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怒嗆人生》的過程倒不是很痛苦,因為總有那麼一些時刻能讓我開心,比如教堂男哭着說:她都不讓我碰她。還有丹尼在教堂自在唱歌的畫面,那種開心很感染人。(他其實應該一直這麼開心的。)

全劇最讓我觸動的是艾米和丹尼剛出生的時候,被父母無條件愛着的畫面。

...
...

心情瞬間複雜,想到長大一些,境況完全不一樣了,愛有了太多複雜的條件。

丹尼身為長子被父母要求照顧好弟弟,被要求照顧這個家,被要求成功;艾米被父母的犧牲裹挾着成長,“我們為你犧牲了這麼多,你為什麼不能理解我們?”

父母的愛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從無條件,變成了一種綁架。

這就是我們東亞人的命題。我們不能追求我們要的,我們隻能追求社會所推崇的——要進大廠,要公務員事業編,要掙大錢,要結婚要生子……父母從來不問一句:你需要的是什麼?他們隻有:你要。

我還差幾年三十歲,回到老家碰到的所有人都要問我“怎麼還不找對象”(沒有人過問我的事業,他們都覺得女孩子找個好對象嫁了就好)。老媽每次給我來電不是關心我的生活,是給我介紹相親對象。

可是,我關心結婚嗎?我關心對象嗎?

前幾天和我媽的一個真實對話,我被她念叨找對象念叨得要發瘋了,實在忍不住問了她一句:你知不知道我現在想要的到底是什麼?(語音是家鄉話)

...

她回答不上來,無視我的痛苦,繼續說一些要結婚的大道理。那一刻,我真的很崩潰。為什麼我的媽媽不知道我要什麼?為什麼我的媽媽要我做的都是我不想做的事?

為什麼我們的人生是這樣的?

那一刻想起了《重啟人生》,在這樣的時刻顯得它更加彌足珍貴,它真的在講人可以不結婚,人可以不追名逐利,朋友攜手相伴到老是一種非常不錯的人生。劇裡的每個人,都對此沒有懷疑過,仿佛無論是劇中還是劇外,每個人都是這麼覺得的。

《怒嗆人生》某種層面上來說,也是這樣的故事。Amy成功很痛苦,Dannie不成功很痛苦,所以成不成功真的那麼重要嗎?

...
...

雖然看完劇很想輕輕松松地講一句不重要,但是,太難了。我們活在這樣的體系下,個人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能真的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太少太少了。

可是為了快樂一點,試着去努力掙紮吧。我隻有掙紮這一條路可以走了,因為我很清楚,我要的可能得不到,但我不要的我一定不要。我不要過一種被強加的人生。

加油,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