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階段之後的漫威就是這樣,每當一部新作撲街之後,他就會營銷其實下一部才是革新之後的救世之作。如果你問:“之前不是說這部就是嗎?”,他就搬出電影上映前營銷時完全不曾提及的無數個阻礙和理由來論證它失敗的合理性。

反正在《雷霆特攻隊》和《神奇四俠:初露鋒芒》失敗之後,漫威對于新老世代角色的創造力都已失去基本已成定局,無論任何風格、子類型、英雄屬性,漫威都已經失去了前三階段的駕馭和掌控力。

...

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像脫缰的野馬,導演依然沒有主控權,演員依然不知道自己在演什麼,漫威現在也不知道自己要何去何從。

《神奇四俠:初露鋒芒》上映前,雖然神奇四俠這個IP的影視化改編已經以奇形怪狀的方式連續失敗三次,成為漫改界長坂坡,但是大家并不唱衰新版電影。

因為無論是卡司陣容、導演選擇、風格嘗試,還是以當下漫威的硬件實力制作吞星之戰的噱頭,都讓人很難相信新版依然會步老版的後塵。

然而事實證明,無論是神奇四俠這個IP本身孱弱的故事基底,還是其陳舊、空洞的價值内核,以及與之配套的危機影視化的巨大難度,都恐怕會讓它的翻身之夢長久難以實現。

...

1.“漫威第一家庭”實則空洞無物?

很多人都分析《神奇四俠》過去3版的失敗原因,卻鮮有人提及,在電影的篇幅和内容量的天花闆較低的情況下,“神奇四俠”想要被塑造地豐滿、令人共情其實是十分困難的。

而這才是他們被屢拍屢差的最本質原因。
從劇作的角度講,4個道德至高無暇的美國宇航員在一次地外任務中意外獲得超能力,工作身份之外亦是一家人的他們決定用自己的超能力行俠仗義,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無聊、沒有任何延展空間,最适合做成單元劇、泡面番而非電影系列的故事基底。

...

因為這樣一個集精英主義、超級能力、小資情調、道德高地于一身的團體,沒有内在矛盾和危機。他們符合被創造出來時的那個年代美利堅人民對自己國家的想象。糙點說,他們就是當年美國人對美國的“人物塑”。

所以其空洞紙片人的根基已經被完全确定。這樣的設定缺乏張力,沒有人或事能真正挑戰他們的價值内核,或者(哪怕是表面上)和他們形成價值對沖。因為他們是美國夢的象征,而做夢本身就不是為了讓自己不悅或受到冒犯的。

但是優秀的超級英雄故事往往需要反派或主角身邊的環境屢次對主角的價值觀發起挑戰。主角在曆盡艱險的過程中依然守住自己的價值,才是電影最精彩的部分。

...

從當下的角度講,無論是中國觀衆,還是世界觀衆,應該已經沒人對一個生活優渥、掌握充足資源的美國白人家庭如何向全球人民布道、說服大家跟随美利堅的腳步一起同仇敵忾、共建地球村有興趣了。甚至很多人已經對這種叙事深惡痛絕。我也幾乎沒有看到這類叙事在《阿甘正傳》之後出現一個大多數人無法诟病的新的巅峰。

美國夢結束了,曾經的漫威觀衆的英雄夢也結束了。

綜上,神奇四俠要重新起步,如果不解決以上問題,本質上首先隔絕了觀衆進入的視角,其次也不可能設置出符合類型片觀衆需要的危機事件。

因此,以下将從電梯維度,以及各角色的塑造角度分别讨論為什麼本片再次失敗。

...

2.一部“家庭電影”裡卻隻有個人

從視覺呈現的角度講,其實很難想象已經2025年了,《神奇四俠》拍到第四版,《超人總動員》拍了2部且都成功,隔壁《海賊王》也有了“異端”式的橡皮人創意,本片依然将所有超能力展示場面和動作戲做得如此之差,令人咋舌。

...

