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演員挑選和演技。應以實力和角色貼合度為先。吳京朱亞文四字弟弟段奕宏韓東君演技絕佳,李晨杜淳演的完全不行,我認為是拉關系進組。外籍演員也選的不錯,比較有貼合感,沒有粗制濫造,每一個小戰士、小美軍刻畫的都有血有肉。

2、鏡頭語言。亂。鏡頭切換很徐克,很大膽。戰鬥場面絕佳,但存在亂糟糟的感覺,我認為和短切鏡頭有關,整體節奏雖然很徐克,但節奏總亂,鏡頭亂切過于分散這是真遺憾,要是有一鏡到底就好了。我認為導演因為不擅長戰争片,因此規避了大場面,如果能有幾個《大決戰》一樣的萬人大縱深一鏡到底鏡頭,我相信這片幹到9.5沒問題。

3、抒情方面。太硬。我相信絕不是徐克本意,阿瑟介入明顯,不自然或缺乏共鳴。我個人覺得還缺一個演員和吳京一起挑大梁,可惜少一個,為什麼段奕宏上來說一句話就死了?第一部火車上碰面這樣的鋪墊就這?

4、節奏感。這是全片最大問題。整體節奏感全是亂的,感覺像是半成品。

a,前面槍炮的戰鬥和炮營長的約定“七連進攻方向火力支援”,如果在後面沒有起到扭轉戰局的效果,為何要加?甚至都沒有出場沒有下文了。

b,中間斷斷續續幾次抒情,完全打亂了戰鬥的節奏,尤其是餘最後吸引飛機噴火這段,為何要設置的這麼突兀?餘應該在戰鬥中死了就可以,可以設置别人來吸引飛機噴火,這裡面是不是有别的因素介入導緻了這一演員的硬加戲。

c,小戰鬥中的節奏感完全沒了第一部的那種叙事跟進感,太碎,東一榔頭西一棍,第一部的戰鬥多有代入感,而這個在第一次炸橋的過程中确完全被扯碎了。

d,*感情叙事碎*。第二次犧牲的炸橋更是沒有任何闡述就開始了,這個闡述難道不是煽情點麼?怎麼直接跳過,把大愛換成了哥哥對弟弟的小愛?我都懷疑是劇組故意的,你們中間出了奸細吧?

水門橋最後輸在敵人強大的科技和後方支援,那麼這個結局已經大家都提前知道了,那麼就要讓這種犧牲有價值觀體現,可是這個劇組全完全規避了這個點。甚至可以在第二部開始,不要氣勢洶洶的宋獨白,這是勝利的戰鬥的開場,而換作五百裡對于價值觀的表述:這場戰鬥雖然大家都犧牲了,但是。。。這樣的表述,讓大家一上來就知道,這戰鬥最後還是被反轉了,這樣反而更有利于叙事,讓觀衆走進戰鬥中,理解其中的意義,犧牲、榮譽、國家、團結等更高維度的。

e,鋪陳點碎。不但後面犧牲的戰鬥感覺太倉促。以及前面烘托幫炮團搶炮,後面并沒用上這個鋪墊。而且段奕宏上來就死了,那第一部火車那碰見他幹啥?難道不是為了一個會戰做鋪墊麼?這裡就是說,缺少集團規模的過場,我認為應該加在段奕宏犧牲前和主角最後犧牲戰,這兩場戰鬥應該更大規模一些,并包含至少兩個一鏡到底的實際拍攝,不是五千裡一人翻溝上房那種特效一鏡到底,是全軍各處集結一齊行動的航拍甚至縱深的那種。哪怕,哪怕不夾在七連幾次炸橋上,加在後面追擊興南港也行啊,這樣後面的興南港那個鏡頭就不是意象的一群人去搖旗呐喊啦。

5、導演。三個臭皮匠還缺個諸葛亮。三個導演都是名導,各自領域的大拿,在一塊就應該吵吵,才能吵出好戲,結果1+1+1=1了。以外,還缺一位專拍戰争大叙事的導演,八一場出身。這樣哪怕三裡隻留一,加這位也行啊。你加個能拍大場面的老謀子看看,把阿瑟換老謀子,你看資方得不得賺到樂翻天。

總結,從拍攝手法,到,場景叙事,到,立意升華,全,全,全,差強人意。

但目前這個水準,已經8.5以上絕沒問題。連隔壁的《社内相親》都7.9分,我不明白,這片子怎麼就出了7.2了?我說的這些問題是非常刻薄了,即便這樣我也覺得值8分以上。最後,向朝鮮戰場志願軍戰士敬禮,向革命先烈敬禮,向中國敬禮!你們是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