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哪條路是對的,但我從不走,因為太苦了。”這句話來自《聞香識女人》這部經典電影。

這個關于兩個男人的雙向救贖故事拍攝于1992年,今日仍然值得一看。


...

/01/

鍊接陽光,人生會迎來曙光


查理第一次見到弗蘭克,就在黑暗的小屋裡。

弗蘭克瞎了,人生也陷入了黑暗。

他曾身居高位,享受過榮耀,見識過生活的美好。

眼瞎後,無兒無女的他,生活、出入都需要人照顧,所以不得不委身在妹妹家逼仄的小屋,排斥親人的親近。

從一名中尉軍官,跌落到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半廢人”,拒人千裡是弗蘭克保護自己自尊的僵硬盔甲。

剛開始見面,弗蘭克就讓查理不要叫他先生,而要叫他中蔚或者弗蘭克,他不想做一個普通的男人,而是一個有獨特标簽的人。

 

...

影片前期,弗蘭克脾氣暴躁、粗魯、蠻橫不講理。

觀衆也對他沒有好感,覺得這瞎老頭即可憐又煩人。

他對自己也是失望的,所以他試圖趕跑查理。

如果說榮耀是他的生存寄托,當榮耀失去,他也失去了生存的目标,于是他給自己精心策劃了最後的人生之旅。

此時的他認為,自絕是對尊嚴的守護。

 

他覺得自己看透了世界,看透了人生。

他對查理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靠自己,一種是靠别人。

一身的勳章證明他之前都是靠自己,所以現在他不想依靠别人生活。


而他的心境又是如何改變的?

當試圖趕跑的查理沒有跑,而是第二次走進他的房間,房間裡已經沒有那麼黑暗了。

臨行前他吐槽妹妹的溫情告别,卻主動親了自己的貓咪。

在飛機上他向查理分享擁抱女人的美妙感覺。

對于男性來說,女人的溫存是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對溫存的依戀就是對生命的依戀。

他去看了很多年沒見過的哥哥,也許這一刻他隻是想和家人多說說話,但不合時宜的毒舌和黃色笑話卻隻引起了家人的反感。

也許他是故意這樣做,好讓自己抹去對親人的依戀,讓自己的自絕更有說服力。


...

但查理從他暴躁的外表下,看懂了他内心的需求——他就是太寂寞了。

他有他的驕傲,就像那套挂滿勳章的軍裝,他的本意就是帶着他的驕傲盛裝離開這個世界。

但當憑借着敏銳的感官,和年輕的女人在舞池裡翩翩起舞,女人、香水喚醒了他對美好的感觸,在他一片孤寂的湖面蕩起漣漪。

當他開着法拉利在街道上無所忌憚地飙車,掌控着方向盤的快感,就像掌控了自己的人生,更是在他的心裡泛起了浪花。

當查理搶過他的槍,對他說,反正我們兩個人都完蛋了,那就一起完蛋吧的決絕。弗蘭克瞬間就清醒了。

這個少年的處境并不比他更輕松,但他都沒有放棄,自己遠比他見過更多的世面,卻困在了自己的黑暗靈魂裡。


當他慷慨激昂地為查理辯論,毫不留情面地揭露學校、校長的虛僞,惡作劇同學的懦弱時,也是對自己的救贖。


查理的溫暖讓弗蘭克重新鍊接了這個世界。他走出了孤寂,他的世界有了光亮,而他也自己走出來黑暗。


/02/

從心選擇,以少年江湖的勇氣


查理家境貧困,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績優異,品格優良。

他親眼目睹了同學對校長的惡作劇,也讓自己陷入了兩難境地。

選擇沉默,那他面對的是學業的終止,光明之路變得黑暗。

選擇告發,他的内心卻無法背負“告密者”的包袱。

面對這樣的情形,别說是未經世事的少年,就是成年人,也會艱難抉擇。


...

權衡利弊是我們的本性,選擇對我們最有利的一面,這并無可厚非。

但人是很矛盾的。

趨利是人的本性,但人們所崇拜和欣賞的品質,卻和權衡利弊毫不相關,甚至是恰恰相反。


如果隻是權衡利弊,那查理的選擇太簡單了。

他可以心安理得地出賣朋友,甚至不能說是出賣,隻是如實說出事情的真相,他就可以獲得更好的利益——校長答應他推薦到好學校。

他選擇說出真相,大人們隻會表示非常理解。

因為利弊權衡是大多數成年人的選擇的底層邏輯。


...

但查理選擇了沉默,選擇了一條更難的,未來未知的路。

可能他隻是憑着少年的義氣,直覺地認為告密不好,告密的行為是卑鄙的。或者隻是出于保護同學情誼的出發點。

但面對着來自校長的咄咄相逼的壓力,他頂住了。

少年江湖有自己樸素的規矩,這些規矩可能顯得幼稚、單純、“無知”……卻往往蘊含了人最初的美好本性。

就像弗蘭克在替查理辯護時對查理的評價:查理擁有絕不靠踩着他人上位的正直,不被收買的領導氣質。


曆經世事的弗蘭克知道這樣的品質有多珍貴,但是深耕教育領域的校長卻沒有意識到,喬治的爸爸也沒有意識到。

大人們早就在追逐“成功”的路上抛棄了這些品質。


/03/

踏實自洽,是選擇的底層邏輯


作為人,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選擇生活,這是一個成年人,也有行動能力的人的基本權利。

但這個選擇的過程會很苦,因為選擇意味着擔責。

有一些人為了不吃苦,讓渡了自己的選擇權,同時也付出相應的代價。


在很多情況下,很多人憑着本能知道哪條路是對,但是并沒有去選擇。

比如遇到了讓自己消耗能量的渣男渣女,總有些人沉淪其中不自知。

《知否》裡有一句話說,既入窮巷,當及時掉頭。無數人的,有撞南牆的硬剛,卻沒有掉頭的勇氣。

 

...

查理和弗蘭克就像一面鏡子,一個世故,一個純真。

擁有豐富閱曆的弗蘭克深知現實的殘酷,他教會查理如何在複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而查理以少年純真的天性感染了弗蘭克,也向弗蘭克證明“活着需要更大的勇氣”。


弗蘭克在聽證會上的演講,将個人的救贖升華為對集體價值觀的批判。

他的勇氣不再僅僅局限于個人層面,而是完成了向社會性表達的轉變,激勵着更多的人去追求正義與真實。


“靈魂不可能有義肢”,殘缺的靈魂隻會讓自己擰巴。

而勇氣更是靈魂的核心支柱。

人生落入了最低谷,任何的努力隻會向上,也許會慢,更每一步卻很踏實。

既然有面對自絕的勇氣,那人生又還有什麼害怕面對的呢?


《聞香識别女人》,女人、香,代表了生命力,代表了美好,代表了生活的渴望,有渴望,有追求,就不會自絕,生活就有盼頭。


相與秋原創文章歡迎閱讀、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和作者!禁止轉載,盜用,洗稿,剽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