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我國單身人口已經達到2.4億人。這是什麼概念?約等于英國和俄羅斯兩個國家的人全是單身狗。
今天分享的是導演蘭斯莫斯的影片《龍蝦》,又名《單身動物園》,講的就是一個單身狗的故事,2015年,《龍蝦》歐洲電影分類中豆瓣評分最高,也在當年亮相戛納電影節。
影片背景設定在一個虛構的近未來社會,居民的婚戀受到嚴格控制管理。根據規定,單身者要被集中移送到一個酒店裡,他們必須要在45天之内找到一個匹配的伴侶,失敗者會被轉化為一種自選的動物,并被流放到森林中,而男主最初的想法就是要變成龍蝦,為了延長45天的期限,酒店裡的單身者們還會到森林裡狩獵其他逃亡的單身者。
本片的主人公大衛(柯林·法瑞爾 Colin Farrell 飾)與一批單身者一同被送到酒店,他忍受着這裡的各種嚴苛規定,同時也積極在酒店提供的各式各樣的相親場合中尋找伴侶。眼看期限将至,大衛還沒有找到合适的伴侶。嘗試和一個女人配對失敗後,他逃到了酒店外面的森林,逃亡的單身者居住的地方。然而,在這個單身者反抗酒店制度的栖息地裡,又有着另一套截然不同的制度。
一部看似冷幽默的荒唐愛情劇,實則各種大小地雷彈炮遍布劇情中。蘭斯莫斯在腦洞大開的反烏托邦設定下,正反兩派勢力在劇情上不斷翻轉,對婚姻伴侶的本質,種種社會問題,烏托邦的不切實際,極權政府與遊擊隊,極端女權主義等,所有現實社會裡的現象,進行了“極具格調”的抨擊與嘲諷。它齊集了薩德侯爵的《索多瑪的120天》,喬治奧威爾的《動物莊園》與《1984》,甚至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這些小說中一些看似荒誕實則極具現實涵義的線索與影響。
這部電影所表現的東西真的太符合當下現實的,網絡文化充斥了太多的諸如“單身狗”這樣的詞彙,現實社會也充斥着諸如“剩女”,“逼婚”這樣的詞彙。所有的人都有單身焦慮,都害怕單身,到了27,28歲還沒結婚,無論男女,都開始着急起來,社會替他們着急,家庭着急,自己也開始着急。
片中的45天找不到對象就要變動物。現在生活中,好像女的30歲,男的40歲還找不着對象,超過了配對的時間,也要變得讓社會排斥,被當作異類來看待了。當然這隻是片中的一部分。
電影被人诟病還是最後過于溫柔的開放式結局,究竟柯林法瑞爾和蕾切爾·薇茲之間荒誕的叢林之愛是否最後真的實現?或者那僅僅是荒漠下,兩棵過于饑渴的枯草,在狂風暴雨的落點噼啪下,荷爾蒙假象中的幻想?
在現實生活裡有多少主動或者被動在一起相伴終生的伴侶們,真的遇見過“愛情的發生”?當然,這一切都不重要,人要活一輩子,苟且偷生才是最符合本質的生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