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高達8.2分,但卻一度陷入了“賽制有失公允”、“炒作”、“投票疑存黑幕”、“剪輯混亂”的争議中。
原因還得從《聲臨其境》第五期中加入的專業配音演員邊江說起。邊江堪稱迷妹的老公們背後的男人,他曾給《何以笙箫默》中的何以琛、《楚喬傳》中的宇文玥、《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的夜華、《太子妃升職記》中的齊晟、《戀與制作人》中的周棋洛等知名角色配音。
而在《聲臨其境》第五期中,邊江在節目中表演的《海上牧雲記》和《指環王》兩段配音也确實發揮完美,對台詞功底、吐字發音、氣息、共鳴、抑揚頓挫等的把握都較為到位。
雖然其他三位嘉賓表現也可圈可點,但在網絡上,大部分觀衆的“冠軍人選”都是傾向于邊江。
但在節目最後,卻是“綜藝咖”鄭恺獲得了冠軍,并靠着“小笨蛋”的梗登上了微博熱搜。就在很多觀衆對鄭恺拿下冠軍尚心存質疑時,鄭恺卻發微博開怼“節目組”,稱導演組把精彩部分全部剪掉了,而放大了綜藝部分,給自己招黑,并直言“這個節目我不約了”。
不過這次,很多網友卻并非站在鄭恺一邊,除了認為鄭恺“技不如人”外。更是有人指出節目組偏袒鄭恺,稱其“忘恩負義”。在這一期節目中,鄭恺的鏡頭明顯居多,在剪輯上不僅渲染了他的配音實力,還不斷突出其的努力敬業,而最後的聲音大秀也完全是鄭恺的主場,戲份多且發揮餘地大。
而第四期最後節目組為了造勢搬出的邊江,鏡頭相比其他人就少了很多, 甚至被網友稱還沒有沈夢辰的出鏡率高。
有站鄭恺的網友稱,鄭恺所說并非沒有道理,節目組把鄭恺配音《權力的遊戲》小惡魔的部分剪掉,所以沒能呈現給觀衆鄭恺配音最精彩的部分。但最後釋出的鄭恺配音的《權利的遊戲》片段,卻并非好評如潮,有人認為鄭恺并沒有完美诠釋出當時小惡魔痛苦、不甘、憤恨交彙的複雜情緒。
建立在任何綜藝都是有台本的情況下,鄭恺此次是“真性情開撕”還是聯合節目組“炒作”尚不能下定論。不過這次鄭恺的奪冠争議,以及斥責節目組剪輯問題,無疑讓《聲臨其境》第一次迎來大範圍的差評和質疑。
賽制不公平?投票疑存黑幕
對于第五期節目,有網友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這期節目不僅沒有讓觀衆更了解配音行業,還多了種請專業配音演員襯托節目高大上,然後現場全程陪跑的感覺。别說讓吃瓜群衆熟悉幕後配音了,不認識的人恐怕還覺得專業配音演員比不上普通演員。”
其實從《聲臨其境》剛開始播出的時候,就面臨着争議,這個争議就是宣傳片和正式片的落差太大。2017年12月18日,《聲臨其境》放出了第一條官方宣傳片,其中季冠霖、陳浩、張傑等配音演員悉數亮相,而著名聲優劉明月、李蘭陵的身影也在其中閃過。
在文案中,《聲臨其境》也宣稱要将“配音演員”推至台前,故不少網友期待的是節目組會請來許多行業著名的配音師參加節目,讓棚蟲們走到台前展示自己的聲音。但《聲臨其境》的前四期嘉賓,卻都是明星演員。
想必是看到了網絡上的争議聲,節目組對嘉賓陣容做出了調整,第五期的時候請來了邊江,但對于《聲臨其境》這檔原創綜藝來說,到底還是需要明星擔綱引流量,故而給邊江的鏡頭分配太少。而在大多數網友看來實力碾壓的邊江淪為陪跑與點綴,是引起公憤的主要原因。
這也側面暴露出了《聲臨其境》的賽制有失公允。其實《聲臨其境》的前兩輪比拼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因為都是以“聲音”為表演核心,但是第三輪幾位嘉賓聯合上演的聲音大秀環節,因為對肢體表演也有要求,故而對專業配音演員來說是存在不公平性的。
對此有網友表示:“真的,你要不就一次請四個專業配音演員做個專業的專場,要不就一個都别請,我們自己疼愛的大大們,不想被你們當成明星陪襯。”
而随着鄭恺的實力遭到質疑,《聲臨其境》的投票環節也被扒出疑似存在黑幕。《聲臨其境》的現場投票觀衆有300位,但在最第五期中,最後出來的票數相加之和竟然是302位,而且原本有77票的婁藝潇,在鏡頭切換後票數直接減到了63票,這也是除了實力問題,網友質疑鄭恺勝出公正性的另一個原因。
