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0?
暫且打三分,需要有機會大銀幕重溫。
第二部蔡明亮。
中間睡了接着看,觀感并不強烈,時而有點共鳴。
按理說應該很欣賞的風格,但僅僅能認可但卻無法沉浸其中沉心靜觀,沒有很能get到情感氛圍。

被劇情簡介吸引而來,但卻沒看到“情節”。從開場四分鐘的固定長鏡頭都結尾兩個人觀望的靜默長鏡頭,始終沒能走進其中。
先前隻看過他的處女作《青少年哪吒》-那還有我比較青睐的侯孝賢式的欲望和情動。但本片則更加“純粹”或風格化,沒有對白亦沒有畫外音-最長的獨白竟然是對鏡頭誦讀《滿江紅》-采用源于影像的語言,由場面調度書寫人物内心的方式。
紀錄片式的日常場景捕捉,清一色“信息量極少的”、幾近靜止和靜默的固定機位長鏡頭,彼此平行拼接建立一種蒙太奇式的邏輯-叙事關聯。
影片多次基調轉變發生于場景,在現代建築和殘破的屋舍之間,在大都市和荒野之間。或許趨近于裝置藝術,有些取景/布景不僅在物理上靜止-更缺乏真實和鮮活性,讓人感到有些生硬和僵死的感覺。
ps.最大的問題在于,能用一個畫面/固定鏡頭講清楚的事情,究竟選擇五秒鐘還是五分鐘?後者真的有更大的力量嗎?
維度 ★(1-10)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6.9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6.5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7.3
選角/表演/場景 7.4
25.8.11
我的影評合集:Aleph-我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