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沒人能同時擁有青春以及對青春的感受,從電影的角度講,我也鮮有看到能有人同時擁有童年和對童年的描繪能力。那些喜歡拍童年往事的作者往往是沖着自己當時的遺憾去的,這就常常讓這些沒有童年的人拍出來的童年帶有一種說教味,其中的主人公也并不符合一個孩子應有的狀态。

看《漫漫長日》之前我也始終抱有這種擔憂,但是沒想到它卻完完全全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導演過于讓自己在創作過程中退形成幼童,以至于忘記了作為一部有着嚴肅表達的電影還應該有更多影像上、技法上的設計,一場冒險結束了,除了直到現在依然和朱同一樣有着天馬行空的聯想能力的觀衆以外,恐怕所有人都很茫然,不知所謂。

...

影片的前十五分鐘我真的非常喜歡,幾度被其打動,歡笑之餘甚至被激起了幾分傷感,驚詫于導演對于一個三年級男生的日常幻想居然有着如此強大的捕捉力。

考砸了的試卷裝進書包,扭捏了一晚上不敢拿給家長簽字,第二天早晨進校門前才突然開始焦慮,于是盯着垃圾桶出神,腦中飛速地成型一個試卷被偷走的故事,但現實中手已經不受控制地将卷子塞進了垃圾桶。

課上被嚴厲的老師因為作業問題點起來,正要接受批評時老師忽然被敲門聲帶走,于是幻想門外這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秘人”能直接将老師徹底帶走。

以朱同的視角展示的怪獸和牛老師的打鬥戲已經提前入圍了我的2024年度十佳電影場面之一,我已經長久以來沒有見到因為精準地契合我自己曾經切身的所思所想而徹底将我折服的電影場面了。

小時候喜歡把幻想中形象和畫面畫下來,但是總礙于畫技拙劣,不能完全将腦海中的效果完全呈現。後來愛上電影後又想有朝一日将他們都拍下來,最後認清現實後,又決定博覽各種影像,找到其他作者是否也有和自己同樣的奇思妙想,在《朱同》這裡算是成功集郵了。

...

最重要的是這場戲的視角,是朱同站在座位上盯着走廊的窗戶發呆的視角。看似窗外發射激光和雷電的怪獸與上下翻飛的牛老師才是超能力擁有者,但是其實在此刻釋放超能力的是具有着無限想象力的自由的朱同。這些奇幻的畫面隻有以朱同的視角被呈現出來才形成表達,才是真正屬于他自己的,僅他自己可見的個人高光時刻。

但此後的每場戲幾乎可以說是每況愈下,離開教室之後的朱同身上發生的事件逐漸脫離了大部分小鎮做題家們所認識的童年校園生活,也就逐漸不能對影片的核心概念“童年幻想”起到支撐力,對于核心表達“被規訓的小鎮做題家”的補足作用也很弱。

幻想火箭升空這場戲是一個轉折點,本來這場戲止于電視塔飛走就很好了,但是導演過于着急地要提前昭告觀衆自己的主旨所在,于是又給了一個朱同被寫有“自強”和“未來”的教學樓困住的反打。這一筆瞬間就破功了,這是影片至此第一次脫離朱同視角,開始用很爹味的語氣“點化”觀衆:看懂了沒?

其實這樣的筆法根本沒有必要,這部電影最好的寫法是始終就局限在朱同視角,并且就用他将每件其實很殘酷的事情奇幻化、可愛化的方式拍攝,怪獸大戰牛老師,把女學霸的花種在圍牆外這樣的設計應該出現在每個關鍵情節裡。在此基礎上,隻要每一起事件對于朱同的“超能力”的盤剝程度逐步升級,而朱同視角裡的“奇珍異獸”逐漸敵不過現實事件越界的殘酷,最後成為在“時代召喚”下無腦假笑的一隻被馴化的兔,影片的表達就會非常順滑且精彩地完成。

但導演卻在第一幕之後寫了很多讓人摸不着頭腦的戲,例如被小混混勒索,寫檢讨時帶出的諸多“光輝曆史”,這些戲在不構成任何切中主題的表達的同時,也沒有任何類型滿足,毫無觀賞性且拖慢節奏。

...

