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這部電影在上影的時候我去看過,昨晚又翻出來看一遍,這時間一晃已是八年前的事了,劇情都不太記得了,仿佛是看新劇一樣認真的看了一遍。

故事發生在1937年,日本軍侵略南京。故事中有十二個少女,還有十二個妓女,十二個少女給日本軍官唱歌的時候,一個妓女跑出來追她的貓被日本人發現了,隻能将錯就錯地說“她是學生,因為校服太破了,才沒上台唱歌。”結果就變成了十三個女學生合唱團,日本軍是數好了十三個人才離開的,第二天就要去為日本軍表演合唱,其實就是去當慰安婦而已。

妓女們為了救這些年僅十二三歲的少女不被日本軍玷污,挺身而出扮演成女學生趕赴那場有去無回的約會,這些少女是教會學生,其中一個男學生是教父撿回來的孤兒,他為了保護這些少女,便不顧自己生死冒充成女學生混入合唱團,就這樣變成了十三個人。

...

一個美國流浪漢,是個入殓師,靠給死人化妝賺點錢過日子,神使鬼差地冒充了神父,見了妓女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身體和情緒的醉鬼,他有機會逃離南京,卻主動放棄了,還是回到了教堂營救這些少女,怎麼看都覺得不靠譜,在他給妓女們化妝的時候,其中一個叫墨玉的女人是頭牌,也是美國人最喜歡的女人,他們在化學生妝的時候,也是他們的決别之夜,流浪漢才說出了他從事殡葬業的原因,他第一次給死人化妝竟然是他自己的女兒,如果他的女兒還活着,正好也是十二歲。這幾句話給他所有的行為做了準确注腳,也有了力量的支撐,彰顯出人性的光輝,瞬間讓我對他膜拜三分,經曆了傷痛仍然可以坦然前行,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在原著中,保護她們的人是神父,導演張藝謀覺得這太不合理了,就把神父寫死了,讓入殓師假扮神父,這樣一來,就讓劇情變得合理了。這個假神父就是克裡斯蒂安·貝爾演的,他演過蝙蝠俠,在劇組拍攝的時候,考慮到一些片段中橋段很有可能會讓他受到傷害,于是給他找了一個土耳其人來當替身,可這個卻遭到了他的拒絕,他認為自己可以親自上陣。

妓女們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少女們的前程,同樣是人性的光輝,人性的偉大,也更讓人性的複雜更加立體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