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看完給我最大感受就是身不逢時、德不配位八個字。何解?聽我細細道來……
有日本著名作家與大IP的加持再加上今年3月的邯鄲事件,可謂BUFF疊滿。如果劇本、演技不拉跨本片很可能會重現《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擲》的社會熱度與話題度,但是現實很骨感本片不論是票房(不到9千萬)還是口碑都不盡人意。邯鄲事件與電影主題表達契合度極高但為什麼沒有引起大量觀衆共情呢?至少在我個人角度來看去年年底上映的《涉過憤怒的海》的表現讓我對國産同類影片已經心有餘悸,對于血親複仇在影視劇的表達已經完全不抱期待了,雖然本片中的父親殺死一人緻殘一人,但已經沒有那種憤怒到極點後複仇的爽感了(這點後面分析劇情時細說)。以上就是本片身不逢時的原因,雖然沾上邯鄲事件尾熱,但沒有大家預想的引起社會話題熱度。
再說說德不配位,劇本、演技方面的問題就讓人無法共鳴共情,所以也是沒有産生廣泛社會熱度的最大因素。劇本是改編自原著小說而且之前已經有口碑不錯的日、韓影版在先使得書迷與粉絲們期待滿滿,但中國版的還是做了一些本土化改編包括增加人物和支線。對于我這個沒看過原著小說和日韓影版的路人觀衆來說,我覺得影片想要探讨未成年犯罪和法律滞後等等社會性問題不夠深刻浮于表面,太像敷衍了事的普法任務片。
演技方面,我認為王千源把一個絕望的父親演成了一個歇斯底裡的悍匪,一些表演細節上用力過猛。就說開場王到公安局去确認女兒屍體這場戲對比王響河邊認屍,大家能看出區别了吧。在情緒遞進和層次上,範偉可以說是降維打擊。王千源的嗓音本來就給人叽撩叽撩的感覺,一嚎叫起來更明顯,那場戲讓人分分鐘出戲。中國式的父親大都不擅于外放自己的感情,像這種大喊大叫的演法我是覺得不太合适,如果是母親連哭帶喊更合理些。戲中另一位受害者王依依父親演員的崩潰和哭戲看着就比王更真實些。王千源為了符合一位悲傷父親的形像從中後期外形憔悴和消瘦還是值得表揚的但他對角色沒完全吃透或弄錯表演方向了。與女兒日常生活互動戲我看了也很無感,可能是戲份太短可能是演員之間默契度不夠。王景春雖是影帝級别的,但在片中也僅是個工具人的作用,沒太多發揮空間。唯一有亮點的是張宥浩這個年輕演員,他在《涉過憤怒的海》中演一個有點神經質的叛逆少年,在這片中演一個膽小懦弱的少年。塑造角色的能力還是可以的未來可期。
本片劇本1.5分、演技1.5分,服化道及綜合2分共6分。
究竟是翻拍片在中國水土不服,還是導演與編劇水平不行的鍋?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00年代港片思路拍出來的影片怎麼可能赢得24年觀衆的心?
無腦動作爽片打就完事了,可惜三流的本子用一線的主咖,老年偶像派華仔和小屁孩屈楚蕭、張子楓搭戲感覺像精緻法國大餐的旁邊放了一瓶售價2塊5的瓶裝可樂。大癫佬VS小癫佬的設定本來可以很有爽感!如果導演能啟用香港中老年打星VS大陸年輕打星這 ...
複制粘貼順便換皮,這操作不像拍電影倒像遊戲制作人
【前言】徐導隐于市好幾年就像人間蒸發以為憋了個大招,萬萬沒想到……雖不能簡單粗暴的說是一坨翔,但是相較之早年成名作來說缺了神韻與靈氣,倒像是個食古不化的老頑固老學究拍出來的。人都會變上到帝王将相下到市井小民,年輕時的意氣風發到老年時 ...
從0的突破到0.1的進步,國産動漫、遊戲改編的大電影出路在何方?
由于烏導《封神1》的成績給我帶來滿滿的期待感,終于等到了《異人之下》 影版上映,心想着劇版都已經有那麼高的評分了,影版不管在成本還是技術上都比劇版優勢多了好幾倍,肯定不會太差的。沒想到上映後鋪天蓋地的差評,甚至有許多人說不适合帶孩子 ...
謝苗的成功真的可以複制嗎?我個人保持觀望。
雖然某些地方有點“怪怪的”,但出于對當下國産硬核動作片的支持還是給到3星,換算評分在65-70之間。先說優點:1.釋小龍蓄起胡碴留着闆寸頭使得主角在形像上很硬朗陽剛,比他之前玩世不恭油膩大少爺的角色B格上了一個層次也更有生活氣息接地 ...
我願稱之為新傷痕派……
想打二星半打不了,隻有委屈一下了。鑒于本人學曆不高對文藝片存在觀影門檻,所以從骨子裡就不是文藝片愛好者,終歸還是愛看俗些的作品。我将影片歸為意識流隻是個人主觀感受,其實我也不懂什麼叫意識流,隻是覺得導演刻意減少主角台詞表達而用配角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