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這個時代,好萊塢最具影響力的導演——大衛·芬奇,肯定算是其中之一。從最初拍攝MV短片出道,到後來進入好萊塢頂流行列。《七宗罪》《搏擊俱樂部》《本傑明·巴頓奇事》《社交網絡》《消失的愛人》……好萊塢暗黑電影界頭把交椅、窺視人性深淵的驚悚大師。

...

好萊塢之外,大衛·芬奇在流媒體同樣活躍。2013年,他執導的現象級神劇《紙牌屋》,開啟了網飛的全盛時代。而後,又與網飛合作開發了《心靈獵人》《愛死機》……題材多變,履曆光鮮。遊走于藝術和商業之間,影劇兩開花的典範。

...

時隔3年,大衛·芬奇終于帶來新片。再次和網飛聯手,推出了《消失的愛人》後首部犯罪驚悚片。海外媒體,反響不俗。入圍第80屆威尼斯電影節,爛番茄85%鮮,IMDb7.4分。

...

國内觀衆,差評如潮。豆瓣6.6分,大衛·芬奇職業生涯口碑最爛。

...

久違的大衛·芬奇,究竟是神作預訂,還是翻車現場?

...

項目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最初的劇本,主要圍繞良心不安的殺手和緊追不舍的警察展開。“芬奇禦用男主”布拉德·皮特被選為主角。不過,皮特卻以“角色太過虛無主義”為由拒絕了邀請。

...

影片中,法鲨飾演的是一位職業殺手。一次任務,殺手奉命前往巴黎刺殺目标。

...
殺手倉皇而逃,打算另謀機會。沒想到,當他回到藏身處,家中已是一片狼藉。女朋友也受牽連,遭到酷刑折磨。
...

反類型殺手無論是《獨行殺手》沉默如謎的職業殺手;還是《疾速追殺》狂拽酷炫的黑幫殺手;抑或是《安娜》火辣性感的特工殺手……殺手電影,無疑是有史以來最經久不衰的電影類型之一。

...
《這個殺手不太冷》一向以離經叛道著稱的芬奇,拍攝爛大街的殺手電影,并非躺平擺爛;而是打造一部沒有光怪陸離世界觀和眼花缭亂打鬥,反類型殺手電影——主人公被塑造為沒有存在感,毫無同情心,高度職業化的殺手。他沉默寡言,一絲不苟,嚴格按照規範生活,遵循理性和經驗工作。
...

盯梢根據地,他租用Wework共享辦公室;盯梢時進食,他選擇麥當勞“窮鬼套餐”;逃生,租共享電瓶車;買裝備,上亞馬遜網購……如芬奇所說,這個角色并不令人恐懼。“但他身上觸手可及的邪惡,會讓觀衆對超市排隊的陌生人感到緊張。”

...

中段,主角每次動手,都要念叨一段碎碎念。這段碎碎念,是他殺手職業的信條,也是他掌控理智的标志。

...

最後,他殺到雇主面前。表面上,他對雇主咬牙切齒的威脅;内心中,卻由他放棄碎碎念,折射出角色“累了,毀滅吧”的自暴自棄。你會發現——獨白的内容、語氣,甚至節奏,精準而敏銳地刻畫出殺手精神狀态的轉變,和抛棄理性信條的過程。外表波瀾不驚,内心狂暴洶湧,顯然是本片高概念所在。

...
《戰栗空間》芬奇為了追求利用不可靠的獨白來反映角色心理;近兩個小時的影片,幾乎塞滿了密不透風的獨白。無休無止的碎嘴絮語,漫無邊際的胡說八道,再配上法鲨低沉洗腦的嗓音——如同ASMR催眠,令觀衆昏昏欲睡。
...

實際上,影片故事内核,更像是打工人的心路曆程——打工人賣力加班,結果卻搞砸了工作,惹惱了甲方而遭到開除。于是他心有不甘,一路找到項目經理、HR、甲方,讨個說法。最後發現甲方根本不在乎自己,隻是項目經理暗收回扣,讓自己背了鍋。打工人又氣又累,幹脆撂挑子度假去了……以上劇情邏輯,安在社畜打工人身上,并不違和;但對于冷血殺手,則多了一層反高潮的寸止意味。

...

芬奇之後最後,還是聊回大衛·芬奇。回頭再看芬奇的導演代表作——《七宗罪》,他以環環相扣的探案,探視人性不可直視的原罪。《搏擊俱樂部》,他以精神分裂者的剖白,嘲諷麻木的美國人。

...
《消失的愛人》大衛·芬奇賴以成名,靠的是——陰郁憂沉的光影、動感跳脫的剪輯、複雜邊緣的角色,獵奇怪誕的故事。他構建的電影宇宙,人性的黑洞總是那麼深不可測,但又如此引人入勝。
...

關于下部影片,芬奇表示他和編劇艾倫·索金探讨過《社交網絡2》。這些年關于紮克伯格和Meta的新聞,提供了很多值得拍攝的素材。對此,我持開放态度:保持樂觀,降低預期。畢竟,大衛·芬奇仍是好萊塢為數不多仍在拍犯罪類型片的導演;但也該明白,曾經帶給過我們無限驚喜的芬奇應該是回不來了。

文/Sc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