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了三次才看完,叙事有點考驗耐心,但鏡頭很漂亮,蘇聯電影嚴密的藝術性,中間有一段謝爾蓋獨自走在大街上的散文詩很精彩。主角三人的友誼也很動人。

影片想表現的那種國家宏大話語下年輕人的迷惘和苦悶,以及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在謝爾蓋的愛情和友情上表現得比較突出。“列甯同志 我向你彙報 不是工作 而是一顆激進孤獨的心”,時代在進步,個體卻越來越找不到存在感,價值觀産生了動搖,與戀人沒法充分理解。年輕人跳舞、喝酒、唱歌,父輩一代人在戰場上度過一生。

謝爾蓋的憂郁是蘇聯在50年代解凍後的自然産物,由于責任感和良知,他逐漸發出了對于生活本質的追問,但顯而易見,朋友的家庭生活、戀人的愛情,甚至時代都無法給出答案,他憤怒、痛苦,感到絕望和迷茫。最後,23歲的謝爾蓋在想象中與21歲戰死的父親對話,同時象征着蘇聯過去一代對這個國家新生的一代的期望:

“我羨慕你。我現在唯一想做的,就是去莫斯科的街道走走。這是一個偉大的城市,是地球上最美好的城市,再見了,我的孩子!随着年歲的流逝,我們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大,你在長大。我把我的祖國交給你。我用絕對的忠心将我的祖國交給你。你也要保持你的責任感和良知,做個清清白白的人,明白嗎?”

結尾出現了三個穿着軍裝的年輕人,我不确定是不是主角三人,但可以照應故事開頭的三個年輕人,與父輩一代走入戰場不同,他們在清晨的一片迷蒙中出現在莫斯科的街上,唱着國際歌,向着城市深處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