其餘一些支線故事很有趣,但是欠缺深入的勾勒,淺嘗辄止的描繪讓配角們對朱同這個超能力者的沖擊力嚴重不足。例如我最喜歡的朱娜這個角色,其實她的人設是很精彩的,也絕對是導演敏銳度的體現。

表面是斯文的學霸,但是其實因為父母長輩的職業屬性,在地下遊戲廳長大的她有窺私癖,趁體育課時翻看每個同學的物品。而且向朱同揭露同學作文抄襲那場戲,還體現出她并非傳統中内卷出的學霸,而是靠課外閱讀和對文學的熱愛獲得了極高的學習天賦。是那種上學時班裡看起來總是在玩,但考起試來成績卻十分優異的神秘酷同學。

這個角色承擔的對于朱同超能力的破壞應該是,讓朱同認識到了自己對于生活和學習有限的認知外,還有以他的年紀和閱曆無法參透的“黑暗面”。無論是朱娜和自己家庭相處的方式,還是對待學習的方式,都是靠朱同的超能力無法企及的,但殘酷的是,朱同自己殘破的原生家庭和墊底的學習成績卻急需拯救,這是一個幻想和現實的邊界被劃破的臨界點。

...

但實際上導演給朱娜安排的重場戲卻是教朱同用在手心寫“好”字的方式撫慰心情。這場戲如果拍得好,再結合後來她又教給朱同同桌同樣的方式的戲看,其實會有非常多的解讀空間。

這是一場類似于黑色電影中“蛇蠍美女”(僅用于指代角色類型)對男主角布道,魅惑其誤入歧途的戲。朱娜自己掌握着更好的學習與生活技巧,對于“行走江湖”更有一套,但是卻讓朱同用拿“好”字規訓自己的方式抵抗困難。

朱同以為朱娜分給自己一個下午就代表着彼此之間真的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朱娜也是将自己壓箱底的心裡話告訴了他。但是其實她對每個木讷、腼腆、迷茫的孩子都是施以同樣的騙術。

可惜片中對于這個情節的展示力度十分欠缺,男主角的信服以及對于朱娜的欽佩都不夠強烈,緻使這次重要的“誤入歧途”無法在觀衆腦海中越陳越香。

在橋底看“好”字在空中綻放成煙花的戲反而需要用橋洞的有限視角來展示,觀衆此時不需要跟随朱同一起觀賞那宛如Windows紙牌般的特效。因為此時才需要克制的表達“僅朱同可見”,來提醒觀衆這是一場自由意志的沉淪的關鍵時刻。

...

除此之外,像秘密基地裡因為原生家庭的惡劣,而不得不向外生長,自己在廢棄教室裡找到了獨屬于自己的童年生存空間的男孩,也欠缺了一些更犀利和現實的筆觸。

他是在認清現實的不可抗後選擇了不反抗,永遠用龜縮、疊甲的方式應對苦痛,導演親自出演了這個角色的家暴父親,可見其确實有重要表達在此。但是這個角色的出現要想對朱同的超能力産生瓦解作用,需要展示這種退縮最後的指向,這個男孩的超能力是怎樣被剝奪的,被剝奪後他看似苦中作樂的生活又含着多少無奈。

...

