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top級别的電影!!
鏡頭采撷剪切的光與影、黑白的夢境、細膩的表情捕捉和溫柔輕盈的互動讓人有一種觸碰到了這個世界平凡、真實、美好的感覺。
所以完美的日子是什麼呢?電影裡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世界,人們對“完美”的定義可能各有千秋,但電影中人們彼此之間的點頭颔首、擁抱、同歡笑、共悲喜的瞬間也是“完美的日子”的一部分。當人們情感的聯結穿越邊界、抵達另一個意識現場的時候,是如此幸福。所以當我看完這個電影的時候,我的感受是被溫暖、被治愈了,電影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溫度——不是大事和鬥争構成生活、而是“有回應的日常”構成了生命的重量。
在溫暖的鏡頭和叙事結構之中,電影對現代文明的批判視角更值得反複琢磨。導演通過一個“低社會地位職業”的主角,去挑戰了當代都市的階層結構和符号邏輯。東京的社會是商品化的,消費主義的發展讓品牌成為了人身份的代言。而導演卻在廁所、破舊的房屋、不被尊重的勞動中去尋找美的秩序和人的尊嚴,這是逆流而上的、反叙事的。我們本能的會覺得幸福是優勢地段、豪宅、品牌服飾,又進而把這些和人格品質綁定在一起,其實是一種身份判斷和道德判斷的錯位。
這種錯位也引出了一個新的值得反思的問題,幸福是什麼?我們應該過怎樣的人生?似乎幸福僅僅關乎内心的感受,正直智慧精神富足與許多商品标簽更是毫無關系。對于這兩個問題,導演并未給出明确答案,但可以感覺到的事,當現代社會用各種标簽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當商品迎合虛榮把欲望無限放大時候,我們過的似乎并不幸福。擔心被甩到後面的恐懼和希望把别人踩在自己腳下的焦慮時刻包裹着現代人,這也有可能會加劇社會的撕裂事實上我們的社會已經在這種商品經濟的作用下朝着右傾和極化的方向發展了——階層撕裂、極右政黨上台、民族主義朝着仇視外國人的民粹的方向演化。我想真正幸福的社會,是所有人、所有職業都能平等地被尊重的社會,我們應該構建的,是一個人類社會的共同體。
最後關于主角的選擇,似乎出身富裕但選擇成為清潔工的他身上,有一種不反抗系統但是在系統外用自己的邏輯生活的美,有一種東方哲學裡陶淵明歸園田居的豁達,卻又更加真實。
拆穿現代都市階層結構和符号邏輯 尋找美的秩序與人的幸福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從《初步舉證》看司法“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
有關法律的影視作品在新的時代有了新的表達。雖然喜聞樂見在影視作品中讨論法律的“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的矛盾,但第一次如此清晰、詳實地看到“性侵”訴訟中“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的撕裂。受曆史、文化影響,我們從未敢在公開場合談論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