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杉姐

首發微信公号《杉姐影院》

01

最近,有一部電影悄悄上映。

之所以用“悄悄”來形容它,是因為很多人還沒有聽說過它的名字。

——《大學》

...

它是2021最熱血、最令人心潮澎湃的青春電影!

110分鐘的時間裡,它不炫技、不煽情、不販賣焦慮、沒有大明星,我和身邊所有的觀衆滿眼熱淚,飽含深情。

《大學》是一部太有力量的電影,以緻于我走出影院,那種發自靈魂深處的震撼都還在敲打着我。

走出影院,我就把它推薦給了我的女兒和學生,因為苦口婆心的勸學篇,都抵不過它的萬分之一!

這部電影上映兩周了,豆瓣評分8.1,還在繼續漲,但排片卻不到0.1%,非常可惜。

但好片總是藏也藏不住的,有觀衆為了看這部電影跨過了幾座城。

五歲的小朋友說:我要把星星摘下來送給大學。

中學生說:感謝《大學》,讓我第一次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太陽。我也一定要去追逐太陽。

那些想給孩子理想教育的媽媽們,在影院留下了眼淚。

...

...

《大學》是一部紀錄電影,用三年的時間聚焦中國最好的大學——清華。

1000個小時的素材,4個故事,沒有刻意對準清華110年的深厚曆史、傳奇故事、高樓和名師。

而是透過大一新生、畢業生、青年教師和榮休院士的每一次平凡選擇,讓我們看到這些國之棟梁的執着與堅守、樸素和偉大,激情與浪漫。

...

在中國,清華是一種聖潔而神秘的存在,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這一生都無法成為清華的一員,但看完這部電影,你會明白清華的精神,不止在清華。

它是一種great learning,是所有心懷家國天下、理想抱負的平凡衆生一生的歸宿。

02

2018年6月,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小嚴同學馬上要進入高考考場。

他神采飛揚,滿臉笑容,老師和家長一起在考場外為他打氣:“正常發揮就行,狀元妥妥的”。

考完試,他狀态輕松從考場出來, 大呼壓軸題太簡單了。

...

之後,他又在“清華大學上海領軍計劃”考試中拿下物理組第一名。

但即使這樣,面對高考成績的出分,小嚴同學,還是為上清華捏了一把汗。

當清華的錄取通知書終于拿在手上的時候,打開它的那一刻,一座白色清華二校門的微縮模型“躍然紙上”。

...

...

夢想成真了,但這一刻,小嚴反而沒有太興奮。

我想這一刻早就在他腦海中出現過無數次,十載寒窗苦讀,一次次的大考小考也早就讓他學會了收斂、沉穩、少年老成。

沒有大笑也沒有淚水,隻有感謝,感謝老師的栽培,父母的養育和陪伴,以及那個最努力的自己。

畢竟十八年了,他隻在十歲前過過生日,之後的每次生日都是期末考。

...

進入清華,收拾好行囊,踏上報到的路程。騎着自行車飛快的在校園裡穿行,他揮手和新校園裡的同學打着招呼……那種興奮和喜悅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

而清華回贈給他的第一份見面禮是新生軍訓拉練。

雖然路上有清華藝術團演奏校歌,但雷電交加的夜晚,背上被子,穿上雨衣,以及北京秋天20公裡的雨路很涼,大家早就感覺不到腳的存在了。

這是清華給小嚴們的第一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

進入清華,不是一勞永逸的成功,人生的磨難和曆練才剛剛開始。

電影中和小嚴一樣,剛剛進入清華的是天文學家蔡峥,旅美十年,“哈勃學者”獲得者。

...

别人勸他,可以在美國做到頂尖再回來,畢竟那裡的科研環境要比國内好。

但他卻認為,不如趁年輕,回來為祖國做點事。

那個時候清華剛好想成立天文系,蔡峥的回國,剛好解決了青年教師人才的燃眉之急。

蔡峥此次回國,最大的心願是想為祖國做個望遠鏡。

不是那種普通的望遠鏡,是全世界領先的光譜巡天望遠鏡,能探索宇宙已知和未知的邊緣。

蔡峥想做望遠鏡的決心天地可鑒,談起望遠鏡,已經是兩個孩子爸的他依然心中有火,眼中有光。

連送女兒的玩具都是天文望遠鏡。

...

