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興趣愛好面前,究竟是勝敗重要,還是參與其中享受樂趣更重要?英國的莫大叔給出自己的答案。作為英國高爾夫球公開賽曆史上成績最差的選手,他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又菜又愛玩的他,假借各種身份積極參與高爾夫球賽事,令人發指的成績引來主辦方的嚴重不滿,卻也讓全世界喜歡高爾夫球運動的普通人感受了一種“不專業,又怎樣”的積極參與熱情。
本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話說英國有個默默無聞的起重機操作工莫裡斯·弗利特克羅夫特,與人為善,性格謙和,雖沒有大富大貴,可也樂天知命,與妻子孩子住一起感受着平凡人的歲月靜好。
46歲那年,所在廠區即将面臨改組,莫大叔和朋友們即将面臨人生的又一次選擇:是再找份工作繼續平靜如水的苟且,還是根據個人興趣愛好找個新的生活方向。
某天夜裡,沙發前的他第一次看到英國高爾夫公開賽的電視轉播。一瞬間,從未接觸過高爾夫球的他仿佛觸電般驚醒,突然對這項運動産生了無法言說的興趣。
啥叫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僅在小鎮草坪上練過幾天的他遞交了參賽申請。組委會也沒想到一個從未接觸過高爾夫的人竟敢與英國頂級高手同場競技,竟鬼使神差允許其參賽。這下,熱鬧大了。
原本平靜的賽場,因莫大叔的出現而沸騰了。
他不僅打出了公開賽有史以來最差的成績,更憑借毫無經驗的技術水平搶走了專業選手的風頭,并最終被主委會請出賽場,提前禁賽。
“我這運動熱情剛起來,咋就一盆冷水呢?你們是單獨給我過潑水節還是咋的?不服!”氣不過的莫大叔在妻子的提醒下,化身各國參賽選手,“改頭換面”熱情參賽。
比一次,被抓一次,他的參賽熱情,成為主委會最大頭疼的問題。以至于他成為英國高爾夫界的頭号公敵,各種張貼其頭像以防止他參賽。
就在他和英國高爾夫聯盟玩貓鼠遊戲不亦樂乎的同時,他堅韌不拔的運動熱情早已跨越英吉利海峽,傳到大洋彼岸的美利堅。
看熱鬧不怕事大的美國佬,甚至以莫大叔的名字舉辦了專業高爾夫比賽。旨在通過其先進事迹,宣揚一種“重在參與,樂在其中”的運動精神。并在莫大叔最彷徨的時候,向他遞上了橄榄枝。
欣賞本片是一次極其愉悅的觀影過程(如果下載看也算得話)。沒有懸念設置,更沒有俊男靓女的搖曳身姿,隻有一個大叔天真到幼稚的運動熱情。
短暫的開篇,簡潔的人物及背景介紹,迅速切入主題,幹脆利落不玩花活兒。英國老演員馬克·裡朗對這種具有英式幽默的甜點式作品簡直信手拈來,眼神動作和狀态拿捏得恰到好處,兩個字形容就是:可愛。
莫大叔對愛情的義無反顧,對妻子兒子的全力付出,對個人愛好的專注真摯,始終洋溢着一種淡淡的溫情。不酗酒,不賭博,不家暴,不拈花惹草。甚至對妻子帶來的孩子也視如己出,一個好字始終萦繞在他頭上。
影片中莫大叔不做修飾的外表,三句話不離家庭工作的狀态,與接觸高爾夫球運動後的熱情形成鮮明對比。那種八竿子打不着的聯系讓角色和故事鮮活了起來,生動的表情對話讓聊家常都顯得得那麼溫馨。
片中對他參與公開賽的表現輕松幽默,着裝的怪異,技術的拙劣,莫大叔尴尬又不失熱誠的表情,配合着場外觀衆、記者以及主委會成員的各種反應,始終讓觀衆同莫大叔一同沉浸在那種參與的幸福當中。
比賽現場觀衆從開始的不解,到中場的麻木,再到最後的鼓掌,他們或許已經分辨不出是這掌聲對莫大叔的鼓勵,還是對自己終于能熬到看完莫大叔比賽的自我安慰。
鏡頭一轉,莫大叔絲毫不介意外界眼光,欣然接受采訪,并對主持人的調侃做出了自己的解釋:“4号球杆我落車上了。”那一臉嚴肅和真誠實在令人忍俊不禁。
影片中對家庭關系的描述充分融入賽事當中。
面對沒有血緣關系的大兒子,莫大叔的善良簡直堪比天使。沒有套路化的兩代人對罵,隻有循循善誘和諒解關懷。加上妻子恰到好處的回憶,大音希聲,潤物無聲。
片尾時莫大叔全家去美國參加比賽一段,大團圓的結尾也沒有刻意煽情,點到為止,延續了全片慢悠悠的氣質。莫大叔變成莫大爺,那份熱情卻絲毫沒有減退,反而帶着觀衆有一種沉浸式的愉悅。
好多年前,我忘記實在哪本雜志上看過一篇文章,好像是叫做《不專業,又如何》。這說法用在普通人身上再合适不過。專業值得羨慕,可不專業也可以參與。
今天的我們遭遇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各種拼,各種卷,讓每個人都身心俱疲。原本應該讓人開心的音樂、文學、體育等愛好,也被資本所利用,以各種等級考試和專業測試牢牢綁架,充滿了銅臭味和功利心。
莫大叔這樣真正沉浸在自己興趣當中,不為名利,一心享受過程的狀态,其實才是最好的。我不專業,不代表我不熱愛。我水平不高,不代表我熱情度不夠。我的每一次訓練,都是發自心底的喜歡。
相比以考級為手段,以斂财争名為目的參與,莫大叔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真正懂得享受樂趣的人,真正在興趣愛好中找到自我,不斷進步的人。哪怕你們覺得我又菜又愛玩,那有怎樣?
享受過程,遠比勝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