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這個英文名,still life,延續《小武》,科長繼續用他最溫柔細膩的筆觸,觸及最真實的生活。

真實首先在于時代。三峽工程毋庸置疑是天塹變通途的偉大的水利工程,可科長絲毫不避諱它對奉節這個千年古城造成的破壞。而韓三明和沈紅兩個外鄉人也正是在這個行将瓦解的城市有了不一般的際遇。
起初看電影簡介,我還預料着韓三明和沈紅的人生軌迹會發生某種交錯,然而電影的走向是讓兩人始終行走在各自的軌迹裡行走,卻形成一種微妙而深刻的對立:
韓三明拾起了本該屬于他的東西,
沈紅放下了本該舍棄掉的東西。
兩人的階級是有距離的,卻都閃耀着人性的光輝。韓三明代表着貧苦百姓,如小武一樣,被科長賦予了他最擅長刻畫的自尊和善良。沈紅是動蕩時代裡有穩定職業者,面對名存實亡的婚姻,是一種感情上的坍塌與重建,那是不同于韓三明的獨立和決絕。
整部電影最打動我的是看似平淡卻極具力量的結尾。
韓三明的結尾是沉默。當麻幺妹問他為什麼不早不晚偏偏這時候來,韓三明選擇了沉默。這震耳欲聾的沉默啊!有些時候語言是多餘的,人是說不出話的。

沈紅的結尾,則以一種近乎詩意的欺騙收場。漫長的沉默後沈紅牽起丈夫的手跳起來舞。然後她騙他她有了新歡。堅強的極緻,或許不是讨一個說法,而是選擇一種自己的方式與過去和解。

對于有符号意義的“煙酒茶糖”,我沒什麼想說的。沈紅吹風扇,是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