整個團隊之間沒有任何能力配合,能稱之為“合作”的戲份屈指可數,開頭蒙太奇裡霹靂火和團隊配合修鐵軌(照搬老版第二部修摩天輪),再就是結尾合力安裝嬰兒車了,很難想象這是一個超英導演對于團隊配合的終級想象。

像霹靂火用飛船武器擊退女銀滑、石頭人在女銀滑“剖腹産”前前進四,以及決戰時神奇先生看似“運籌帷幄”的排兵布陣為什麼不能稱之為“配合”,因為這些事換成别人來一樣能幹,比如銀河護衛隊。

而就是這些樣闆戲充斥了影片的大部分時間,因此我們沒有看到最新的神奇四俠到底是什麼模樣,取而代之的是已經看過無數次的個人英雄主義以x4的方式冗長地上演。
導演沙克曼之前曾經說這部電影内核關于家庭,是一部絕對的家庭片,那麼我們看看在family俠的層面四位主角又做得如何。

...

這一部分基本被隐形女産子這件事毀掉了,因為本片的麥格芬一旦落在富蘭克林身上,基本就宣告A、B故事都和霹靂火以及石頭人無關了。

畢竟這個家庭并不同于《超人總動員》的真family,你很難想象一對夫妻中妻子的弟弟,和他們的一位好友的人生也要圍着他們的孩子轉,把這個孩子的安危視為他們當下的最重要命題。

...

而影片就是這樣既不願意放棄漫威現在最熱衷的二代目英雄的主題,也不願意設計真正關乎整個團隊每個人核心價值的大危機,也不敢寫神奇四俠内部的矛盾和沖突的産生與化解。所以A、B故事的同時坍塌幾乎是必然。

...

05版及其續作的主創比《初露鋒芒》的主創要聰明,但不多。他們處理這個問題的方式是,第一部處理内部矛盾,第二部處理宏大叙事,第一部的“綠帽博士”是一個潛在内部危機,三角戀帶給了主角内核搖擺,第二部在第一部解決危機、鞏固團隊後一起合力處理外部矛盾,弧光成立。

隻不過“綠帽博士”的改動實在太愚蠢、太ooc,因此當年也是罵聲一片。

...

《初露鋒芒》屬于是放棄治療,似乎隻要不從人物關系上做戲,就代表隻能完全放棄對四俠的人格塑造,以及對團隊之所以是團隊的動機刻畫。

《初露鋒芒》想一步登天直接讓滅頂之災降臨,讓主角和觀衆都無暇顧及旁枝末節,似乎可以略過人物無塑造的問題。

但是沒完沒了的talk嚴重拖緩叙事節奏,缺乏鋪墊和設定的反派蒼白無力,經費被貪污的大場面制作廉價,國産網大直聘的動作設計挂職隐身,都讓故事的差勁和殘缺更加明顯。

...

3.神奇先生并不神奇

電影裡呈現出來的狀态,裡德像是一個唐志軍級别的民科,還隻擁有最弱的超能力,似乎是團隊裡最雞肋的一員。

雖然漫畫讀者亦有“神棍德”的美稱,但是影片裡的裡德基本屬于是智障,完全還達不到讨論神不神棍的級别。

開場定調就是很嚴重的錯誤,我們首先看到了一個内核紊亂、記憶力差(找不到東西)、手忙腳亂、連自己妻子懷孕的相關事宜都處理不好的男人。

而後面我們卻要依靠這個人拯救地球,似乎太過荒唐。

...

除此之外,裡德在電影裡還有無數與之思考缜密、多智近妖的硬設定違背之處。

例如在對吞星的實力沒有評估的情況下就帶領團隊犯險,例如在回到地球後超低情商惹怒全人類,例如費勁千辛萬苦制造出的“行星發動機”沒有任何保護措施被毀于一旦。

...

