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
完全超出預期。昨天看完想了想,今天又咂摸出一些新的味道。
首先,從傳記片/勵志片的角度來說,姜文這次似乎有意和其他傳記片劃清了界限,他完全沒有按着已經成熟的傳記片套路來拍郎朗一家,而是用一種帶有戲谑、誇張、荒誕、甚至瘋狂的風格給觀衆看到一個天才的成長之路。他有意削弱了這個成長之路上的痛苦、掙紮的部分,也就是傳記片中最俗套的部分,而是強化了各種社會規則和偏見才是天才路上的最大障礙。
其次,從音樂片的角度,這部電影使用了大量的音樂,我能記起的有鋼琴協奏曲柴一、肖二、拉三、貝五等,還有其他鋼琴樂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2》、舒曼《夢幻曲》、貝多芬《悲怆》《月光》奏鳴曲、肖邦《幻想即興曲》、《浏陽河》、《黃河協奏曲》等,還有非鋼琴的威爾第《凱旋進行曲》、經典日本電影《追捕》的主題曲《孤獨的逃亡》。這些樂曲的使用不隻是講述郎朗鋼琴之路,像《浏陽河》的使用顯然是有創作者的明顯意圖和立場在裡面的。個人稍微有點遺憾的可能是姜文對音樂的視覺化表達還是偏具象,如果可以更往抽象上走一點,個人覺得會更有趣。另外,作為古典音樂愛好者,我覺得音樂部分還可以更多,或者說在音樂部分可以少掉一些不必要的台詞。
最後,我在看之前就看到很多人在讨論有隐喻沒隐喻,而我在看第一遍的時候不想關注這些,但是還是被他一些明顯的意象和台詞指引得往政治隐喻上想。可其實我今天再一咂摸,我感覺隻讨論政治隐喻還是把姜文想膚淺了。姜文是想借郎朗一家人故事的外殼,表現他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政治立場隻是這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是他對父子關系、母子關系、夫妻關系、師徒關系,以及他周圍的各種人、事件和關系的态度和獨特見解。
具體地如果再多說就會劇透了,不多說了,相信每個人看完都會有屬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是我今年目前在影院看過的最好的電影。(是不是我心中的姜文最佳還需要糾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