,純粹的快樂,不假思索的快樂,隻要它能做到極端,同樣也很讓人享受。

...

  另一個讓我頗為感歎的是這部劇的鈎子,時間線上我說它是全無鈎子完全呈現直白抒噫,完整帶着我們走,你可能會說它是一部直白的劇,但是在劇情上,它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會讓你感覺也許有的直白徹底湮沒。在劇情方面,它幾乎處處下了鈎子,這是這部劇另一個最強大的地方——處處下鈎子之後,它又能在後面把這些鈎子全部取出來,這是非常考究劇本功力的,甚至有些地方,它會先取鈎子讓你感覺莫名其妙,但是後面它重新再把鈎子埋進去的時候,你會看着十分過瘾,你會恍然大悟地發現,原來前面那個莫名其妙的取鈎,取出來的鈎竟然是這在裡給埋下去的——這種快樂,跟時間線上我說的那種會心一笑,是需要同樣的默契與信任。

  現在看很多的劇,其實不太敢埋鈎子,或者你會以為它在某處埋了鈎子,但是你直到看完全劇才發現其實隻是你自己自作多情,它完全沒有取鈎子的動作,所以你所以為的鈎子,隻是一個多餘的韻腳而已——漸漸地,你不再相信任何劇,會在劇裡埋鈎子。這其實似乎也是大部分劇的窘境,埋了起了,沒人關心,那是不是也不必太費心思去做這樣的事,不如把全部地精力放在如何把故事講清楚講明白更好。

  這部劇,你可以完全相信它的鈎子,全劇鈎子之多,多到你也許難以置信,但是它強就強在它最後幾乎把所有的鈎子都給取出來了,這才是它的牛逼之處,它沒有辜負你的信任,所以看劇的過程中,你可以放心地相信你自己的判斷,這裡,那裡,這邊,那邊,全是鈎子,并且它最後會把所有的鈎子都取心來,請放心食用。

...

  比如梁金明剛到首爾去做家教被主人家報警說她偷了一枚鑽戒,幫助她的那名女傭,一開始看着也是莫名其妙,後來再往下看,才知道她曾經是早年被吳愛純和梁寬植幫助過保全了自己遺産的那個女孩,她甚至都不知道梁金明就是當年那對幫助過自己的夫婦的女兒,她隻是覺得她長得像她,她隻是覺得善意應該被傳承,僅此而已。當然,你大概率會覺得這種巧合太過巧合了,但是你會願意去相信,因為我們心底同樣有着一樣的善意,不是嗎。

  又比如梁寬植救過的那名女演員,後來報恩式地回到他們的店裡,這次回報幾乎将他們一家帶出了困境的泥坑,不圖求回報的善意,往往換來了更多。

  又或者,出版吳愛純詩集的主篇,她一輩子跟吳愛純有過幾次交集,她的父母在梁吳二人定情的油菜花地裡定情,她挖過他們的戒指,她在市場上選過吳愛純給他家殺墨魚,她甚至長得跟全光禮一樣,如全光禮的心願,坐在書桌前工作,不必再到海裡讨生活——你相信她是全光禮的轉世嗎,我其實不信,但是我願意相信。

  我們其實都明白,這樣的事情也許在現實世界裡發生的概率很低很低,但是我們其實也無法否認,這樣的事情有可能發生,我們甚至越來越樂于去相信,偶爾還是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樂見其成——因為他們是善良的人們,我們也是善良的人們,我們總是願意,善良的人們最終會得到更多善意的回應——願這世間,處處都有善意的溫暖。

...

  很多小夥伴诟病這部劇裡太多工業制作流水線作業的痕迹。也對,網飛本來就是最成熟的工業流水線,韓國影視劇行業也是非常成熟的工業流水線——所以,你能要求它,不用工業流水線去操作嗎?這種指摘,其實沒有任何意義。

  所謂的工業流水線,不就是根據現代觀衆的口味慢慢微調到一種相對合适的,或者适合大部分觀衆審美之後固定下來的操作嗎——這就像是麥當勞或者肯德基,一切現在快餐行業的能用法則嗎——大部分人适合,就行。所有一切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都是極緻量化之後的結果,這有什麼不好嗎?當然,你有更高的要求,你有更個性化的需求,你可能需要去輪胎星級店找主廚做個性化的定制,但是你沒辦法要求說——一個已經完全徹底量化的麥當勞後台上崗的小職工非要給你炒一盤的芥蘭牛肉不是嗎。

  工業流水線,它會适合大部分的觀衆審美,因為它面對的是它所投放的市場,它的受衆就是普羅大衆,所以小夥伴們所诟病的,我反而覺得是它的成功。所以工業流水線,隻要出來的不是無法下咽甚至還能讓你感覺美味的,有什麼不妥之處嗎。有更高端需求的小夥伴,出門轉左,那邊有口味高端曲高和寡的小衆影片,往那邊去,你會找到隻屬于你的快樂。

...

  這部劇裡有愛情嗎,當然有,并且它同樣是讓人感動的愛情。梁寬植從小學的時候就一直跟着吳愛純後面跑,關心她,愛護她,給她送吃的;吳愛純說她從十三四歲就在等着梁寬植去表白,為了那一吻定情等了許多年……這個愛情故事跟童話裡的愛情故事一樣感人,并且他們就真的,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縱然生活許多風雨,并且也不停地對他們進行擊打,但是他們的愛情,就是他們這個小漁村裡最好的一個愛情範本了——青梅竹馬,少年相愛,相伴一世——她是所有人都羨慕的妻子,他是所有人都贊賞的丈夫,縱然他們貧苦,但是他們依舊幸福。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年紀大了,所以現在更讓我感動的竟然全是親情,甚至是梁吳二人,愛情同樣讓人感動,但是似乎不至于太感動,反而是他們至中年,愛情似乎慢慢變成了親情,那時候的他們,更讓人感動。這部劇,每一集幾乎都有淚彈來襲,它會在你尚沒弄清楚狀況的時候,突然就将你打了個措手不及,來勢兇猛,讓你完全沒有招架之力。

  所以,準備好紙巾,再看。

  以上;2025-04-20 12:00:15;乙巳蛇年庚辰三月己未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