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電影_副本.jpg

(七)
561.《碼頭風雲》
第2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馬龍白蘭度主演。方法派的表演。反對被黑社會操控的工會。
562.《君子好逑》
第2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不漂亮的人的愛情。當剩女遇到剩男,現實主義。
563.《環遊世界80天》
1956年,第2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彩色片,好萊塢大片時代來臨。廢棄的鐵軌上跑着“風帆”。
564.《桂河大橋》
第3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英美戰俘和日本軍士在泰國戰場的較量。
565.《金粉世界》
第3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歌舞片,紳士與小女孩的故事。
567.《賓虛》
第3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古裝史詩大片,耶稣救了賓虛。
568.《公寓春光》
第3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故事值得借鑒。一個桃色公寓的故事。這個小職員把公寓借給上司幽會,誰知道上司幽會的對象竟是他愛慕的女生。影片的開頭令人印象深刻。一個一個人頭晃動的辦公室格子間。
569.《西區故事》
第3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歌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改編成街區幫派鬥争。可以學習的老故事翻新的方法。
570.《阿拉伯的勞倫斯》
第3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我喜歡這種色調和畫面。史詩電影。一個人的英雄史,看這樣的片子,你得喝點白酒。
571.《湯姆瓊斯》
第3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一個私生子的故事,有點意大利電影的風格。
572.《窈窕淑女》
第3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歌舞片。奧黛麗赫本主演。下層階級賣花女被中産階層語言學教授改造成優雅貴婦的故事。鏡頭:大街上随着音樂的停頓而停止行動的人群。麻雀變鳳凰的故事模式,改頭換面就能獲得真愛,基本上是童話,也是電影喜歡講的故事。就看你講得如何不落俗套。但,改造女人,其實是“物化”女人,是“大男子主義”的幻想。
573.《音樂之聲》
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記憶最深的還是裡面的歌《哆來咪》、《音樂之聲》、《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晚安,再見!》,經典的音樂、場景。
574.《日月精忠》
第3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曆史人物的電影再現。良相佐國。
575.《炎熱的夜晚》
第4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黑人偵探斷案記,在種族歧視觀念還盛行的時代,有這樣的影片,在當時是一種進步。
576.《霧都孤兒》
1969年,第4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波蘭斯基導演,狄更斯小說改編,曾經被改為過小動物版的動畫片。歌舞片,維多利亞時代盛大場景。先上幾張平面畫,再有一張轉為實景,這個電影手法後來慢慢用得越來越多。
577.《午夜牛郎》
第4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斷背山的前祖,兩個悲劇人物。
578.《巴頓将軍》
第4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編劇成名作。影片色彩色調非常好,意向也很強烈,但是戰争的場面拍得不怎麼好。
579.《法國販毒網》
第4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兩個警察搭檔的故事類型的始祖。片中海景房很漂亮。
580.《教父1》
581.《教父2》
582.《教父3》
第一部是第4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導演成名作。第二部是第4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主演三部曲,一部傳世經典作品,被解讀最多的電影之一,“男人必看的電影之一”、“黑幫題材電影的裡程碑”等等褒獎都說明了它在電影界影響之深。刻意追求經典不一定能成為經典。第1部的經典之處在于:第一、有一個壓得住戲的演員;第二、是導演把教父當做“聖人”來拍。第三、構圖經典。觀衆感興趣的還是黑幫人生的刺激、精彩。第2部,是爸爸和兒子的故事交叉講述,明顯是爸爸的那一段故事更好看。可見“創業史”比“守成史”天然地更吸引人。第3部,“洗白史”又次之。台詞:“金融是槍,政治是适當的時間扣扳機。”,政治和黑幫是一回事。
