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演之夜》首先是關于數個圖像的構成的電影,緊接着,電影安排它心底的角色登場。你知道這部電影關于劇場,完全屬于劇場,立足于劇場,因為在那裡(電影/劇場),有導演、制作人、編劇,喜歡開玩笑的演員卡薩維蒂先生,以及,永遠的吉娜·羅蘭茲。似乎我們的野心就放置在這裡便已經知足了,但是,一個劇場除了這些靈魂之外我們還需要擁有什麼?

朋友們,我想說卡薩維蒂的超凡永遠在于他意識到了鏡頭繁複的花叢裡藏着的那一抹最神秘的面容。在結尾的那一場登台演出,我們看到演員就站在舞台上,導演、制作人、編劇來到觀衆席又離去,懷揣着不安,似乎作為圖像的他們都不再屬于這場戲。然而,到了最後,卡薩維蒂用攝影機拍攝下了Dorothy(即導演的妻子,一個例外的,不曾屬于劇場的圖像)拍手歡呼的鏡頭。一晃而過,除了她眼含的淚水永恒地在那圖像的河流裡呼吸。我們在那時才真切地把握住了觀衆的圖像,以及某種唯一的價值和例外的意義。那一刻,我們忘記了自己處在這樣的位置、何種的地位,我們拒絕令自己成為了哪怕某一場戲的締造者、組織者,在那一顆無法充分辨認的神秘的圖像内,我們被卡薩維蒂強行按在了觀衆席上,去為一次剛剛才發生的生動呐喊。如果說場面調度的藝術深根于點與點之間的那一道視線的成立,那麼在《首演之夜》内,卡薩維蒂選擇将觀衆完全抛向某位隐晦的角色的瞳孔裡。

這是我第一次被一位作者要求,我們必須足夠謙遜,足夠善良,足夠驕傲。電影并不試圖令我們成為更好的人。那是騙局。但唯有卡薩維蒂,隻有他,希望我們能夠在約莫兩個小時的電影的時間内,看到我們有能成為更好的那個人的可能性。我們不是總是失敗,我們隻是未嘗成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