直搗吞星黃龍本來應該是對裡德胸有成竹,總有後招的體現,但是在發現根本不是對手後,四俠也是落荒而逃,無計可施,黑洞分娩,險些堕胎。

回到地球後失落、無奈,本來應該是在神奇四俠作為提前建立好的戰力單位深入人心後,反襯吞星的不可戰勝,神奇先生在此種三觀受到刷新的前提下怅然若失,失信于群衆才有說服力。

然而我們之前看到的就是弱雞的四俠,這樣的撂挑子行為隻能讓人意料之中,又徒增厭煩。

...
神奇先生能力展示不如彈力女超人一根

銀影俠毀掉全世界的行星發動機,本來應該是在對裡德“萬無一失”的計劃紮實介紹之後,人類難得獲得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被毀于一旦,水滴滅軍隊級别的物理與精神層面的雙重毀滅性打擊。但現在看起來隻顯得裡德盲目樂觀、計劃脆弱無保險,大煉鋼鐵勞民傷财。

諸如此類的細節還有很多,電影裡的紐約市民比陳塘關百姓可憐多了,不僅遭受無妄之災,被迫成為電車難題的選項,還要為一個傻子馬首是瞻,被夫妻倆輪番蠱惑後又被趕到地下(為什麼不讓鼹鼠人把行星發動機移到海邊)...

這些還是在我沒有認真細究科幻邏輯的情況下,一目了然的巨大槽點。

...

而本片雖為軟軟軟科幻,卻也完全不顧及基本法,肆意胡說八道的精神狀态也很滑稽。
行星發動機要将地球傳送到光年之外,卻連目的地坐标都沒有找好,如何目的地恰好也有一個星球怎麼辦,如果有隕石群怎麼辦...

地球現在之所以擁有已有的生物邏輯,主要依賴太陽和月亮的存在,離開後無論是生物生存、力場磁場都會大變,這和集體自殺有什麼區别...

可這就是我們的地球最強大腦裡德的終極創想。

4.隐形女唯獨不隐形

隐形女在片中的實力倒是接近漫畫中的全盛狀态(單殺吞星甚至比漫畫超模),但是與之有關的所有設定都是混亂的、想到哪說到哪的。

除了隐性和制造力場以外,蘇還使用了防護罩、“産檢”(預知未來?)、(類似于)“破幻真眼”等技能,可這些能力既沒有在開頭蒙太奇座位基礎信息交代,在後期使用時也沒有說明技能設定和使用規則。

隐形女在路人眼裡恐怕完全變成了一個想幹嘛就幹嘛的隐形版绯紅女巫。

這樣崩壞的戰力體系在類型片裡完全是大忌,所以好玩好看的類型片首先要做到的是交代一套屬于自己的類型規則,供角色使用,供觀衆腦洞,而本片對隐形女的能力寫作近乎呓語。

最終隐形女緻敬傳奇屠球王绯紅女巫,發動隐藏覺醒技母愛力量單殺吞星,後又力竭死去,被弗蘭克林烏鴉反哺複活,一套操作疑似靈感來自我國古典名著《白蛇傳》。

如果這就是導演所說的“家庭内核”,那我隻好把這部電影先納入我國非遺外流的首要被追讨名單了。

5.熱心冤大頭霹靂火

因為老版裡忠實原作的霹靂火塑造已經不在當下語境内依然讨喜,“火焰”、“耍帥”、“油膩”這些标簽加在一起可能要被诟病緻敬宋焰。

于是新版将其塑造為一個去直男化特質、總是擁有不知道哪來的的犧牲精神的天才語言學家。

而這每一點都相當雷人。

導演生怕大家看不懂地反複理由演員的面部信息,以及白襪等元素試圖傳遞某種性向層面的暧昧性。

但即便抛除“政治正确”的無奈不談,這些弦外之音也是對塑造角色人格完全無用的,看多了倒更像導演的惡趣味。

霹靂火還兩次“大義凜然”地提出要犧牲自己保全團隊,這種犧牲精神為什麼就他最強烈無人知曉,但和隻是為了自己兒子安危就随便拿全地球人生命冒險的裡德與蘇比起來,強尼的犧牲精神隻讓人替他感到惋惜,也不知道到底是為誰辛苦為誰甜。