但光有沖動是不夠的,這樣複雜的天文科學設備是清華都從來沒有觸及過的。

一次次的讨論、研究之後終于立項,但立項之後如何選址,如何調動國内資源、如何申請經費,都是研究望遠鏡之前必須要完成的事情。

很多次,他也沮喪了,他說:要是現在有把吉他,他馬上能彈出讓人心碎的聲音。

...

但蔡峥沒有因為困難重重就放棄,他已經做好了七年之後還是無法完成望遠鏡的打算,并将以此為終身奮鬥的事業。

他說他最高興的決定,是拿到了一張回國的單程票,再也不用往返了。

...

宋雲天,清華大學水利系2019屆博士畢業生。

雖然不用像蔡峥一樣在兩個國家之間做選擇。

但在清華投入了近十年光陰的他也面臨着人生的重要抉擇:留在清華任教,又或者紮根基層,奔赴農村?

...

留任清華就能拿到北京戶口,給自己和女友一個更廣闊的平台,擁有一份不錯的薪金,将來孩子上學還有優惠政策。

而紮根基層的想法,老師的提點是:現在就去基層,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處于一個相當艱難的狀況。

女友不理解,為什麼不選擇一個幸福而輕松的未來呢?兩個人每次聊這個話題,聊一次哭一次。

父母不理解,為什麼好不容易從家鄉考出去了,又要回到更貧窮的地方去呢?

連當了大半輩子村支書的奶奶也勸他放棄。

上面千條線

底下就你這一根針

線線都得從你的針孔裡過

...

甚至還會有些人在這個時候站出來說風涼話“不就是為了來這裡鍍鍍金,撈政治資本嗎”。

泥濘的夢想,象牙塔裡的現實,淩晨三點還在實驗室苦苦冥想的宋雲天像極了電影中那個重影的鏡頭,他恨不得把自己分裂成兩個人,一個留在北京,一個回到農村。

他明白紮根基層是任重而道遠,但最終,他決心堅定聽從内心的那個聲音。

“去基層地方政府服務,造福一方百姓”。

...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贻琦先生曾經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影片中的錢易老師正是這樣的大師,她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工程專家,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她家世煊赫,“一門六院士,半門皆教師”,國學大師錢穆正是她的父親。

...

錢易這樣的大師,身上随便一個标簽,都讓人敬佩。在我們的印象中,她應該是坐擁成功,安享晚年的狀态。

但電影中錢易的出場,完全出人意料。

個子不高,滿臉笑容,手中拎着清華大學字樣的公文包,戴着小墨鏡、身穿花呢小外套。

夾在人群中的她,沒有助理,精神抖擻,腳步輕快的像個學生

...

講課前,她會細心的詢問學生,不用麥克,最後一排的學生是否能聽到她的聲音。

講台上一站就是一個多小時,她早就習慣了,因為在清華,還有更多比她高齡的院士也仍在工作。

...

她說“在清華待了半個多世紀,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到自己的學生超過自己”。

與89歲的常沙娜先生見面時,她親切的稱錢易是小妹妹。

錢易在清華從教六十餘年,她早已是業内的巅峰,但她最讓人敬佩的是,不管何時何地,她都嚴謹謙遜。

有人叫她“錢老”,她馬上糾正“不是錢老,是錢老師”。

她會坐在台下聽其他教授的演講,認真拍照。

她去拜訪老師,談到的還是人才、科技,中國的未來,教育的未來。

老師提出的問題,她會細心記下來,回到家裡就開始動筆寫提案。

有學生晚上去錢老師家拜訪,發現所有的屋子都關着燈,唯有書房是亮着的。這是一種永動機一樣的學者精神啊!

...

有人邀請錢易去人文清華演講,她馬上擺手拒絕,說還有很多資曆比她深的老先生值得站上去。

電影的最後,她終于答應站在清華人文講壇,還是因為主辦方兩次登門邀請,并同意邀請更多資曆深的學者。

《大學》雖然是一部紀錄片,但它節奏緊湊,沒有多餘的贅述。

每一個鏡頭都講究構圖與質感。

印象最深的是,錢易先生下課後的身影不經意地出現在巨大的清華校訓前,那是一種清華精神與清華人人文合一的象征。

...

