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聽說《萬箭穿心》是一部不錯的國産片,但以為是犯罪片總也提不起興趣看,直到最近刷到了個講解視頻,發現它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家庭片。這回,好奇了,迅速找了原片來看。
《萬箭穿心》上映于2012年,13年過去了,我從影片中看到的是一個女人被當成血包,被老公吸血,被婆婆吸血,被兒子吸血。

影片中的女主李寶莉出場,一個一臉滄桑未施粉黛的女人大着嗓門兇巴巴地和搬家師傅為價錢一事掰扯。原本談好了搬家費用為150,但搬家師傅出于人工搬運多了路程提出了加價。
而此時,李寶莉的丈夫馬學武在樓上做個看客,看着自己的妻子與好幾個高高壯壯的男子争吵。
李寶莉也并非完全不講道理,知曉原因後,同意了加價。但這價,加得她實在肉疼。
李寶莉當時工資估計一月不足一千(從她羨慕挑扁擔的能有兩千得來)。她老公雖然剛升了主任,但也并沒有給到她好的生活條件,于是她不得不精打細算,成了這樣一副“強勢”、“不饒人”的模樣。
如此,很多觀衆批判她的一幕出現了:馬學武拿出煙招呼搬家師傅,喊兒子去買汽水給他們喝。李寶莉出來攔住馬學武,說收錢辦事是應當,你還另外花錢招待真是賤。
所有人看到的都是馬學武被老婆這麼說很沒面子,卻沒有一個人問:為什麼李寶莉成為了這樣一副模樣?她就不想大方嗎?是不想還是不能夠?生活是否又給了她一個成為體面人的選項?
女人千方百計為家打算,男人卻隻在乎自己的臉面還在不在。
可是,臉面難道不是自己去掙的?你多掙點錢給家裡,老婆還需要這麼算計?你站在妻子面前,給妻子出頭,也能掙臉面。至少我就會高看你一眼。可是馬學武呢,在“兇悍”的老婆面前隻會乖乖地做個縮頭烏龜。
馬學武就因為這事,與李寶莉提出了離婚。

那個年代,女人幾乎不可能同意離婚。李寶莉還在想着這是氣話,想和好,卻沒料到此後的晚上,馬學武常常深夜歸家,不久就出軌了廠裡的女員工。
編劇有意思得很,對“老實男人”顯得格外優待,她将馬學武的出軌美化為在别的女人身上找回了尊嚴。那個女人,看他眼裡有光。而李寶莉還一直活在從前一般,馬學武這個鄉下人找了她這麼一個漂亮的老婆,就偷着樂吧。
這種叙事本質實際是父權邏輯的再生産:男人的錯誤可以浪漫化,可以被理解,男人出軌都是女人的錯。
于是觀衆對馬學武的出軌顯得不那麼氣憤了,甚至不少人覺得情有可原,還順道痛斥了李寶莉這個真老實、不出軌、守婦道但有脾氣的女人。
當李寶莉發現自己老公和别的女人開房,性子暴烈如她,第一時間就想砸門,可想到自己兒子,她又不想就這麼走離婚的絕路。她也沒有沉默,也因為沒有沉默,她又被許許多多的人恨上了,包括她的親生兒子。
她選擇了很多女人都不敢做的事——報警。
馬學武主任的工作就此沒了,出軌結束,他又恢複了從前低三下四的日子。李寶莉又開始了自己的“嚣張”日子。
在李寶莉的暢想裡,她這樣的忍耐能換來婚姻的長久。可她沒料到,馬學武後來因此下崗了,當天就跳河輕生了。
觀衆因此又恨上了李寶莉,怪叫道:都是這女人害的!老公和别的女人出軌,竟然選擇報警!

不追究真正做錯事的男人,反倒追究發現錯誤的女人。
這種價值觀,是我們常見的社會對女性的“原罪化”:女人不該有憤怒,不該有反抗,隻應該默默吞下所有苦難。
而明明隻要馬學武不出軌,不和别的女人開房,就沒有後來的李寶莉報警。
馬學武死了,李寶莉被兒子、婆婆恨上了。而成為寡婦的李寶莉經曆喪夫之痛後,不得不快速尋找新的謀生道路,她要掙更多錢撐起這個家,供兒子讀大學,養着不待見她的婆婆。
這女人真苦啊,她幹起了挑扁擔的工作,一挑就是十年。
十年後,兒子終于高三了。原以為兒子長大會懂事一些,沒想到是更白眼狼了。他完全看不到這十年來,自己親生母親的付出。
挑扁擔的活有多辛苦呢?一個女人要和市場裡的男人争着幹力氣活,按件算錢,争來一件才有錢拿。她得沒日沒夜地守着、看着,拼了命地找活、搶活。
當一個寡婦把時間全用來掙錢上了,放在家裡的時間自然就少了。每次回到家,沒什麼文化的她,很想關心兒子,卻隻知道問作業寫沒寫完。這樣的關心,被兒子無視,被婆婆嘲笑。
對一個養家的女人,他們沒有感恩,竟連敷衍也沒有。
兒子高考完更是直接翻臉:我考上狀元了,有獎學金了,以後不用你掙錢養我了。我要和你斷絕母子關系。我爸留的房子,要給奶奶住,你房産證趕緊過戶給我,你搬走。