而在第四期,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韓雪、徐帆、賈靜雯、馬思純四人票數相加也是302,但是在此前的三期中,并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到底是存在“暗箱操作”還是僅是節目組不嚴謹,目前尚不好定論。
不管鄭恺此番是炒作還是真撕,對《聲臨其境》來說影響都是消極的,一旦賽制有失公允、背上炒作之名,《聲臨其境》最吸引人的高級感和專業性,無疑都會遭到削弱,畢竟隔壁浙江藍的《演員的誕生》已經诠釋了“不作就不會死”的道理。
《演員的誕生》自播出以來,便争議不斷:某爽無演技晉級,歐陽娜娜摳圖與劉烨同台,黃聖依複出尬演,袁立被剪成“精神病”,這檔标榜以演技為唯一視角的節目最後早已忘記演技為何物。
試水期有瑕疵在所難免,但為炒作而騙觀衆的綜藝走不遠
盡管口碑不錯,但事實上《聲臨其境》确實仍有不少瑕疵。比如主持人陣容上雖然有王凱這樣的老牌主持人,但是“國民度好感度”并不高的沈夢辰輔助就比較影響節目整體格調。沈夢辰的控場能力也是倍受吐槽,在周一圍示意需要時間準備時,沈夢辰卡殼險些讓節目失控,而在趙立新登升降台的時候,沈夢辰的“老師您要上路了”更是堪稱節目事故。
而節目中加入的“新生班”更是比較多餘。“新生班”其實和《蒙面唱将》裡的猜評團性質比較類似,最大的作用就是營造緊張的氣氛和為節目潤色,但是因為給的鏡頭太多,且“新生班”瞎猜和搶戲太多,影響節目整體質感。
此外,評委點評過于正面,全是誇贊,諸如“毫無瑕疵”等詞高頻出現;每場比賽中間的轉場銜接生硬等也是《聲臨其境》存在的問題。但是作為一檔原創綜藝,《聲臨其境》目前正處于試水期,節目把控不足是可以理解的。
整體來說,《聲臨其境》是有優勢的,那就是立足在了當下最熱門的演員功底問題上。目前,主打“演技”的《演員的誕生》這個品牌已經“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而主打“台詞功底”的《聲臨其境》目前質量還是在線的。
可以看到,《聲臨其境》立身之基其實還是“演員”。 首先,《聲臨其境》截至目前邀請的嘉賓,大多都是中生代的實力派演員和老戲骨,并非像《演員的誕生》一樣,小鮮肉橫行。
而《聲臨其境》播出一個月,也因演員的表演而頻登熱搜。趙立新現場用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跨越式演繹;韓雪英文配音《海綿寶寶》,一人分飾兩角“精分”對白;朱亞文的低音炮“寶貝兒”被稱為“女性春藥”,這些都為《聲臨其境》帶來了極大的話題度和國民度。
事實上,從《演員的誕生》到《聲臨其境》,翟天臨、周一圍、趙立新等非流量明星和偶像明星的演員的走紅,無疑反映了當下觀衆對演員專業素質要求的提高,也開始重新定義演員行業。
不管是此前流傳的“數字小姐”還是“空氣先生”,都可以看出目前演藝行業風氣的浮躁。而《聲臨其境》節目組在宣傳冊中呼喊着“告别數字小姐、空氣先生”,自然就給了自己一個很高的定位。
但這同時也是《聲臨其境》的“掣肘”,就像《演員的誕生》将自己定位在“誕生優秀的演員”,這無疑就注定了節目必須具備專業性,同時這樣的節目,在觀衆看來,本身也是帶有使命性的。
所以,不管是在《演員的誕生》還是在《聲臨其境》中,可以适度娛樂、可以存在播出事故、也可以為了娛樂性噱頭化剪輯,但是唯獨不能出現“比賽有失公平”、“暗箱操作”等問題,更不能為了節目流量而偏袒偶像明星,否則,最終必将失去立身之基。
其實《聲臨其境》和《歌手》是有相似性的,本質上來說都是競技節目。《歌手》現在雖有頹勢,但也是因為這種類型的綜藝最終難免面臨嘉賓資源枯竭的境地,但是其走過了長達六年的時間,無疑證明了一個道理,就是隻有将重點放在專業領域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