所謂靠銀影俠一句話,以及23條信息就破譯出對方星球的語言更是槽多無口。豈不論他的語言學技能是哪來的,也不談這種草率設定對于語言這種藝術的亵渎,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人類中心主義的意淫。

我們不可能在隻知道“我愛你”等于“I love you”的情況下就獲悉地球上所有語言的含義,因為我們有不同語種、方言,這些不同的發音方式可能多達上百種。

而電影想當然地将沒有字形輔佐破譯的銀影俠語言扁平化,完全是最低級的“科幻”觀。

6.容貌焦慮石頭人

老版對于石頭人其實有複雜的塑造,他不明白為什麼隻有他獲得的超能力毀掉了自己的容貌,讓他原本擁有的生活必須在廢墟上重建。他第一次行俠仗義後獲得了市民的擁戴,妻子卻因為無法接受他的醜陋不辭而别。

...

新版叙事重心在神奇夫婦産子,石頭人自然沒有時間刻畫,和教會女子的邂逅,以及自卑導緻的不敢再次約見都一筆帶過,而且在挪用老版創意的情況下比老版還倉促和蒼白。

最後石頭人被扁平化為團隊的打手、司機、活躍氣氛的工具,倒顯得這個人物更悲情了。

7.偉大的吞星又倒下了,但從未如此恥辱

因為漫畫不斷“我還會回來的”式消費吞星,導緻吞星已經成了一個總是被調侃和戲谑的小醜角色,電影或許也是因此,徹底矮化和醜化了他。

吞星變成了一個沒有任何物理傷害以外的超能力,行動遲緩、除了電子千裡眼之外沒有其它比一頭棕熊更超過的技能的大怪獸。

老版雖然沒有經費制作吞星的特效,但是将他艾裡奧斯化呈現,起碼算是對“滅頂之災”這四個字的一種忠誠。新版完全不想在超維度戰鬥層面下功夫,也不敢讓神奇四俠輸掉戰鬥,隻好把第三幕變成最最最無趣的人類打大怪獸。

老版銀影俠無論是特效質感、技能展示還是價值立場的刻畫其實都并不差,隻是敗在了最後決戰的草草收尾。

新版似乎想直接省略老版拍過的内容,直接默認這些基礎信息觀衆可以直接位移腦補過來,還要給她加上一個卡魔拉降級版的人物前史,和霹靂火惺惺相惜,簡直尴尬地讓人崩潰。

...

所以這部電影塑造得最好的角色是誰?應該是赫比吧。

8.漫威的下一次撲街會為何種姿勢

正反派戰力懸殊、唯心主義打BOSS、ban掉BOSS技能點強行赢下戰鬥...這些新出現在4-6階段的問題是漫威在“超英”和“類型片”這兩條路越走越昏暗的主要原因。

選擇毫無電影執導經驗的電視劇導演、導演自由度比前三階段還小、迷信其它賽道或電影公司成功的某種電影風格、不舍得投資和在視聽層面下功夫,是漫威制作的作品離“電影”和“大銀幕”越來越遠的主要原因。

至于老生常談的政治正确選角、ooc,選材邊角料角色,故事老套重複,居然都成了次要危機。

以前還是“不會有人永遠看漫威,但總會有人在看漫威”,現在已經變成“不會有人永遠罵漫威,但總會有人在罵漫威”。

而等到現在還“願者上鈎”,即便看完罵街還是每次照常買票的這批觀衆罵無可罵、口幹舌燥之後,漫威便會徹底淪為過往雲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