包括像“天眼”領導、作秀校長這些角色,他們其實是真正對一個孩子的超能力起着最核心的破壞力的人,但對他們非常刻闆和單薄的描寫,完全不形成壓迫感。這些“惡人”對孩子們從小灌輸的大舉報思維、維護集體榮譽(虛榮)、湮滅學生個人隐私和自由的觀念才是對童年的最狠毒的玷污。

以我個人為例,我對于學校這個環境最初的祛魅來自于一年級時班主任的一句話。當時班裡拉幫結派的風氣很嚴重,班主任便在一次班會上鄭重其事地宣布道:“這些人如果就喜歡走背離集體的羊腸小道,那我就幫他們把光明正道給……”。我原以為她接下來會說“……打通,幫他們做個好孩子。”

沒想到她咬牙切齒地說出了“堵死!”

當時的我頗為震驚,我沒想到一年的孩子在老師眼裡就已經失去了改過自新的可能性,也失去了獲得一個改正機會的可能性。從此“學校”和“老師”這兩個概念便朝着不可挽回的方向堕向了深淵。

這部電影其實應該在對教職人員的塑造上有更多這樣的筆法,那些習慣了成人世界法則的老師們,一句随口的無心插柳,或是為了某個時刻自己爽快的real talk可能會成為某個孩子童年的最後一刻。但是本片完全沒有。不過倒是幫金世佳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角色類型——死裝且油膩的小學英語老師。

...

從影片一半時出現的“廣播操代表團”這個暗線其實本來也是非常好的設計,被一個吊兒郎當的混日子的體育老師選中,代表學校參加廣播操比賽,成為機械、步調統一的衡水大隊的一份子,卻讓不知事件“險惡”的朱同興奮了一整天。周遭的人事物對于他超能力的侵襲愈加深重,最終被騙上賊船的他走進廣播操的隊伍,徹底被完全馴化,是一個非常好的情節升華設計。

但由于影片後半段情節設置的無力,導緻這個反差感極強,吊人胃口的最終反轉沒有釋放應有的能量。

...

朱同在被兩道杠攔截時,效仿張本煜使用了“超能力”打倒了對方,跑去參加窦老師的訓練。這是一個反類型電影中常有的設計,主角拼盡全力、熱血沸騰地解決了危機,卻發現這般努力最終換取的卻是自己的滅亡,可惜因為前後的對比不夠明顯,第二幕中溫吞的、單薄的事件沒有很好地始終推進着主題的深入,以至于朱同最後忽然地被集體主義奪舍,無法帶來本應有的驚悚感和悲涼感。

此處本應是一個匹敵《禁閉島》最後一幕被切除了腦葉的小李傻呵呵地曬太陽的鏡頭,可惜無論是在表達上選擇了保守,還是在形式上選擇了妥協于類型,都讓結尾的力度被狠狠削弱了。

...

最離譜的是這部電影居然還有一個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過審才加的類似于犯罪片“字幕判刑”的旁白,講朱同在試讀期滿後就離開了這所學校,貌似要傳遞給觀衆在這裡的冒險都是過眼雲煙,暫時失去的超能力又在後來繼續擁有了意涵。

不過無論是戲内這段旁白與電影的割裂,還是戲外可以窺見的對于童年擁有者無數遺憾和不忿的導演,都可見“超能力”還是在“時代的召喚”中失掉了。

...

另外值得一提的本片的一個非常嚴重的硬傷是它的剪輯節奏,不僅是拖慢劇情的,還是破壞類型元素的,“騙小賣部老闆簽字”這場戲被剪進了預告片,我看預告時感到很有趣,但其實正片這場戲在預告内容的基礎上還多出了數倍的台詞量,可是有效信息量其實都在預告剪進去的那些對白裡。

無用的、尴尬的、冗餘的對白不僅消解喜劇性,還讓人觀感疲勞。影片中還有許多類似情況的段落,例如城管掃蕩、被領導在樓道圍堵、被籃球砸到等等,都可以用更簡練的剪輯思路達成很好的喜劇效果。

所以下次王導再拍片可以讓這部預告的剪輯師來剪正片嗎,感覺他真的比你自己更懂你寫的梗欸,否則拖着豆漿的朱同真的就要演觀衆席裡的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