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映後場。片名已經很好的反映了本片的受衆,以及請來朱亞文老師來旁白,抓住了另一部分觀衆。攝制組用了4-5年的時間來拍攝,但是最後呈現的故事基本集中在1年的時間段裡,顯然這是一部從一推素材中選擇了雪豹為主角,而不是專門為雪豹而做的電影,所以當捕捉的素材不夠的時候,就靠編劇來編排一些驚現、驚喜,甚至危險、反轉,當你看過一定量的紀錄片後,能明顯察覺很多鏡頭通過剪輯制造情節,而影片的最後半小時更是脫離了自然紀錄片範疇,轉而人文片的視角,甚至最終放歸老雪豹的時候,連雪豹走出籠子的鏡頭都沒有,用藝術片的方式擺拍了“開籠子”,還有一個在整個遠景中專拍一個籠子的空鏡頭。當然,作為帶有故事性的紀錄片,犧牲客觀性和記錄性,去制造一些帶有主觀性的鏡頭,一直是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但是,能在大熒幕上看到可愛毛茸茸的貓科動物,還有壯觀的雪域風情,相當震撼,也實屬難得,要知道上一次在電影院裡看雪豹紀錄片得追溯到2016年陸川導演的《我們誕生在中國》!這裡還得對比一下,電影裡朱亞文老師的聲線略顯嚴肅,反倒不如周迅的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