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女兒國》最終票房落在了7.27億,而以星皓影業公開的5.5億成本來看,《女兒國》虧損在3億左右。

劇情割裂、邏輯崩壞

作為星皓影業和鄭寶瑞導演的西遊系列的第三部,《女兒國》在口碑上似乎并沒有多大改善。在豆瓣上,繼《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的4.1分和《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5.6分之後,《女兒國》的口碑落在了4.4分,甚至不如前作。

從影片内容來看,《女兒國》也和前兩部一樣,唯一能看的似乎隻有特效。平心而論,電影開場唐僧師徒四人河中打怪戲,不僅刺激,視覺特效也很是震撼;女兒國國主與唐僧的“苦海泛舟”場景,同樣極具大片的唯美質感,志玲姐姐忘川河神的CG特效和彙水成型的變身也堪稱驚豔。

但遺憾的是,和前作一樣,《女兒國》在劇情設置上仍然一塌糊塗。如果說前二十分鐘還擁有密集且不尴尬的笑點,那自從唐僧意外懷孕後,節奏可以說全面崩壞。

女兒國國主與唐僧莫名其妙的一見鐘情發展極為套路化,缺乏說服力,後期加入的國師與河神的愛情故事更是與主線沒有多大關系,反派黑化同樣邏輯牽強,最後靠如來收場的結局更是平庸。

女兒國之行,向來被認為是《西遊記》中最具脂粉氣息的章節,在86版的《西遊記》中,唐僧的“動心”也将其塑造得有血有肉,而在這次的《女兒國》中,導演鄭寶瑞似乎也想颠覆性改編,比如影片中他将女兒國國主設定為唐僧的情劫,讓其在“愛一個人還是愛衆生”中抉擇。

這難免讓人聯想到星爺在《大話西遊》中的思辨,戴上緊箍咒,就無法擁抱愛人,取下緊箍咒,就無法拯救愛人。不得不說,鄭寶瑞的立意很宏大,如果按此角度升華主題,《女兒國》最終也不失是一部好片。

但為了迎合觀衆,《女兒國》強行穿插低級笑點和段子,與全片文藝的基調滿是違和感。女兒國國主與唐僧的初遇雖然很浪漫,但是短暫的浪漫之後,師徒四人被審問和關押的的情節都相當尴尬,且和主線關系不大。

而對懷孕和堕胎的思考雖然也令人感動,但是短暫感動之後,故事情節發展又繼續脫線,全片劇情割裂明顯,最終不像喜劇,也不像正劇,對愛情與理想的探讨也僅僅浮于表面,難以打動人心。

西遊IP成資本掘金礦,但星皓“西遊三部曲”卻接連虧損

《西遊記》作為中國家喻戶曉的故事,有着極為強大的國民基礎,其魔幻色彩和娛樂色彩也使其成為四大名著中最适合拍成商業片的一部,且具有很大的改編空間。正是因此,西遊IP擁有着極高的商業價值。

2013年賀歲檔,《西遊降魔篇》以12.47億元票房成為當年國産片票房冠軍;2014年《西遊記之大鬧天宮》拿下10.44億;2015年暑期檔《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近10億元的票房刷新了國産動畫片票房紀錄;2016年春節檔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票房斬獲了10.44億;2017年春節檔,《西遊伏妖篇》成功收割16.56億元的票房。

在此情況下,西遊IP對資本來說似乎就是掘金礦,星皓影業更是宣布在未來的15年裡總投資35億元,以平均每兩年一部的速度連續推出8部“西遊經典文化系列品牌電影”。但是西遊IP對星皓影業來說,真的是一筆劃算的買賣嗎?

目前來看,星皓影業西遊IP的前三部,其實都是處于虧損狀态的。《大鬧天宮》《孫悟空之三打白骨精》《女兒國》制作成本分别為5億、4.5億、5.5億,在不計宣發成本的情況下,其票房至少得15億、13.5億、16.5億才能收回成本,但事實上,這三部的票房僅有10.44億、11.98億、7.27億。

雖然對電影作品來說,還可以通過出售網絡版權、賣給央視電影頻道、海外發行、開發衍生品賺錢,但是在目前的電影市場,主要收入還是來自票房。

一則網絡版權費也就僅在百萬或者千萬左右,中央電影頻道的價格自然更低;二則海外發行能取得成績的基本鳳毛麟角,大多折戟沉沙;三則國内IP衍生開發收入尚未占到電影總收入的5%,而在美國衍生品收入占到電影總收入的70%。整體來看,其他渠道的收益相加,或許還難敵電影的宣發成本。

