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電影_副本.jpg
(八)
633.《擦鞋童》
第2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1974年,意大利電影。
一個小孩買馬的夢想,那麼小就懂事的、就開始養家的孩子的故事,是讓人同情的。
634.《偷自行車的人》
第22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意大利電影,1949年。
前置:沒有自行車就沒有工作。沖突:賴以生存的東西沒了。無望後做出錯誤的決定去偷别人的。
一個懂事的孩子安慰困苦的大人是一件很悲涼的事。
635.《羅生門》
日本電影,黑澤明導演,1951年2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一個事件的各個表述。羅生門,惡之門。
插一句話。黑澤明說過:“我不喜歡跟觀衆解釋我的電影主題,單獨的主題無法解釋人類所有細膩的感受。”
我覺得這句話應該說給那些喜歡拿“主題”說事的動畫導演、制片人、老闆聽。
636.《卧虎藏龍》
李安導演。2000年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東方武俠的西方表述。
637.《天堂電影院》
1989年第62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意大利電影。一個大導演的童年的電影記憶。
“不要呆在這裡太久,太久你會以為這是世界的中心。”
638.《竊聽風暴》
2007年第7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德國電影。
一個情報員竊聽進步作家。卻在竊聽中,改變了自己的政治立場。
當竊聽成為課堂,當竊聽者成為入室弟子,當監控記錄成為了課堂筆記。
要相信人性的自我救贖。
639.《關于我母親的一切》
1999年72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西班牙電影。
兒子車禍身亡,母親千裡尋夫,卻發現父親已經變性,并感染了艾滋病。一個修女懷了父親的孩子,母親幫助修女生下了孩子,讓這個孩子取了兒子的名姓。
這樣一個故事居然很好看。
台詞:“女人為了避免孤單可以忍受一切。”
話題:1女人對苦難的承受力。2傷害,起于愛也止于愛。
640.《嚴密監控的列車》
1967年第4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捷克斯洛伐克電影。赫拉巴爾原著。
用性作為戲劇元素,象征着反抗意識。
一頂鐵路職工的帽子像王冠一樣戴在少年頭上。
秃頭站長嘗不到腥就惱怒地說:“世風日下”。
剛看完《嚴密監控的列車》就讀到了《你知道赫拉巴爾嗎?》這本書。
總有這種機緣。

嚴密監控的列車.jpg
641.《安東尼娅家族》
荷蘭電影。1995年,第68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女性電影。四代女人,不靠男人,隻要有孩子。女性主義的烏托邦?
台詞:“生命就是活着”、“明天不會更好,我不再去想。”
鏡頭:1聖母像笑了。2小女孩看到一個一個親人變年輕,死去的好像複活了。3第一代女人死去。都要走到終點。
642.《大路》
意大利電影,1956年2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費裡尼導演。主演是導演的老婆。
一個女孩跟随一個流浪藝人到處賣藝,最後卻被其遺棄。
643.《卡比利亞之夜》
意大利電影。1957年第3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費德裡克·費裡尼導演。主演是導演的老婆。
花街春夢,一個妓女的幾次“愛情”悲劇。
結局:她失去一切,可是當幾個孩子邊走邊唱地經過她身邊後,她又開始微笑舞蹈,并向攝影機瞥了幾眼。這是純潔的邀請。
感受:1羞辱都是自招的。
2女主的命運極具小人物命運特征,一連串的打擊,正是每個不美麗又同時沒錢沒地位的女人追求愛情時的“哈哈鏡”。
3什麼叫小醜的心疼?一種無法以真面目示人、隻能在嘻嘻哈哈的面具下無聲流淚。
4弗吉妮娅·伍爾芙在女權主義經典《一間自己的屋子》裡寫過:女性要有一間自己的屋子,要有獨立的财産基礎,這樣她才可以擺脫男性的制約,享受獨自思考寫作的自由。
644.《八部半》
意大利電影。1963年第36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費裡尼導演。一個導演的夢的幻視。用電影來讨論電影。
你不知道它要走向何方,但你可以把自己交給夢,交給電影,讓它帶你去現實你去不了的地方。
費裡尼與英格瑪·貝格曼、安德·塔爾科夫斯基,并稱為世界現代藝術電影的“聖三位一體”,是60年代歐洲藝術電影的最高峰,有着強烈的個人風格。你若對意大利人說起費裡尼,他就會立即說話結巴起來,因為費裡尼在他們面前擺了一面鏡子。每個意大利人都很自負,費裡尼卻在鏡子裡指出他們隻是一般的男孩女孩。
645.《芬尼與亞曆山大》
1984年第56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瑞典電影。
英格瑪·貝格曼導演。
兄妹的苦難。
646.《花落莺啼春》
法國電影。1962年第35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飛行員在戰鬥中殺死了一個小女孩,退役以後他遇到一個孤兒小女孩并開始照顧她。自我救贖的故事。
647.《無主之地》
