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門課教大家如何提問,提問如何更幸福,而不是如何幸福。五個基本前提:
1 搭橋,在專業和實踐之間,在象牙塔和社會之間搭橋
2 改變是可能的
3 幸福更主要的是我們的理解能力和感官感知世界
4 人性應該得到尊重
5 幸福是且應當是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标,這是個道德要求。

1 搭橋,在專業和實踐之間,在象牙塔和社會之間搭橋
學術界和社會,大學和社會,應相互交融螺旋上升。世界需要的是有實踐精神的理想主義者(反思QAQ)。需要将結果付諸于實踐,而不是通俗的美好理想,例如:
皮革利翁效益 ,自我效能感。
贊揚别人能提高自我尊水平,但混沌不分的贊揚不行????
冥想可以改變大腦????,産生積極情緒,更能面對困境。
每周運動三十分鐘????,可以跟藥物媲美。
構建一個極其普通的,但必須得雙方合作才能完成的目标,能夠使雙方矛盾化解。
2 改變是可能的
明尼蘇達雙胞胎實驗,評估遺傳基因影響有多重要。結果就是,孿生的人相似得讓人詫異。生物決定論,似乎結果表明我們後天無法控制改變。
PTG,創傷後成長,并非所有人的幸福水平都是天生的,人是在改變的。
觀察平均 和 解讀個體,是完全不同的。
馬斯洛的生長錐統計學,不是抽樣平均看普通水平(這樣人的潛能就被低估了),而是研究top5%人的幸福(激進又富于潛力)。這不是“精英論”,因為它并不是要摒棄大衆,且在研究最優秀的人時,所有人包括大衆都能受益。實例:心理學家研究西藏僧人發現冥想改變了他們的大腦——這是普通人也能受益的研究理論。
1930s,劍橋-薩默維爾青年研究:理想主義、善意和資金的支援都并非良藥。
但有的方式成功了:卡倫·萊維廳與馬丁·塞利格曼的适應力研究、瑪瓦·柯林斯的幹預方式。瑪瓦·柯林斯不贊成不勞而獲,不認為學生需要支援幫助,而劍橋-薩默維爾青年研究認為學生需要外界支援幫助。
3 幸福更主要的是我們的理解能力和感官感知世界
阻礙我們改變現實的,是我們低估了自己能夠帶來的變化。
社交網絡的影響是指數爆炸增長的,意味着我們給别人來帶的積極變化也是,要将愛傳遞出去呀!
中彩票、獲得終身教授等等這些事情,當事人在當時覺得自己會“一直快樂/悲傷下去”——但事實并非如此,一段時間後當事人的幸福感都會回到之前日常的水平。“除去一些極端例外條件,外部環境對幸福感影響很小”。
4 人性應該得到尊重
人性約束觀,人類天性、本能、缺陷無法改變,隻能通過政治制度去引導,将人性負面引向正途,而不是去改變人性負面。(本課程的老師自認是人性約束觀支持者)。
非人性約束觀,人可以改變、進步和完善,政治制度是幫助人們提升自我增進文明的。
托馬斯索維爾,給自己做一個凡人的權利。嬰兒開心與否都寫在臉上,可以說翻臉就翻臉這是天生的,随着成長我們變得愛面子,于是不再給自己作為凡人的權利,并為此付出了我們的精力、創造、幸福和最終成就。我們需要一個無條件接納、可以完全做自己的空間,比如寫日記或者跟密友在一起。
我們不去想什麼,反而會想什麼,去壓抑什麼,反而會增強——因為通過壓抑和否認去遺忘,不是我們大腦心智的運作方式。痛苦的情緒是人性的一部分,就像萬有引力是自然定律一樣,我們必須服從天性的召喚,尊重它,承認它。
有區别的接受,ABC模型,A ffect 情感,B behaviors行為, C cognitions認知。 思想可以認知重組,但情緒不行,情緒需要接納和尊重。
尼布爾的祈禱文: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 I canno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 I can change, and wisdom to separate the difference. 這裡的wisdom就是《積極心理學》中能學到的。
冥想,我想不需要記太多了,我自己的冥想體驗和經曆,我感受到清醒和甯靜對我而言就是最有力的說辭。安利一下Andy Puddicombe。
5 幸福是且應當是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标,這是個道德要求。
為什麼應當是終極追求?
Narrow and Constrain <-> Sad 死循環
Broaden and Build <-> positive emotion 上升螺旋
并非沒有負面情緒,而是情緒調節和管理能力較強,能夠快速進入B&B收獲積極情緒,充滿活力和精力去“解決而非逃避問題”。
為什麼是道德問題?
“我配幸福嘛?這樣一個多災多難他人在受苦的世界我怎麼能幸福?”
幸福是一個正和博弈,雙方或至少一方利益增加,另一方利益不受損,因此整體社會利益增加。不必因為自己的幸福而有愧疚感,幸福不會因分享而減少,反而會間接的幫助他人。
人畢生目标是傳遞幸福。甘地。行動的巨人。

積極心理學 (2010)9.62010 / 美國 / 紀錄片 / TalBen Shahar / TalBen Shah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