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兩顆孤獨敏感的心靈碰撞的旅程,帶有汽水、香煙和赤誠的味道的旅程,正如影片中記者所言:
“當我想起這段旅程,我回想起在他車子裡大衛和我同坐在前排,我們都如此年輕,他想要更甚于他已然擁有的,而我想要的恰就是他已經擁有的,我們都不知道各自的生活将去往何處。
那些對話是我所經曆過的最棒的對話,大衛認為書的存在讓人忘卻孤獨,如果我可以我會對大衛說那些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并非讓我從生活中解脫,而是提醒了我生活應該是什麼樣子,我會告訴他那讓我感覺不那麼孤獨了。”
電影裡的這段訪談也讓我想起許知遠在《十三邀》中提到的采訪心得:
“最初的目的開始退隐,我越來越被探訪過程吸引,我喜歡和他們時而興奮、時而不鹹不淡的交談,一些時候甚至陷入不無窘迫的沉默……不管多麼自以為是,你都不能通過幾個小時的相處,就聲稱理解另一個人。但談話自有其邏輯,它逼迫雙方勾勒自己的輪廓、探視自己的内心。在陌生人面前,人們似乎更易袒露自己。”
真正深刻的采訪不是kpi式的問卷調查,或者挖掘吸引眼球的獨家傳聞,不是為了聽得偶像幾句漂亮的話,從而在幾分鐘内大徹大悟,改變人生。采訪本身是一種侵入,但随着采訪者的真性情和内心面目的更多暴露、參與,被采訪者被激發的憤怒不安成了窺見彼此的鑰匙。
很欣慰兩人從單向服從的問答角色到互相尖銳刺探,在進行痛苦的内心剖析時仍保持一種禮貌的克制,沒有被激烈的情緒湮沒,卻依然引領影片走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