僅拿星皓西遊IP的第三部《女兒國》的宣發來說,2017年10月,唐僧師徒四人單人海報、女兒國國王海報就出現在多個城市的公交站牌。據報道,《女兒國》上千幅道旗廣告占領了上海30條主要幹道,20多輛主題大巴車環城30天。

此外,2018年2月5日晚間,《西遊記女兒國》在國家體育館搭建起一個重1.3噸、高約5層樓的巨幕,3000人一起觀看了這場“全球首映禮”。作為《女兒國》主控方的星皓影業透露,女兒國聯合推廣費用高達10億。

《女兒國》最終票房僅7.27億,僅是制作成本虧損就在3億左右,這其中還不包括星皓投入的巨額宣發費用。

年年虧損年年拍,或許星皓影業的理想期望是如《西遊降魔篇》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一樣,投入1億票房達到10億,淨賺保守估計都在2億左右。但如果在質量上不能交出滿意的答卷,星皓的西遊IP系列電影,是不可能以小博大的。

在《西遊記女兒國》片尾,師徒四人隔着高山看見了火焰山,似乎也是在為下一部影片埋伏筆,但是這次《女兒國》票房“涼涼”後,星皓影業怕是要重新思考下一部要如何拍了。

國産電影進入内容驅動時代,沒有誠意的“西遊IP”注定被淘汰

2018年春節檔的火爆,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大年初一票房達到12.61億,較2017年增長了55.93%,創下了世界單日票房新紀錄,而“四大天王”也同在初一當日票房破了億元。但是在票房指數接近瘋狂的背後,終歸還是有理性存在的。

2017年一年,中國電影市場告别了高速增長時期後,增速開始放緩,同時,理性也在逐漸回歸。随着審美的提高和對影片判斷力的成熟,觀衆開始傾向于為有情懷、有誠意的影片買單,這直接導緻口碑對影片票房的影響開始增大,而國産電影,也正式進入内容驅動時代。

前幾年,爛片可以随便在春節檔圈錢,但2018年春節檔成為風水嶺,以後的春節檔,再也不是爛片的避風港了。

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年,春節檔票房前五名的豆瓣均分為5.5分、5.5分、5.1分,但2018年,這個評分明顯提升,達到了6.52分。春節檔影片口碑的整體回升,無疑意味着内容競争壓力的加大。

口碑撲街之下,《女兒國》從初一開始票房都處于直線下降狀态,反觀《唐人街探案2》和《紅海行動》,高口碑加持之下,一個實現了反超,一個黑馬相明顯。

此前的西遊IP系列,星皓影業或許還可以通過視覺特效取勝,但是随着國内影視産業工業化不斷加劇,在特效制作上達到标準甚至碾壓星皓西遊的影片比比皆是,星皓的這個競争優勢已經被削弱了。

而現在觀衆的訴求,顯然已經落到内容身上。《西遊記女兒國》在點映前豆瓣長評區就已出現了一星差評,未上映便打分誠然是不正确的,但是衆口大喊爛片系列又來圈錢了,也可見西遊IP近幾年在觀衆心中口碑消耗嚴重程度。

遍觀西遊IP,星爺近年的西遊系列靠的是“欠一張票”;星皓“三部曲”是靠特效博出位;《悟空傳》賣的是原著情懷。從本質上來說,近幾年的西遊IP,大多都隻是在消費情懷,透支觀衆情感,而少有真正挖掘《西遊記》文化和精神内涵的佳片存在。

因為沒有形成核心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再颠覆性的改編和天馬行空的創造,都無濟于事。在這種情況下,根據《西遊記》衍生而來的作品,大多最終也沒有形成真正的超級IP。而國産電影已經進入了内容驅動時代,空有皮囊,注定是走不長遠的。

星皓想要打造“西遊經典文化系列品牌電影”,僅靠誇張的特效和豪華的卡司是不夠的,對其他影視公司來說也是如此,故事如果沒有營養,最終注定會被觀衆抛棄。這不僅适用于西遊IP,對所有影片來說通用,而春節檔,也将不會再是爛片的靈丹妙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