583.《騙中騙》
第4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保羅·紐曼、羅伯特·雷德福主演,騙術影片。精巧的騙術設計與台詞。
584.《飛越瘋人院》
第48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傑克·尼克爾森主演。象征意義:瘋人院就是美國的現實社會。要反抗,就會被切掉腦白質,但追求自由是天性。
585.《洛奇》
1977年第4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西爾維斯特·史泰龍成名作。一個拳手,小人物的故事。
586.《安妮·霍爾》
1978年第50屆奧斯卡最佳電影。伍迪艾倫在40歲的時候導演的電影。作者電影,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作。愛情變友誼。穿透第4面牆,與觀衆對話,是一種抽離的電影手法。大量的對白是伍迪艾倫電影的招牌。運用結構性的人物設置完成反智的批判。
587.《獵鹿人》
1979年第51屆奧斯卡最佳電影。越戰題材。轉槍輪盤遊戲決定生死。
588.《克萊默夫婦》
1980年第5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達斯汀·霍夫曼主演。對家庭、婚姻的思考。任何一個男人獨自撫養孩子的故事,都能讓我感動到流淚。與《當幸福來敲門》一樣,是很能打動人心的故事。值得再看。
589.《凡夫俗子》
第53屆奧斯卡最佳電影,1981年。羅伯特·雷德福導演,龍虎小霸王的主演,皮特有點像他,羅伯特·雷德福,創辦聖丹斯電影學院,創辦聖丹斯電影節。故事是一個普通父親的故事。不單純的靠外部戲劇性沖突,追求更真實自然的表現方式。
590.《烈火戰車》
第5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82年。體育題材。兩個跑步運動員與1924年第八屆奧運會的故事,比較乏味。被高估了,能獲得最佳莫名其妙,片名叫《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也是莫名其妙。
591.《甘地》
第5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年輕的“律師”深切體會到種族歧視帶來的恥辱。人物傳記電影。色彩、演員好。
592.《母女情深》
第5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傑克·尼科爾森主演。喜劇。一個風韻猶存的母親,一個活潑的女兒,一起經曆情愛、人生。女兒重病去世是一種結束,也是一種開始。一個闡述人生觀的故事。
593.《莫紮特傳》
第57屆奧斯卡最佳的影片。天才總是招人嫉妒。
594.《走出非洲》
1986年第5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一個堅強的女性在非洲的生活。風景壯麗。羅伯特·雷德福主演。
595.《野戰排》
1987年第59屆奧斯卡最佳電影.戰争使人人性迷失,畸變的兩生花。代表天使的艾利亞斯,悲憫生命。代表魔鬼的巴恩斯,蔑視生命。泰勒選擇了“以暴制暴”,巴恩斯微笑:“yes,Do it。”
596.《末代皇帝》
1988年第6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貝爾納多·貝爾托魯奇。曆史的人質。回憶染着濃厚的主觀情緒色彩。
597.《雨人》
第6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兄弟情電影。達斯汀·霍夫曼演的哥哥,湯姆·克魯斯演的弟弟。湯姆克魯斯的表演稍遜。哥哥是個天才白癡、單純的雨人,像一面鏡子映出了弟弟的唯利是圖。
598.《為戴茜小姐開車》
第6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摩根·弗裡曼主演。兒子說自己的媽媽很固執,司機說自己“扳豬”厲害。
599.《與狼共舞》
1991年第6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與印第安人和平相處。反西部片。
600.《沉默的羔羊》
第6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食人的漢尼拔博士,變态的“算計”。女探員通過博士的分析找出了連環殺手。連環殺手是一個想變性為女人的兇手。剝人皮的連環殺手,卻最憐惜小動物。鳄魚的眼淚。病态心理利用平行蒙太奇剪輯混淆視聽。
601.《少年漢尼拔》
“博士”變态不是偶然的。
602.《不可饒恕》
第6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反西部片。牛仔半生的傳奇。西部片的代表人物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主演。遲暮英雄。廉頗老矣尚能飯。
603.《辛德勒的名單》
第6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史蒂夫·斯皮爾伯格導演。連姆·尼森主演。經典的黑白影像。人性,良知。台詞:小女孩将被活埋,她對士兵說:“叔叔請把我埋的淺一點,不然媽媽明天找不到我了。”
