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這可能是春節檔我們寫過的結構最獨特、角度最豐富的文章,這樣的巧心之下,是深沉的情感。
(以下正文)
導演張藝謀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場面宏大的戰争電影别人拍過了,我就想,得拍點不一樣的。”
以含蓄和克制的手法,《狙擊手》講述了一場冰天雪地中寂靜的戰争,沒有暢快淋漓、碾壓般的勝利:幾乎一無所有的幾名軍人,為了幾乎一無所知的任務,與敵人鬥智鬥勇,一往無前。
随着班長劉文武(章宇飾)念出一個個平凡的名字,進入眼簾的是一群稚嫩的臉龐,這群不過一二十歲的年少男兒們嬉笑打鬧着,轉眼卻在不知名的朝鮮小山坡上相繼倒下,白雪埋身。
【一無所有】
電影原名“最冷的槍”,意指抗美援朝戰争時期著名的冷炮冷槍運動。在這期間,中國志願軍中湧現出了許多令美軍聞風喪膽的狙擊手。
比如,1952年,憑借一把莫辛納甘狙擊槍屢立戰功的劉文武,登上了報紙,被稱為“中國死神”。
但不為人知的是,他和戰友們配備的是沒有狙擊鏡的“八大粒”槍和鏽迹斑斑的大鐵勺,而他們的對手,則是配以最先進武器裝備的、最著名的美國精英狙擊小隊。
【一無所知】
隊長約翰為了狙擊五班人馬,抓住了帶有情報的偵察員亮亮作為誘餌,吸引五班前來營救。
一場實力懸殊的戰鬥開始了。
對于五班的戰士們來說,比惡劣冷酷的戰鬥環境更可怕兇險的,是他們的“一無所知”——不知道敵方有多麼精良的裝備,不知道亮亮身上承載的秘密機要,不知道美軍設下的埋伏陰謀,不知道任務背後最重大的使命是什麼。
五班戰士們一開始所知曉的任務,就是救援戰友,他們所表達出的戰友之間的關切和友誼之情,正與美軍之間為存活内鬥的自私人性産生鮮明對比。
“我在,五班在,我們都在,我們一定能夠完成任務!”
【一往無前】
狙擊作戰,不僅需要軍人有智慧、能做到高瞻遠矚,也要有單槍匹馬、迎難而上的勇氣,和不達目的不罷休、舍生取義的毅力和決心。
得知真正的任務是取回亮亮(劉奕鐵 飾)攜帶的重要情報時,“引蛇出洞”“後發制人”……五班戰士憑借巧妙的戰術、傳神的槍法,成功扭轉了戰局。
無論班長劉文武(章宇 飾)甘願一命換一命,還是亮亮忍受劇痛從傷口中挖出包裹情報的糖塊,都體現出了志願軍戰士的智慧英勇和英雄大義!
當胖墩(陳銘楊 飾)頂着鐵闆直面迎上敵人的子彈,當三人嘶喊着唱出“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當一個神槍手(劉文武)放棄槍暴露在敵人射程中……沒有悲壯的音樂渲染,隻有最英勇的靈魂,在刺眼的陽光照耀下,一往無前,視死如歸。
這一刻,所有的角色都從電影升華到了曆史之中,我們仿佛看到了幾十年前犧牲先烈的縮影。
【沒有生來的英雄】
《狙擊手》的核心并不是一味地煽情表達英雄的“英勇”和“無敵”,而是聚焦在個體的真實——
班長劉文武會呵斥不要為戰友的犧牲哭泣喪失理智,卻也會用望遠鏡掩蓋止不住的眼淚;一個在戰鬥中還會掉眼淚的愛哭鬼大永,通過戰火的洗禮成長為堅毅的戰士,接過班長劉文武的大旗... ...
他們隻是一群普普通通的村鎮青年,虎頭虎腦,愛哭愛笑,唱歌難聽,有血有肉……
他們的青春落幕在異國的冰天雪地裡,守護了軍人的榮耀和拳拳愛國之心,用生命诠釋了“雪是冷的,血是熱的”!
“我的戰友都犧牲在那個無名的山坡上,隻留下了一個個普通的名字”。
電影結尾,張譯所飾演的連長在點名,就着五班的團魂,點在觀衆的心上。
【以小見大,細水流長】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所有中國人不能遺忘壯烈記憶和情懷。
《狙擊手》與《長津湖》系列都是同一大背景下的作品,在内容上卻獨辟蹊徑、堪稱妙手。
如果說《長津湖》是聚焦于波瀾壯闊的正面戰場,那麼《狙擊手》則選擇以小見大——但小并不意味着它不夠震撼人心,相反的是,每一個角色都不可或缺,他們的智慧、相互扶持的友誼、不懼死亡的勇敢,綻放在大銀幕上,超越了一部電影有限的時間和空間。
而在畫面設計上,大面積雪的白,與鮮血的紅,形成了鮮明的色彩對比,是觀衆熟悉的張藝謀導演的美學手法——無時無刻,沖擊着觀衆的視覺觀感,不動聲勢地震撼心靈上、觸發感動。
昨日,《狙擊手》票房破億,官微發文說:“感謝每1位觀衆的起早貪黑”。
這樣詞句背後的深意,是春節檔開戰以來《狙擊手》面臨的真實困境——排片占比從未超過10%,而且都是深夜或清晨的場次。
此時的《狙擊手》,似乎也是,一無所有,一往無前。
我們希望,這部别樣的戰争佳作,能如電影裡的戰士那般,即使面對排片低迷的困境,也能靠最強勁的口碑,在2022年賀歲檔中突出重圍,喊出情感與态度。
希望更多觀衆能在春節萬家團圓時,以一場觀影,緬懷為山河無恙獻出青春的、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