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行動》是今年春節檔裡唯一一部搶先點映的片子,也是目前票房墊底的電影,如今甚至連讨論都找不到幾條……

本着“檔期新片全部打卡”的原則,我抽時間去把這部影片看了,第一感受是“撲得不冤”,因為确實不怎麼好看,第二感受則是太可惜了,畢竟有實打實的過硬制作,論質量也遠不是最爛的。

...

可是一想到《蛟龍行動》是之前票房口碑雙豐收的《紅海行動》續作,我的怨氣忍不住又升起來了:相比前作,該片各方面的表現幾乎全面降級,主線虛浮模糊,群像簡陋不清,文戲起反效果,就連最重要的大場面和動作戲,到後期也出現了失衡與冗長的問題。

觀衆評價電影是看綜合感受的,丢分項那麼多,剩下那些優點再怎麼好都救不回來了。

【友情提示:下文會有劇透。】

《蛟龍行動》的長處不多,但有一點,我覺得非常值得稱道,那就是對于軍事技術以及軍人精神有着近乎信仰般的推崇與癡迷,而這也是林超賢過去能夠在中國内地市場出頭的原因之一。

影片的故事背景設置在近未來,存在一定非現實的創作空間,于是片中出現了單兵作戰飛行器、裝載微型榴彈炮的機器狗以及新型核動力潛艇等看似科幻,但又沒有脫離現實的軍事裝備。

...

其中的主菜,自然是花了大價錢、大力氣去做的核潛艇龍鲸号了,主創方按1:1比例做了實景,非常漂亮。

我很喜歡那個用小艇員第一視角去送綠植的長鏡頭,借着他的行動軌迹,觀衆們得以看到龍鲸号上各個艙室的情況與功用,順帶還可以幫一衆角色刷臉,雖說有點兒設施展覽的意味,可辛辛苦苦搭的實景,不好好秀一下也說不過去啊。

與此同時,龍鲸号在海下的作戰部分,也是全片中最好看的動作戲。

尤其是重振旗鼓的龍鲸号,在海床上利用地形與敵方潛艇周旋,主動出擊進行戰術欺騙,并最終擊敗敵人的段落,拍得确實不錯。

...

潛艇題材的戰争片本來就少,國産電影裡更是沒見過,《蛟龍行動》在依據現實的基礎上做了适度藝術加工并最終出片,裡面還包含了非常多專業軍事術語,可以說是吃到了第一隻螃蟹。

但上述優點,同時也是影片的缺陷之一,恰恰是因為林超賢他們對于軍事元素癡迷到了有些迷信的程度,影片裡的戰鬥戲總是略顯失真,對技術裝備的炫耀要多于戰鬥的寫實性。

而影片中反派的缺位,又進一步放大了這種不實感。

《紅海行動》裡的撤僑背景+營救人質+解除生化武器威脅,全程看下來是相當踏實的,可《蛟龍行動》裡除了“敵人要用核彈引發自然災害為禍亞太地區”這個手段外,其餘東西全都語焉不詳。

...

敵人是誰?大概是西方某大國吧。為什麼會發生極端叛變?因為同類型影片裡的壞蛋都喜歡獨走?……動機潦草,背景欠奉,導緻反派也隻是個簡單的符号,沒有勢均力敵的對抗,我軍戰士的形象也很難立起來。

同時,《蛟龍行動》的群像塑造和相應的戰鬥戲分配也不理想。

影片中有名有姓的角色有幾十個,主要分布在龍鲸号和蛟龍小隊兩個團體中,盡管主創們很努力想突出他們的性格特征,但實際能讓觀衆記住的寥寥無幾(還得看演員的臉),像孟闖和韓骁之間那點恩怨情仇,最後看下來幾乎沒什麼用。

而且從一般認知和觀看體驗來說,龍鲸号的戰鬥更适合用來做高潮戲的主位,可影片卻把更多篇幅讓給了蛟龍小隊,關鍵是海底基地裡他們全程突突突的戲也沒拍得多好,連拼槍對刀的動作都屢有重複,又長又膩,感覺很不痛快。

...

更加災難的是《蛟龍行動》裡抒情與闡釋主題的橋段,根本是在幫倒忙。

最典型的當屬龍鲸号遇襲擱淺後,艇員們奮力自救時艇長趙啟航突然吹口琴的一幕,這種生死存亡的關頭,大家正焦頭爛額呢,艇長應該盡全力去指揮工作,哪怕是想讓衆人稍稍冷靜下來,也不該用如此反常的手段,這麼煽情完全是脫離實際和邏輯了。

後面趙啟航決心深入危險區域追敵前,對全艇成員發表戰前動員的戲也是差不多的情況,這種時候的動員應該是簡潔、高效、提振士氣的,而不該陷到一唱一和的煽情中去。

我的感覺是,林超賢他們搞裝備拍打戲玩high了,突然想起自己還沒給片子精神附魔,于是匆忙拍點文戲上價值……說真的,這一塊本來就不是林超賢的強項,還不如不拍,直接按原節奏去叙事,效果反而更好些。

...

與之有着類似問題的,還有影片對佟莉這個人物的處理,不僅戲份少,還總是試圖通過對《紅海行動》裡角色劇情的call back來抒情。

可《紅海行動》裡佟莉與張天德等人的形象與戲份能出彩,完全是在影片群像塑造到位、細節輔助适宜等條件下水到渠成的結果,《蛟龍行動》裡僅靠反複給糖果幾個特寫最後又讓她犧牲的做法,純粹就是創作偷懶和粗暴消費前作了。

哎,說着說着就變成全在聊缺陷了,可見我對該片的失望多于滿意,可惜了影片那麼硬的制作實力。

不過,近兩天《蛟龍行動》的排片和票房都有所上升,倒也符合它在春節檔裡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水平,這也算是個令人哭笑不得的“好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