604.《阿甘正傳》
1995年第67奧斯卡最佳電影。湯姆·漢克斯主演。人生就像根羽毛一樣随風飄蕩。一個成年的童話。遊戲化政治。特效合成曆史片段。感動點:媽媽的不放棄和鼓勵孩子。阿甘像一面鏡子(就像雨人)照出了周圍人的唯利是圖。但過于簡單地用一連串的巧遇化解了真實生活的殘酷。同年的《肖申克救贖》,影射的是對自由的束縛,雖然在這屆奧斯卡上顆粒無收,但是《肖申克的救贖》是我心目中比《阿甘正傳》要好的電影。
605.《勇敢的心》
第6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梅爾吉普森、蘇菲瑪索主演。貴族對少女擁有初夜權的荒謬。反抗權貴和保衛家園的呼喊。奧斯卡喜歡史詩。
606.《英國病人》
第69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嚴重燒傷的、失憶的英國病人偷情的記憶。充滿偶然和荒誕的、沙漠中的國際俱樂部。
607.《泰坦尼克号》
1998年第7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詹姆斯卡梅隆導演作品。電影工業的産品。典型的商業類型片的叙事模式。說實話,我沒想看第二遍。電影的這個幕後故事倒還蠻吸引我:卡梅隆拿着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照片,對資方說:“你想想,如果朱麗葉和羅密歐在這條船上,會怎麼樣?”一句話就打動了出資方的案例。
608.《莎翁情史》
1999年第7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編劇大膽利用史料的空間,正劇喜拍。愛與性能刺激文學作品、戲劇、藝術的誕生。
609.《美國麗人》
2000年,第7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中年危機的大叔愛上了女兒的同學。它諷刺了美國夢,撕開了中産階級家庭的假象。偏古典的畫面風格和布光方式。
610.《角鬥士》
第7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羅素·克勞主演。一隻手拂過麥穗,這個畫面不斷的出現,這就是它的母題。人性的溫情,對生存的渴望,對民主的向往。
611.《美麗心靈》
7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羅素·克勞主演妻子用愛挽救精神分裂症的“博弈論”作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現實與幻覺,愛和天才的傳奇。
612.《芝加哥》
第7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歌舞片,編排的很好。芝加哥兩個女殺人犯在律師的幫助下出名了。值得思考的問題:“女人為什麼會要去殺死一個男人?”
613.《百萬美元寶貝》
第7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女拳手追求夢想,老教練父愛如山。家長的唯利是圖,女拳手安靜求死。
614.《魔戒1護戒使者》
615.《魔戒2雙塔奇兵》
616.《魔戒3王者歸來》
第三部王者歸來,獲2004年第76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商業電影的最高成就,全球票房56億美金,投資2.8億美金。中世紀英國文學的著名教授托爾金于1954年推出的系列作品,素有"西方《西遊記》"之稱。前傳《霍比特人》。導演是想象力與體重成正比的胖子彼得·傑克遜。
617.《霍爾比特人1意外之旅》
618.《霍爾比特人2史矛革之戰》
619.《霍爾比特人3五軍之戰》
三部曲,每個鏡頭都像是一幅美侖美奂的油畫一般。對着小說看電影,有意思。這個小說沒有電影好看,這是美國電影牛逼的地方。
620.《撞車》
第7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以結構取勝的電影。結構處理上的傑出範例。新穎的回環鍊條式結構;所謂回環鍊條式結構,是指事件和事件之間環環相扣,看似不經意的兩個情節段落之間,甚至是一個情節段落和多個情節段落之間往往互為因果,猶如鎖鍊般緊密聯結,所有獨立的人物和動作,它們共同構築了完整的影片,都是整體事件的鍊條上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少掉某個環節,情節線在邏輯上就會出現斷裂。2《撞車》是真正的群戲,同環鍊條式結構把這些人物聚集到了一個的撞車事件中,讓他們各自的經曆構成他人遭遇的緣由,從而一步步把撞車事件推向高潮,使紛繁複雜的人物、人物性格和立場都得到充分的展示空間。3現實主義,美國的移民問題。看了讓你郁悶恨不得砸東西。4每個人都是爆脾氣,“壞脾氣”趕走“好運氣”,隻會讓事情更糟糕。每個人都犯錯,每個人有背後有着他不為人知的困難,這一點寫好了真不容易。5女兒躺在床底下等着爸爸回來,房子有顆子彈射在窗戶上的痕迹。爸爸回家後趴在地上安慰她。“我們要不要搬家?”“不,我喜歡這裡”。爸爸講了一個隐形衣的故事,并把這件衣服“傳”給了女兒,爸爸問“會不會太緊?”女兒搖搖頭:“我洗澡要脫下它嗎?”爸爸說:“不用,等你也有了一個五歲的女兒,你就脫下來傳給她”。後來這件“隐形衣”真的“保護”了爸爸。孩子是大人的庇護所。感人至深。值得一看再看的電影。