波斯尼亞電影。7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地雷被士兵壓在身下,周圍的人都束手無策,留下他一個人等待生命的結束。很現實主義。
648.《嫁嬌妻》
1978年5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法國電影。
大鼻子傑拉爾·德帕迪約主演。
荒誕。一個丈夫為性冷淡的妻子找情人,最後一個13歲的小男孩“做”到了。
649.《毒太陽》
1994年67屆最佳外語片。俄羅斯電影。
上校妻子的情人把上校送上了死路。
650.《日以繼夜》
1973年第46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法國電影。
“日以繼夜la nuit Americaine”本來是個專業術語,指美國人經常在大白天利用濾光鏡拍夜景,天空透過濾鏡成深藍色,這種在白天而不是在晚上拍攝夜景的方式叫美國之夜。
晝夜颠倒的世界,一方面是電影再造的夢幻國度,一方面也是辛苦尴尬的電影工作本身。
一場“戲中戲”, 可以看看裡面的拍攝手法。
651.《巴貝特之妻》
1987年第6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美食電影。
一對教徒姐妹隻吃簡單的食物。廚娘中獎,決定離開前給她們做了最後一頓法式大餐。
652.《征服者佩爾》
丹麥電影。1988年6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根據諾貝爾文學獎作家馬丁尼索作品改編。
老農帶着兒子移民,追求理想國。
653.《索爾之子》
2016年88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匈牙利電影。
在納粹集中營,一個猶太“先遣隊”員在整理屍體時發現了兒子的屍體,決定把兒子的屍體偷出來,請牧師下葬。
電影使用了傳統的35毫米膠片,用窄屏營造壓迫的感覺,混亂的音效,平視、跟拍、運動鏡頭,是模仿紀錄片的形式。
猶太人祭拜死者的行為與“入土為安”的漢人行為一模一樣。
654.《阿瑪柯德》
1974年4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意大利電影。
費裡尼導演,是一部“我記得、想當年”的半自傳式的電影。
法國電影大多是反省的心理行為。
意大利電影大多是狂歡的生理行為。
655.《對一個不容懷疑的公民的調查》
1970年第4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意大利電影。政治電影。
一個警長殺死情婦,他自己認罪,但環境卻不讓他認罪。反諷。
656.《焦點新聞》
阿爾及利亞電影。1969年第42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政治黑幕,z先生被殺。
657.《戰争與和平》
1968年第4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俄羅斯電影。
同名名著改編。所謂名著,就是那些無數次聽過,但是幾乎沒多少人真正讀完的書。
658.《文森特先生》
法國電影,1948年2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一個偉大的牧師的故事。
659.《危險行動》
1984年第5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荷蘭電影。
兩個國際象棋選手的較量。
660.《鐵皮鼓》
1979年第52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聯邦德國電影。
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格拉斯的《但澤三部曲》的第1部“現代流浪漢”改編。以黑色幽默的虛構故事,展示德國黑暗的曆史。
姥姥姥爺在土豆地裡的相遇太逗了,情色味十足。
電影的别名《拒絕長大的男孩》。男孩厭惡成人的世界。
661.《僞鈔制造者》
2007年第80屆奧斯卡最佳外國語片。德國電影。
納粹集中營裡制造僞鈔破壞英國經濟。
很好看的電影,“造錢”這件事本身就很吸引人。
662.《土撥鼠之日》
天氣預報員重複着過着“土撥鼠日”,一天一天重複、糾錯。隻有她主動留下來過夜,他才能在明天醒來。
這是一個時間魔法的好故事。
663.《深閨疑雲》
居心叵測的賭徒。
664.《霹靂舞》
當年(我初一那年)沒有看,感覺錯過了什麼。但現在看卻被配音版傷到了,那種我們熟悉的譯制片配音腔調真的破壞了整個影片的節奏和音樂的感覺。
665.《陸軍野戰醫院》
羅伯特·愛德曼導演,寫有《不要給我講故事,給我人物》。題外話:這本書的價值就在于這個書名,别買,初略地看看手機版就行。
但這個電影很好,裡面最讓人記憶深刻是:
1聲音的運用,用人聲和音樂塞滿了所有的場景;
2人物“鷹眼”的強勢和智慧;
3影片的結尾通過廣播把演員表念了一遍。
666.《水中刀》
羅曼·波蘭斯基27歲導演首作。
戲劇化的場景和人性的刻畫。
刀在水中失去了作用,刀隻是個假懸念。真正的懸念是背叛。
背叛,中産階級夫妻的現實情感狀态。
667.《不道德的交易》
羅伯特·雷德福、黛米·摩爾、伍迪·哈裡森主演。
桃色交易,100萬一夜。好心大亨放“愛”歸“巢”。
基本上是“美化”了現實,也是一種不現實。
668.《三個女性》
泳池裡巨大的壁畫,其他沒什麼印象。
669.《月亮與乳房》
小男孩的願望:奪取乳房。人的口腔期的故事。
開場搭人塔的場面,小孩登月,時空再見,劇場化的背景舞美,法國人的性愛觀。
670.《西西裡島的美麗傳說》
吉普賽·托納托導演,《天堂電影院》和《海上鋼琴師》的導演。
電影裡有很多尺度比較大的鏡頭和姐弟戀的劇情,但這是一部徹底的悲劇!
