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15歲的時候想過20歲的生活。不出意外應該是在大學裡,走在林蔭道上,陽光透過枝葉灑下好看的光斑;有圖書館,書架列着好多書,花一個下午看一本書,關于20歲的可能性都曾實實在在出現在15歲的白日夢裡。
20歲出頭的時候想過30歲的生活。不出意外,應該是在一個地方幹着一份工作,努力工作,閑暇出遊,偶爾焦慮,總能治愈。
可具體31歲是什麼樣子的呢?我想象不出來,就像不知道一年後的今天會發生什麼不可思議的事。
如果一個人31歲了,大齡單身,一無所長,出生在比偏僻更偏僻的地方,在餐館打工為生,前一個鏡頭是她用錫紙包起客人吃剩的牛排,被人看見,說是拿去給狗吃的,下一個鏡頭是她切去被咬部分一口放進嘴裡。沒有存款,想買個練習拳擊用的速度球都要攢很久的錢。看起來好像隻能在生活的泥濘裡掙紮,找不到上岸的方向。
這樣的人生是不是已經就是完全沒有了任何可能的人生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電影《百萬美元寶貝》裡的麥琪就是這樣一位大齡單身女青年,沒有自己的事業,父親去世,也沒有标準的勵志電影裡一群在她身後不離不棄,支持她走向康莊大道的家人,她的家人住在房車上,靠騙取社會福利生活,哥哥還在監獄裡,在成長的過程中她隻知道一件事:她是個垃圾。但她還有愛好,她唯一的愛好就是拳擊,可她已經31歲了。
31歲對于一個從未正式訓練過拳擊的人來說已經太老了。拳擊館的教練法蘭基是這樣對她說的,一開始他打算勸退她。

圖片發自簡書App
麥琪呢?她知道自己一無所有,也就不害怕失去什麼,隻知道如果放棄拳擊她就真的什麼也沒有了。成為拳擊手并非一件簡單的事。
為了成為拳擊手,她比别人都努力。
每天從餐館下班來到拳擊館,沒有教練指導,自己練習沙袋和速度球。中間了也夾雜着男性拳擊手的嘲笑。
鬧鐘向前撥快幾個鐘頭,每天淩晨起床,在空曠的海灘跑步,并抽空練習卷腹動作。
一點一滴都在通往成為一名拳擊手的路上。
終于有一天,教練法蘭基在助理的勸說下,開始指導她。成功并非輕而易舉,中間必得經過千錘百煉。
麥琪打一場又一場的比賽,接受一個又一個挑戰,拳擊台一次又一次揮舞拳頭,對手一個又一個被打倒在台上,她的鼻梁斷過,臉被打腫過,對拳擊的熱情和信心也随着一次次勝利而增長。法蘭基也在對麥琪的指導中,慢慢彌補對女兒的虧欠。
不出意外的話,像很多競技片一樣,這絕對又是一個很燃的電影,主角得到貴人相助,披荊斬棘,一步步走向人生高光時刻,很遺憾,人生确實沒有那麼一帆風順。
最後一場比重量級世界冠軍的比賽中,麥琪和以手法肮髒聞名的"蘭熊"比麗狹路相逢,當麥琪披着弗蘭基為她準備的上面秀着"Mo Cuishle"(高盧語),比麗也從另一端走向拳擊台,眼神陰鸷。
她們在台上交鋒,不分上下,麥琪遵守教練指導,逐漸占了上風,勝利在望,卻在比賽結束轉身時,被比麗偷襲,發生意外,頸椎斷裂。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看到這裡,不免唏噓,人心永遠不能直視,永遠别指望一個内心邪惡的人可以接受她不認同的結果。
這也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殘酷的真實往往和迎着光亮的希望并存。
電影最後,麥琪再也不能重返拳擊台,她躺在床上,日日盼望家人能來看看她,等來的卻是母親給她的轉移财産的法律文件,她明白了所謂家人的含義。沒有陪伴,隻有索要。
某個夜晚,她請求法蘭基替她拔掉輸氧管,她不想聽到耳邊觀衆的呼聲慢慢消失。比起一個人緬懷過往的榮耀,對于麥琪而言這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沒有happy ending,每個人都有以及要去處理的橫在心頭的事,生活的真相一一鋪開在眼前。
高光會過去,榮耀會消失,而麥琪在生命的最後用盡全力活過一次,我想,這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