嚯,這是什麼宇宙無敵白眼狼啊?這兒子,怎麼就這麼恨自己的親媽?
編劇又有意思了,兒子跑去找過當年那個和父親出軌的女人,問對方:你愛沒愛過我老爸?你跟他好不好?
這兩個問題,真問得我一臉問号。尤其是他看到守寡多年的親媽和别的男人在一起時,曾怒不可遏地罵過“不要臉”。
這兒子怎會如此雙标?如此是非不分?我怎麼也想不通。
編劇給的理由是,這兒子見過老爸出軌的女人後,知道曾經是母親報警,将父親自殺一事全怪罪在了母親身上,控訴母親報警行徑十分陰險。
我又一臉問号。出軌的爸,是好爸?報警的媽,養家的媽,是壞媽?媽,真該死?女人,真該死?
我還能對這部影片說什麼呢?李寶莉聽完兒子這番控訴後,還真的開始反省起來了。本來還想和白眼狼兒子争一争房産,結果也不争了。還真的按兒子說的,搬走了。
故事結尾,李寶莉和男人建建一起走了。
但我看到的不是希望,是下一個悲劇。

李寶莉和建建的開始,是由建建對李寶莉發起的一次暴力強奸。
李寶莉原來在市場裡和建建打過交道,十年後碰上剛從牢裡出來的建建,沒有嫌棄,就像一個老友打着招呼。她從沒想過和建建發生男女關系,可在一次回家路上,建建突然把她拉到一個荒地,直接強上。
李寶莉被強暴了。
第二天建建找上門,李寶莉不搭理他,他一個強奸犯還開玩笑:我坐牢坐了十年,這世道變這麼開放了?做了當什麼事都沒發生?
這段看得我嘔血。沒報警你就慶幸吧,還想沒完沒了了?
故事走向也越來越奇怪,再下一次,李寶莉直接跑建建家過夜去了。

女人的選擇總是這樣少。被強暴了,得忍。被強暴了,隻能不斷說服自己是愛強奸犯。她隻能愛強奸犯,要不然怎麼面對發生過的那段暴力關系?
建建明明是強奸犯,也被塑造得不太壞。他對李寶莉是有點真心的。可每次一見到他的那一點點真心,我就很難忍住不問一句:真的愛,就用真心去愛,而不是用暴力去愛。
女人不該被如此對待,任何人都不該被如此對待,不是嗎?
編劇選擇讓強暴之後開出一朵真心的花,也是對女性的二次剝奪,背後傳遞的信息相當危險:女性被強迫,不要選擇去抗争,而是“認命”。
故事裡還有另外一個女人也慘得很。可是很奇怪,彈幕卻總誇她聰明,過得不錯。她是李寶莉的閨蜜小景,她不介意老公在外面有人,卻也見不得老公把女人帶到家裡來,被她捉個正着。

說起這段捉奸經曆,小景認為自己沒吃虧,老公幫着女人打她,她打了回去,結束後老公給了她幾萬塊錢。
小景有這樣一個出軌的有錢老公,被觀衆贊賞,還教起李寶莉了:你就該學小景,管着家裡的财政大權,任老公在外面潇灑找女人,哪裡會有後來挑扁擔的十年。
看清楚了嗎?一旦成為了靠男人的女人,在ta們眼裡,就該如此卑微。
無論是小景還是李寶莉,她們本質都是血包:一個被動流血,一個主動供血。
小景日常是打麻将消遣,李寶莉日常是累死累活地挑扁擔。或許,這電影看完,還真有人羨慕起了小景。對男人,她們怕是一個髒字都吐不出來。所有人,都隻會吃女人罷了。

《萬箭穿心》裡的女性,沒有一個被善待過。李寶莉辛苦一生,被丈夫、兒子、婆婆和輿論共同抛棄。就連編劇也一次次為男人洗白,隻讓女人成為衆矢之的。讓她們被當成血包,被吸幹,被污名,最後連作為受害者的資格都被剝奪。
最叫人難過的是,這種邏輯在2025年的現實世界仍然不斷出現:男人的錯,總是被粉飾被輕易原諒。而女人的一點反抗,總是被認為不懷好心,被釘死在恥辱柱上。
這……才是真萬箭穿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