在人物的選擇上,導演是花了許多心思的,每一位主角都平凡而偉大,偉大而平凡,他們本身都帶有強烈的矛盾或個性鮮明。

曾經在上海的天之驕子小嚴來到清華之後,成為了芸芸衆生,新生舞會上沒有舞伴,考試成績也不再是第一名。

天文系的蔡峥,雖然是傳統意義上的理工科學生,但身體裡卻有一顆浪漫主義的種子,每每談到宇宙和星空,大家都覺得他是個詩人。

...

即将畢業的博士宋雲天,有機會留校卻要回到農村。

83歲的大師學者錢易居然是個喜歡四處求教的小妹妹。

整個團隊用了長達三年的時間跟拍四位主人公,每一段叙事都擁有開端、發展、沖突、高潮、曲折與結局。

在這些真實的人生故事裡,我們永遠不知道他們會遇到怎樣的事,做出怎樣的選擇。

而清華學子本身表現出的那種純粹性,理想的光輝,用一生時光去追尋真理的精神,比任何一部小說中的人物都有魅力。難怪網友贊它比劇情片還好看。

03

上個月,我剛剛看過電影《九零後》,這部電影講述了中國教育史上最輝煌的大學——西南聯大。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聯大師生把挽救國家危亡當做第一使命,為國家前程命運而學習,而奮鬥,是真血色浪漫的青春。

我深深感歎生在和平年代的青年學子們,早已丢掉了家國天下的使命感。但在清華,在《大學》中,我發現這種光并未熄滅。

宋雲天為什麼會糾結于去基層還是留校,因為清華給它的遠遠不止知識與詞條,清華給他的是一種精神和信仰。

它會像《盜夢空間》一樣,給你植入一個夢,這個夢和人類理想、家國天下有關,你會在莫名的牽引中做出選擇。

80歲的院士朱靜在榮休大會上講,她已經做了遺體捐贈,絕對不要切氣管、加呼吸機,因為不想給大家添麻煩。

在清華像朱靜院士這樣學習了一輩子,工作了一輩子,生前身後都要鞠躬盡瘁的學者大有人在。

這些看似不尋常的選擇,其實都印證了電影開篇的那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錢易在院士榮休座談會上對自己做了總結,她說:“工作沒少做,但是收到問題卻總比成績多,還需要多做事”。

...

這讓我想起了電影開始時的那個女學生,得知自己考上清華,她卻一個人跑到角落流淚,因為她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好。

...

大一新生和從教六十餘年的院士“永遠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不夠好”的想法居然不謀而合。

所以,一所大學的優秀,說不清是先有了好的學生,還是先有了好的教師,是優秀的師生一起鑄就了優秀的大學,追求真理,追求光明。

總之,他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在清華,無論是學子還是學者,他們的理想不是躺平人生,不是精緻利己主義,而是仍然在追求一種聞一多堅持的pure精神。

這種精神是“要拼命學習,讓中國強大起來”“要培養思想家”“對國家很重要的事情,再難也要做”,是不管80歲、90歲、100歲都“要做的更多”。

時光匆匆,我已畢業數年,三十有餘,大學似乎已經離我越來越遠,那些五彩斑斓的夢在世俗面前早已塵封。

但電影一開始,小嚴同學等待新生錄取通知書、騎自行車在校園飛馳、參加新生舞會、光腳賽跑......聽着來自國内外學者大師的課,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一切的時光,好像都回來了。

...

是的,大學,依然是我人生中最美好,也最重要的時光,是我一生的底色和光芒。多少次,我沒有放棄理想,堅持看電影和寫作,不就是戰戰兢兢中,想配得上母校的那份榮光嗎?不就是冥冥之中,感受到了你的牽引嗎?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充滿了崎岖、泥濘、驚濤駭浪,但大學啊,無論你飄向何方,白發幾許,它始終是你人生路上不滅的燈塔,在迷茫未知的長夜中、在漫漫人生長路上,成為指引你的明燈。

謹以此文,獻給我們的大學。也獻給正在奔向大學的你,獻給走出大學的我!

大家好,我是杉姐。影評人、編劇、導演、教師小姐姐一枚,公号《杉姐影院》創始人。作品散見《幕味兒》《豆瓣電影》《第十放映室》《電影爛番茄》《武志紅》《遇見張小娴》《外灘The bund》《灼見》《大象點映》《獨立魚》《伊姐看電影》《世界華人周刊》等公号。

杉姐不要贊賞,不要糖,轉發+點贊是對我最好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