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

有一些鏡頭張力極大。比如表彰大會一場,攢動的人頭,千篇一律的裝扮和神情,相對的是台前光亮整齊的少先隊合唱;還有一些長鏡頭末尾會從叙事的視角裡跳出,轉為一種形式上的客觀的視角,餘味深長。這些鏡頭可見導演對鏡頭和畫面把控的實力所在。

剪輯風格非常鮮明,前段的沖突戲很跳,配上大量的手持鏡頭,不安感塑造的很好。但同時剪輯感較重,有出戲。後面也延續了這種風格,不同時代的來回跳切,幾乎瞬間地切斷了回憶叙事,但與(連貫)故事感很強的主線劇情産生了一種割裂。

不喜歡有些地方的構圖,形式感太重,和整個影片的基調相反,總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很出戲。同理,配樂也不夠精緻,總感覺貼合的不夠好,因為幾乎都是突然出現沒有淡入。

叙事上很巧妙,穿插了不同人物不同時代的視角,最終讓幾個不同的生命體驗交彙到一起,以增強一個事件内在的張力。

果然開大會是不分年代的窒息,群體的重複和事件本身的無意義,壓得人密不透風。

我很不喜歡非線性叙事,因為腦容量有限的原因,幾乎每一部稍複雜一點的非線性叙事我都要花時間去理清楚劇情順序,從而看懂到底在講一個什麼故事。但不得不說非線性叙事所帶來的混亂感和情感的沖擊要更勝一籌。

結尾的大團圓結局很不好,相較于整部影片來說合理性不強。可能因為生活大多是苦中作樂而不是阖家歡樂包餃子吧。

影片展現了不同的幾個關于懷孕的情景,以此衍生出一些思考。在一個家庭中,男性——女性和孩子,這是兩個群體,而非三個。因為懷胎的原因,孩子對于父母來說,女性天生就會比男性多出責任和感應,而男性則需要社會、道德,和個人的規訓來盡養育之責任。也因此男性更像是播種的角色。在原始社會,母性社會的演化也印證這一點。

另外在寫一些,在影片前半部分,我籠罩在一個很長時間的漠然的心情下。這倒不是因為影片所傳遞出的情緒,雖然也有一點作用,但更多的是我自己的個人經曆。每當看到父輩生活的影像時,以及各種舊時場景的複現,我不自覺地代入進影像裡那些懵懂無知的孩童身上,回憶起舊時模糊的孩童時期,那種以無知的眼光來探索無邊世界的新奇和活力已經漸行漸遠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新鮮的感覺很少感知到,周遭的事物都變得越來越熟悉而不起波瀾。影片裡的布景和如出一轍的話語,确确實實很觸動我。對我自己來說倒也是一點加分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