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2
從憔悴的面容開始,令人不忍。
最後三年的曆程,平靜而悲戚,透過日記和相片記錄下輝煌人生淡出的過程。
我有些好奇。當一位如此莊重和從容的人遇到死亡的判決時是什麼反應。一位業已功成名就,衣食無憂的成功藝術家,在面臨要喪失一切的情況,重新深入到生活的細節。在最孤獨最困苦的時刻,一個人的旨趣也暴露無遺-或者說信仰,畢竟此種情形下必須要依附于強力連通自身才能生存。他在最後的日子和聲音相依為命,我想我應該會和電影或書籍同生共死吧,那時我應該也有自己的電影可以去品味了。
他在臨終年月裡閱讀-純粹理性批判,炳谷行人,三島。雖然看似孑然一身,卻和先哲隔空對話,如果能在韶華時就開啟這段旅程或許更好,希望我不要相見恨晚。
我雖離死亡尚有些遙遠,但也經曆過住院的日子。應該感到慶幸,由于是一位現代的大師,我們至少還可以與其共度一段時光,目睹其走向死亡。從疫情後,到俄對烏克蘭發動戰争……
ps.就這麼不到一個小時的電影,受到了來自家人數次的打斷和埋怨,最後直接吵起來就坐在我身邊打印了半個小時。深陷在世俗的沼澤裡、蒙受着布滿惡意的伏擊,真的比獨自面對死亡的平靜更好嗎?一個人為自己而活、不受打擾、追求夢想而成功難道不是最好的事情嗎,前提是他要足夠富足。坂本也清楚地說道“我經曆了很棒的一生”,這就足夠了。
我想一個垂死之人必然會寬恕他人、與周遭和解吧,我可以想象一個人懷着愛意不舍地離世,卻無法想象一個臨終者是帶着悔恨和不滿憤憤離開的。
最後兩日他在病床上聽演講到啜泣-實在令人感動,最後一小時在手指的彈奏動作中安息。
一個個空鏡-斯人已逝,餘音不絕。
25.8.4投影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