621.《無間風雲》
第7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因為看過港版,這個沒有認真看,初略地看了一下,感覺沒有港版好。
622.《老無所依》
第8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科恩兄弟導演。黑色幽默,暴力與荒誕。極具紀實性效果的攝影,現場目擊般的快感。牛仔在毒販的火拼現場,撿到了兩百萬美金,本可安全脫身,他卻多此一舉,在夜間重返現場,結果與毒販遭遇,現在他要做的事情變多了:逃跑,把兩百萬美金藏好,把妻子和神經質的嶽母轉移,躲過警察的質詢,逃避有殺人癖好的氣罐槍殺手的追殺……一個謊,要用十個謊來圓。都是貌似簡單的事,卻因為一個小意外開始漸漸失控。
623.《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2009年第81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真正的好電影。設計了10個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現場回答和回憶來講述故事,完成了警局、節目現場及貧民窟等不同時空的自由穿梭,并且隻用了一條主線:傑瑪找拉迪卡。感人點:答題少年的哥哥混黑道,悔悟後決定犧牲讓相愛的人在一起。印度底層社會的貧窮和暴力,歡愉了西方人。
624.《拆彈部隊》
2010年第8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卡麥隆的《阿凡達》被前妻導演的這部電影打敗。用紀錄片手法來表現戰争對人的誘惑。拍攝出來的膠片長達200個小時,最終的使用比率是100:1超出科波拉有名的“浪費電影”—《現代啟示錄》。
625.《國王的演講》
第83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喬治二世治口吃。還大人物以平凡。醫生是加勒比海盜的壞泊桑船長,好演員。
626.《藝術家》
第8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黑白默片。
627.《逃離德黑蘭》
第85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利用拍電影救外交官,利用這次救援行動來罵電影。這個想法特别好。打碎一個東西,下一個鏡頭可以從一樣更容易碎的東西開始。一個小孩把一件尋常之物視若珍寶,本身就很感人。
628.《為奴12年》
2014年第8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一個受過教育的黑人小提琴家被人騙賣。家人久别,令人同情。經典構圖。
629.《鳥人》
2015年第8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邁克基頓主演。魔幻風格。膺品式的“一鏡到底”式鏡頭,實現了時間的遞進。小說《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是電影的戲劇原本,才讓這個“流水賬”式的電影,有了一個穩固的基礎。或者說有了一些說頭,不然真的是個稀松的玩技術的噱頭電影。
630.《聚焦》
2010年第8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邁克基頓主演。美國神職人員猥亵兒童。這種新聞事件改編的電影,故事本身才是真正的主角。帶着批判性的“普世價值”的正面宣導。
631.《水形物語》
第9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人與人魚的愛情故事。故事簡單卻能讓人看下去。手勢比劃人魚的丁丁那段真的很搞笑。用“小解後不洗手”來塑造壞人。一屋子的水雖然不可信,但是意境很美好。
632.《寄生蟲》
第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看的時候,它還沒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奧斯卡最佳影片第一次給了一部外語片,也是個很好的話題。精彩的是:高端階層夫妻在讨論下層人士身上的味道和廉價的内褲後情欲高漲。沙發上的激情戲爆而不露,是對觀衆最好的“挑逗”。沒看出來女主人的扮演者就是趙茹珍,該死的韓國整容術。大餅臉女管家的演技真好,尤其是那段模仿“朝鮮新聞主播腔”太精彩了。主角這一家人本來是好人,一步一步走向罪惡都是有原因的。因為朋友介紹,哥哥才有機會進入富人家做英文家教,一家人才有機會設計讓爸爸媽媽妹妹去取代富人家的女管家、司機、美術老師的位置。因為前管家在地下室養了一個躲債的老公,全家才知道地下室的秘密。因為那份傷人的“嫌棄”,爸爸殺了富人。那塊文玩石頭很符合契诃夫“牆上的槍”理論。富人家庭院的野餐會是對所謂的“高雅”的諷刺。摩斯密碼的應用很巧妙。片子看完有點胸悶。“到底誰是無辜的?”想起杭州“女主人借10萬給保姆買房,保姆卻将其和三個孩子燒死”的新聞。人性不可“以利”試探。

(更多内容,請去公主号)


...

qrcode_for_gh_47ce49c8c14e_2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