一個本來美麗安靜的女子,在家裡等待自己的丈夫,無奈美麗女人背後總有着猥瑣的偷窺和嫉妒的眼神。現實終于把她折磨成一個他們嘴中那樣的女人。
經典鏡頭:她獨自一人坐在人群之中,雖然很美麗,但是眼神落寞,她叼起一支煙,周圍伸過來無數的打火機。
懵懂少年單相思帶來的悲思:人言可畏,愛莫能助。
671.《剃刀邊緣》
雙性人醫生殺死挑逗他的女人。
結尾,一群瘋子看着醫生殺死護士,挺恐怖的。
他逃出精神病院,重複片頭浴室殺人的鏡頭。
開篇是個夢,結尾還是個夢。
672.《自殺小隊》
DC電影。也叫X特遣隊。
威爾·史密斯主演。
超能死囚被組織起來。
背景還是哥譚市。造型比較多。
673.《宮本武藏》劇版剪輯
日本武道大師的傳記,木村拓哉主演。
景造得不錯,吊在大樹上的那一場。
674.《宮本武藏》電影版
還是有棵大樹,更大的大樹,效果更強烈。
675.《關公大戰外星人》
1976年的電影。由彭浩翔修複。
關公大戰“奧特曼”。神力與超神力扯在一起,CULT片。
676.《工作女郎》
趙茹珍主演。成人用品商店女老闆的故事。
677.《諸神之戰》
諸神出現之前是泰坦世界。泰坦的兒子們打敗泰坦成為神。
宙斯創造人類,宙斯的兒子珀爾修斯打敗叔叔哈迪斯和北海巨妖。
678.《諸神之路》
珀爾修斯拒絕成神,以人的身份生活。
愛娥死了,給他留下了一個兒子赫利俄斯。。
地域獸和喚醒的庫洛納斯。
679.《攻殼機動隊》新劇場版。
大企業超國界。
武器溶膠彈無孔不入。
680.《攻殼機動隊2無罪》動畫版
看完覺得悲涼:“鳥會叫,魚又不會叫,所以被殺害的時候鳥比魚更得到更多的悲憫,有聲的生物是有福的。”
中國式佛像樓閣在特别後現代的未來建築中并存,這個場景做的特别好,色彩也做得好。拜神祭祀的神秘氛圍裡,适當的加一些哲思。
681.《攻殼機動隊》真人版
特效片。科技發展到最後會毀滅世界。人如果不擁有記憶就不是人。
記憶深刻的是裡面“北野武”開槍,有一種快意,和昆汀類似。
682.《明日世界》
喬治克魯尼主演,迪士尼出品。
少年參觀明日世界。
683.《圓夢巨人》
水中倒着的樹,相對空間。跳入水中就進入鏡像那邊的夢幻世界。
畫面精緻。
684.《量子啟示錄》
地球穿越蟲洞,時間重來。
但是節奏太慢,故事性較低。
685.《綁架》
一個社會課作業中,他在網上看到失蹤男孩長大了,特别像自己,自己會不會不是父母的孩子?他去質問父母。結果導緻父母被殺,家也被炸掉,他一路逃亡。
686.《四個不道德的女人》
如題。
687.《屏住呼吸》
三個年輕人去搶一個盲人老兵,卻發現這個盲人老兵是一個“惡魔”。
688.《罪孽成佛》
泰國片。罪犯躲進了寺廟剃發為僧。
689.《王牌逗王牌》
王晶出來騙錢。
690.《飛機中尉與明日世界》
漫畫風格的真人電影。海底的飛機大戰。
蝠型飛機可以扇動翅膀,鲨嘴飛機紮入海中變潛艇,巨型機器人入侵地球,飛行中尉拯救地球。
691.《大唐玄奘》
這個電影裡面的佛法講得淺。色彩和場景做得還不錯。
692.《大話西遊3》
劉鎮偉吃老本,特别沒意思的電影。
693.《箭士柳白猿》
徐浩峰特别“形式主義”,有點古龍的風格,但是表現不到位。
694.《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經典的煽情套路:“終于有一天他知道了她一直在默默為他做的事情。于是瘋狂找尋她。”
695.《七月與安生》
不太喜歡看這個。反轉身份的設置挺好的。
696.《踏雪尋梅》
“我不想她做人那麼苦,所以我殺了她”,愛嘉梅的胖子司機掐死了嘉梅。
697.《追兇者也》
曹保平導演。分章節的結構。帶名詞解釋,挺好的,有點意思。
到張譯的那一段就更有意思了。張譯是個好演員。
698.《鬼玩人1》
