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目标不是星辰大海,而是終結孤獨”
——《星際探索》
一,“獨”但又“不獨”
《獨行月球》令我期待的其實并非是“沈馬”組合,而是片名中的“獨”字。如果一部喜劇可以探讨人類潛意識的孤獨,那這絕對是一部成功且可以名垂青史的的喜劇。
但是影片最終所呈現出來的不是“獨”,更多的是“不獨”。導演不斷的沖淡獨的概念,削弱故事内涵,讓一部本可以達到神作的電影變為了一部平庸的娛樂化作品,這是極其可惜的。
二,“搞笑”但又“不搞笑”
《獨行月球》像是一部“拼盤電影”。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影片的劇情割裂感極為強烈,三分之一的喜劇片,三分之一的科幻片,三分之一的劇情片,而這每一個三分之一之中槽點遠大于優點,笑點包袱又老套又尴尬;科幻劇情雜糅,毫無新意,像是《楚門的世界》+《火星救援》+《流浪地球》+《星際探索》的低配版結合體。可以說影片在後半段已經沒有笑點了,所以這部電影的定位也就極其尴尬,如果說他是喜劇片,對不起,他不及格;說他是科幻片,對不起 他更不及格。
三,“開心麻花”江郎才盡
《夏洛特煩惱》之後,開心麻花一直在走下坡路。《西虹市首富》那虛假的“盛世”背後也難藏開心麻花空洞低俗的劇本。《獨行月球》當然不能說他不低俗,但是劇本仍舊是空洞的,基本上可以說劇情一眼望穿,剩下的就隻有沈騰那賣力的表演了。
四,更深的層面
從進一步說,《獨行月球》其實反映出的其實大陸電影制作者水平的下降,工業水平的提升終究是一個噱頭,隻講究形式,不講究質量和類容的電影永遠都無法成功。
影片正式上映,更新影評。
《獨行月球》作為中國首部科幻喜劇電影,從立項以來一直受到關注,至少他填補了中國類型電影的一處空白。
《獨行月球》的視覺效果極佳,不輸《流浪地球》,但是在細節的特效上仍存在較大的差距。
劇情整體割裂,前半段笑點并非十分密集,後半段劇情同樣不是特别吸引人。包袱的笑點也遠遠比不上張吃魚上一部電影,換句話來說,就是這部電影不是一部純喜劇,沈騰和馬麗的化學效應基本沒有,而且整部電影又陷入了喜頭悲尾的怪圈。
開心麻花不再“開心”,他們将各種類型片劇情變成了一個麻花。
一星各給沈騰,一星給主創的創新精神。
總體評價為5分,而且《獨行月球》口碑注定會兩極分化,能否撐起大盤我們拭目以待!
好吧,如果有人覺得我收錢了,你可以不信這個影評,也沒必要和我硬剛,我不富有,但一條差評錢賺來的幾塊錢我才不稀罕!
你去餐廳吃飯,點的小炒肉,給你端出來一盤**,你還不能差評了,因為旁邊的客人會讓你自己進廚房去炒。那你進餐館的目的就是花錢用他們的廚房嗎?
别了每個人都有評論的自由,我很樂意與各位豆友交換意見,别用你的不友善的想法來堵我的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