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世界裡,競技體育占有很重的地位,而我也永遠會被一些揮灑熱淚與汗水、在賽場上怒吼的、恣意張揚的青春熱血少年們所打動。如果說人生還有什麼階段值得寫下,那麼大寫着“青春”二字的、熱淚盈眶的大學時代一定是回憶裡的首選,劇裡拔河隊從一盤散沙到聚沙成塔再到成功逆襲的過程,隻有經曆過的才會明白個中滋味,也才會明白其中珍貴。

與當初我進球隊的時期相比,拔河隊隊員們的起步顯得困難得多,甚至于給我一種野蠻生長的感覺。從來都是學生們經過選拔成為隊伍的一員,但拔河隊不一樣,教練雷鳴親自拿着納新傳單尋找隊員,被拒絕已經是家常便飯,但從零開始的他懷抱真誠、從未放棄。我曾經在想,如果是我,将近三十歲的年紀,真的還有這樣的沖勁和鬥志去奮鬥嗎,答案依舊是未知,但對于雷鳴而言,顯而易見,不論在何時依舊當值青春,他是實現拔河隊從無到有的關鍵,也是拔河隊能夠重新點燃火苗與鬥志的核心人物。

作為教練,雷鳴了解每一位隊員,明白每個人的個性與能力,擁有着能夠征服隊員的人格魅力,但真正能讓隊伍擰成一股繩兒的,還是朝夕相處一起訓練的夥伴們,現在想想那群嘻嘻哈哈但訓練起來又格外認真的家夥們,還是會忍不住嘴角上揚。

拔河隊隊員們訓練的時候就很像他們,認真,執着,不管私下有着怎麼樣的摩擦,到了賽場上的時候永遠是同心對外,奔着勝利而去。又想起拔河隊解散的時候,隊員們心有不甘無法釋懷的模樣,薛天上音樂課走神把“巴赫”當“拔河”聽,高山看見繩子便會想起在拔河隊的那些日子,伍青睡覺也在說着關于“明承大不放棄”的夢話,就連喝醉後的郭焱也在校園大道上喊出心底的想法:“我要重組拔河隊!”….當每個人都出現在劉主任辦公室裡請求恢複拔河隊存在的時候,真切讓我回憶起了團魂力量,以至于那晚煙花盛放絢爛,感觸良多。我們哭過,也笑過,我們曾在輸過的球場後台上大罵過彼此,罵完以後對視而笑調侃對方是“賴賴蛙”而後重新投心訓練之中,也曾在比賽勝利後我們去到大排檔裡一醉方休,而後又回到比賽的宿舍傾訴到天明。

對我而言,再也沒有比那段張揚個性的青春年華更值得珍惜回憶的片段了,但也許,我可以嘗試着像雷鳴一樣,夢想不休,青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