699.《鬼玩人2》
700.《鬼玩人3》
1一對男女朋友來到樹林小屋。。
鬼的造型比較粗陋,不吓人。
2還是叢林小屋。
3通過魔法書,男一穿越到了中世紀,打敗了死亡軍團。
701.《黑澤明之夢》
你有可以發展成電影的夢嗎?黑澤明有。
七個夢,連接成一個色彩缤紛的電影:1狐狸的故事;2人偶分階排列的造型,寬袍廣袖的體積感,小樹桃花;3雪鬼;4死去的“隊伍”;5夢入凡高的世界,高純度的色彩斑斓閃爍;6核電廠爆炸,富士山變成了一塊炭,人類在各種輻射下滅絕;7食人魔界。
702.《英明神武維拉特》
印度電影沒有不跳舞的。
台詞:男“你看啊,這女人就像球,隻有男人才能握住那個球。”帶着手勢說。女“那男人就像根棍子,握住了就能揮動它。”旁邊的人聽了受不了他們倆。
703.《閃靈》
庫布裡克導演。與作者斯蒂芬·金開撕,但導演赢了。
中年作家全家來到大雪封山的大酒店當冬季保管員,作家被幻想逼瘋,對妻子兒子舉起斧子。
恐怖片。中間那個美女變成老婦人的段落特别吓人。
704.《薩利機長》
湯姆漢克斯主演,飛機迫降河面。
705.《羅賓漢》
羅素·克勞主演,沒什麼意思。
706.《影武者》
導演黑澤明。形式感很強,色彩濃郁。
一個大人物的替身的故事。替身在下雨天離開,被人扔石頭,很可憐。
張藝謀的《影》的故事就是脫胎于這個電影。
707.《阿拉丁》
法國電影。現代元素和古老神話的揉合。
搞笑效果。
708.《鱿魚與鲸》
家庭倫理片,有點美國麗人的意思。
709.《40歲老處男》
如題,喜劇。
710.《毀滅之路》
湯姆·漢克斯主演。
家人被殺,帶着兒子複仇。
711.《哈洛與慕德》
少年愛上死亡、因此愛上認同他的有相同看法的老太婆,Cult電影。
愛情真的隻是那層皮囊之下的兩人心靈之間的交流?
總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人,一些不同于常人的人性,讓人覺得惡心、不舒服,這也是電影樂于展示的。
712.《冰風暴》
說是真實事件改編,但特别像編的。
一個錯誤,幾個性格不同的人攪和在裡面,然後越來越混亂。
713.《三少爺的劍》
爾冬升導演。這樣的電影還要拍它幹嘛?太難看了。
714.《路人甲》
爾冬升導演。橫店臨時演員的故事。這個電影還可以,混過橫店的人應該會感覺親切。
橫店影視城裡數量龐大的臨演大軍,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故事。有的隻是糊口,有的是為夢想,有的就是糊塗蛋,甚至是神經病。
715.《情聖》
去電影院看的,沒有想象中好。直男的意淫作品。
應該是翻拍片,沒興趣去查。
716.《乘風破浪》
在影院看的,韓寒導演,抄襲了陳可辛的《新難兄難弟》。
717.《血戰鋼鋸嶺》
一個發誓不拿槍的人參加了戰争。不願意殺人隻願意救人,不斷的去救人。
718.《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李安導演。4k120幀3D電影,在影院看的,沒有那麼好。
我覺得3D電影最好不要使用“人像鏡頭”。因為3D效果就是想達到相對的“真實”,但人眼正常看世界,是沒有人像鏡頭的“背景虛化”功能的。除非是在夢境或者人物喝多了、眼花的情況下。
這一點不知道有沒有人提過。如果沒有,我想我是第一個提出的。
719.《奇異博士》
相對空間、折疊空間、時間回轉,這些效果在這個電影上的呈現都做得很好。
720.《黑炮事件》
少見的中國諷刺電影。
荒誕的曆史,隐喻的使用。

qrcode_for_gh_47ce49c8c14e_2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