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一提女權,似乎就隻能想到懸浮而刻闆的“美女貼貼”,而回避面對女性矛盾。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對女性形象的閹割,女人是人,人之間當然會有矛盾,而且是利益矛盾。真碰上事的時候,比如你是原告的律師,我是被告的律師,我們在法院外貼貼就能解決問題嗎?

皇後與趙盼兒的矛盾就是寫的非常好的女性利益矛盾。一開始,我知道皇後的原型時,我也想當然的以為她會作為一個菩薩一樣的友好者,作為一個女青天出現。沒想到的是,編劇的寫法要更加高明!皇後是一個符合其設定的政客,她有手段有野心,也夠狠。她以為趙是她的阻礙的時候,能毫不猶豫的下手除去趙。但這一切,都是為了她自我成就,因為她和趙盼兒面臨着一樣的困境:那就是身為女性,即使有能力沒錯處,也要被戳脊梁骨羞辱,自我價值得不到承認。而她那個在政事上比她無能的多的丈夫,卻被報以不符合他能力的期待。這公平嗎?不!和趙盼兒一樣,多年來所受的不公和憤怒,皇後要找到一個地方去點燃,她們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那個傷害她們最深的人,趙盼兒選了歐陽旭,皇後則選擇齊牧。于是,在兩位女性為自己身上的不公反抗的時候,她們碰到了一起,恰好站在了相反的方向——故事發展到這裡,似乎沒有解法,如果這個沖突換一個人來寫,也許就會寫成徹底的慘烈悲劇,那種讓你找不到一個人可以怪罪隻剩絕望的悲劇,拿着女性題材寫這種東西,那倒是條好走的路,如果夢華錄真這麼寫了,反而會大受好評呢——沉浸在咀嚼女人苦難絕望“美感”裡的人太多了!

但夢華錄的編劇,如果說她有什麼最值得稱道的話,那就是她足夠愛女。她連描繪必要的女性苦難都足夠克制,更不會給兩個反抗不公的女人一個凄慘的結局。展示苦難但不展示有效的反抗,不留有希望反而隻展示絕望,那無異于恐吓和馴化——女性在這種号稱“女性主義反封建”的文藝裡困的太久了。張編劇為這兩個女人找到了解法:那就是女性之間的共情,是反抗者天然共通的感情。信息的互通,利益的交換,讓兩位女性建立起了有效的合作,是兩位女性一起合力達成了最後救天下風塵的結果,兩位女性多年來堅持對自我價值的追求,自然而然的導向了女性群體的權益提升。凡上升的必相逢,在此刻體現的淋漓盡緻。向上吧,向上吧,也許中途我們會因為個人選擇的不同産生矛盾,但我們最終會在一個地方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