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國内電影市場經常出現改編自韓國的電影。
從最開始的《破局》、《捉迷藏》,到後來的《大人物》,整體質量有好有壞。
今年翻拍韓國電影的數量更是直線上升,光是上半年,就有《溫暖的抱抱》《你的婚禮》《陽光姐妹淘》三部爛片。

其中《溫暖的抱抱》《你的婚禮》票房更是雙雙突破7億票房,大賺一筆,看樣子這條翻拍之路,這些資本家依舊會繼續走下去的。
但是一部電影一旦沾上“翻拍”這個詞,這部電影就一定是爛片了嗎?
我看未必,同樣是端午節上映的電影,《當男人戀愛時》就是一個如何翻拍并本土化的成功案例。

01
《當男人戀愛時》改編自黃政民、韓惠珍2014年主演的同名韓國電影。
講述着一個以讨債為生的小混混阿成,經常以自殘的方式來脅迫欠債人還錢

在一次收債中,一見鐘情愛上欠債人的女兒,也就是我們的女主吳浩婷。
于是阿成就對女主展開了追求,但不懂浪漫的阿成追女主的方式,也是非常地直男。
例如本意是想讓給浩婷少點經濟負擔,介紹賺錢的活,但卻都是配有錢人吃飯、賣腎這種方法。

雖然方式直男,但是阿成對浩婷的陪伴與真心,最終也打動了浩婷。
就在兩人決定穩定下來結婚,開一家奶茶店時,阿成為了給浩婷租一個更好的門店。
拿着浩婷的積蓄去參加“殺豬盤”賭局,結果當然血本無歸。
兩人也因此分手,阿成更是因為醉打警察被抓入獄。
半年後,阿成因為患癌提前出獄,阿成以死相逼,終于幫浩婷追回之前原本開奶茶店的錢。

兩人經過一段挫折過後,終于再次和好,浩婷也陪伴着阿成走過他最後的日子。
02
往往翻拍國外電影中,最難以讓人信服的就是本土化。
就像當年《無間道》被好萊塢翻拍成《無形行者》,當我們回看天台對決的經典戲份,劉建明和陳永仁的對話都是話中有話,“我想做個好人”更是表達兩個主角無法解脫身不由己的身份困境。

而在好萊塢版本中,對話被改成對罵,小李子用各種F詞罵并毆打馬特達蒙,當看到充滿佛教韻味的隐喻台詞被美國黑幫的街頭暴力所替代時,心裡總感覺不是那個味。

雖然它是翻拍電影,但他本質還是一部美國電影,他就要按照美國黑幫片的表現手法來。
從最後的票房和赢一個奧斯卡最佳影片看來,他的本土化改編,無疑是做的非常到位的。
而這部電影的本土化,從最終成片來看,我覺得是成功的。甚至在我個人看來,這部翻拍電影是超越韓版。
裝潢略顯複古的保齡球場,有點淩亂卻又真實的中國台灣街頭。除了這些最基本的美術布置上的改變外。

導演還把韓版中的男女主經常吃飯的烤肉店,變成我們日常可見的大排檔。
女主想開的店鋪,也從韓國人超愛的炸雞變成了現在備受中國年輕人歡迎的奶茶店。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閩南語原聲台詞演繹。
其中仔細看來,這種本土改編隻要是編劇用心一點,盡量符合國情,觀衆在觀影過程中,基本上都不會出現太大的距離感。

而很多電影往往隻做到前半部分布景改編,以為放幾首上世紀的流行歌曲,穿上上世紀潮流的衣服,就以為自己真正地把觀衆帶入那個時代了。(沒錯,我說的就是你《陽光姐妹淘》)
而真正帶有我們國内時代标簽文化的内在改編,編劇們卻望而卻步。
這幾年能稱得上合作的翻拍,也就《大人物》了。
03
兩版整體雖然在主線劇情基本一緻,不過叙事結構略有不同。
韓版是兩人在一起後,鏡頭直接轉到半年後,男主出獄的場景,接着随着後面的劇情發展,觀衆才慢慢跟随主角的回憶到兩人分手的劇情。

這種叙事方法雖然會在劇情上,增加一些懸念感。但是對于愛情片來說無疑是有點多餘的。
國内版的線性叙事仿佛更能讓觀衆跟着劇情走,觀衆跟随着主線經曆過兩人的幸福甜蜜時光,從而跟後面阿成的悲慘結局形成對比。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前面戀愛過程有多甜,後面就有多虐。
04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選擇邱澤飾演阿成這個角色。
曾經以标準的花美男形象出道的邱澤,出演各種偶像劇紅遍大陸,雖然和唐嫣的分手造成他在大陸的口碑崩盤。
在随後幾年的低谷時期,仿佛讓他真真正正地去安心磨煉演技,終于他等到了證明演技自己的機會《誰先愛上他的》。

《誰先愛上他的》的成功演繹,終于讓主流電影圈注意到自己。不僅提名金馬獎最佳男主,還被陳思誠邀請參演《唐人街探案》網劇。
最終的表現也證明陳思誠的眼光,邱澤成功塑造了一個化學神探 — 林默。

從這部電影中看得出,邱澤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演技派。
我對邱澤的影響比較深的場景是:當女主在醫院解開自己衣服扣子,以逼迫阿成和他手下離開時,阿成不僅有點害羞并偷瞄一眼。
這個表情偷瞄的尺度,如果一下沒掌握好,就顯得有點猥瑣。但邱澤剛好就平衡把握的很好。

還有在兩人在天台确定關系後,阿成迫不及待把自己褲子給脫了,雖然這個行為有點好色,但是喜劇效果的影響下,觀衆并沒對這個角色産生下流的厭惡。
好色但不下流成為這個人物的标簽。
而且從阿成給浩婷介紹工作的那段戲看來,阿成這個角色是個非常直男的直男。
其實從阿成周圍的生活環境和階層也看的出,所以在他看來陪有錢人吃飯、賣腎等這些活并沒什麼不對的。
而他所做的這些初心,也是相幫浩婷減少經濟負擔。如果這個浩婷不接受,那他就以約會的形式,來幫浩婷減少債務。

雖然幫助方法上有點不解風情,但是也表現出阿成是真心想要幫浩婷。
兩版的男主都是寄宿在哥哥家裡,這版在刻畫阿成家庭方面少了很多,但是男主對親情看重的表現卻比韓版更重。
韓版中對于男主從事讨債這個職業的原因,幾乎沒有任何解釋。
而且這個版本給他讨債人的身份一個很合理的設計,因為哥哥之前開店失敗欠下不少債務,阿成為了抵消哥哥的債務,答應到債務公司讨債來替哥哥還債。

這個設定雖然簡單俗套,但是也側面說明了阿成無論對家人還是浩婷,都是個有情有義的人。
相反在前半部分的喜劇浪漫元素對比之下,後面患癌之後的大段感人戲碼,在我眼中反而不如前半部分讓我影響深刻。
畢竟在現在這個年代,哭戲被人們覺得是最能體現演技的情緒,就連喜劇小品,最後都要強行升華到感人橋段上。

但是我們好像卻忘了愛情喜劇,其實一個能表現出演技的電影類型。
而邱澤在一部愛情喜劇電影類型裡,做到了這一點。
也正是邱澤細膩的表演,才讓觀衆依舊接受欠債女愛上小混混的這種俗套戲碼。
往期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