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科幻片拍的這麼棒真的是太精彩了,本人看過的所有科幻片,無疑都是披着科幻的題材要麼灌輸愛國情懷,要麼弘揚愛情主題,要麼無厘頭搞笑,要麼就是瘋狂疊加特效,能真正立足于科幻并把故事講好的太少了!

影片全程緊湊,沒有所謂的煽情,婉婉到來,讓人百看不厭,不論是“我在火星種土豆”,還是對孤獨中耐人尋味的刻畫,亦或是回家的激動,都把觀衆深深的帶入了主角的人設,仿佛親身體驗了一般。
影片很勵志,像公司創業,個人發展,每個人自己都是被困在“火星”的人,唯有用自己的畢生所學,才能救自己于水火之間。除了激發觀衆不斷學習探索的渴望,我更看到了,面對失敗,心中要有光亮,這讓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贖》裡有一段關禁閉的情節,同樣是關在一間完全漆黑的屋子,其他人一周精神就崩潰了,可是肖申克在裡面呆了30天,出來依舊端莊泰然,為什麼?是因為他心裡有光。就像我這糟糕的人生,考試失敗,戀愛失敗,工作不順利,有段期間甚至掉入命定論的循環不能自拔,可是最後毅然換賽道繼續奔跑也不“放棄治療”,外國哲學講人最根本的問題無非是死亡,中國哲學講知心養天,一個道理。

說回影片本身,觀看的出發點是因為它是高分經典,看電影之前我對這種老套的影片名是很反感的,甚至覺得俗套,一看名字就知道結局的電影覺得沒意思,不屑一看,可是看了才明白,就像《西遊記》這種經典故事一樣,就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可是看書是一個樣,看電視劇又是一個樣,聽評書又有一個版本...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其次,随着觀影的深入,讓我不禁聯想到張吃魚導演的《流浪月球》,兩者觀之,隻能說更印證了這部電影的成功!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重新定義科幻了,它不是硬科幻,沒有炫酷的高科技,拍案叫絕的新手段。返璞歸真,追求農業種植之道,打破了美國電影一貫的末日搶超市的風格,地裡是可以種出糧食的,頭腦是可以生出智慧的。包括聯合中國一起進行營救,包括其中的中文配音,都讓人很舒服,在這個政治競争對抗的新時代有重大意義,電影模糊了意識形态,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互相合作,幫助,而非互相指責,抨擊。這一層含義也許是我過度引申,但當一位外國導演能拍出中美合作很是讓人感動!

最後,這部電影的受衆比較廣泛,适合老百姓看,無論是小孩,還是老人,都能看出點門道,并且有教育意義,并非我吹爆此片,好的電影自己會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