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日本電影《光》之後,我就想起了張藝謀拍過一部《影》,總感覺他們之間有一種很玄妙的東西,果然是。
如果說《光》是思考了人生面對生死的無奈,仍要心存希望輕松美好的活下去,那麼《影》就提示了人與人之間争權奪利的陰險狡詐、殘酷狠毒,教人謹小慎微、處處提防的活着。這種即對立又統一的生活哲學很有趣。
整部電影黑白拍攝,呈中國水墨畫風格,人物的服飾采用漢服,不用任何色彩,畫面唯美藝術感很強,人物肖像在放在黑影下拍攝,顯得清晰立體簡潔大氣。
片中八卦場景和陰陽相克的動作,都是經典的中國元素。中國的根文化是易經,易經的哲學思想是陰陽,電影的一開頭就是小艾拿着一個占蔔的簽筒占卦,占得乾卦,天始乾元。接下來的故事就是描寫人性的的陰暗,狠毒狡詐,男主角境州,八歲時在街上與母親走失,被沛國的一個大臣收養。大臣的侄子子虞八歲,境州和子虞外貌酷似,大臣為了子虞将來在官場上不被人暗算,把境州進行嚴格的培訓,讓他成為子虞的替身,也就是影子。
從八歲起,境州就被關在密室裡,沒有光、沒有人、沒有聲音,像影子一樣的活着,子虞成了都督,因為征戰受傷,身體和外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影子正式出現在官場上成為了都督,一年多竟無人識破。真正的都督就像影子一樣活在密室中。
終有一天,子虞想要與沛王争奪王位,便讓境州作為一枚棋子,或者說是誘铒與他國交戰,子虞在密室中運籌帷握,沛王在宮中運籌帷握,境州戰勝,子虞派人暗殺境州,沛王派人救下了境州,境州回到了沛國,在宮中,三個男人将戲推向了高潮。
沛王早已識破了影子的身份,一直不揭穿,隻是在等機會。子虞派境州打仗,勝利後派人殺了境州,從此沛國隻有一個督都,再殺了沛王便可以自己成王,境州什麼都沒有想。
沛王讓戴着面具的武士拿上子虞的人頭,沛王打開盒子的瞬間,武士在沛王的背後,刺刀直抵沛王的心髒,原來子虞并沒有死,子虞裝成了武士,子虞讓境州殺了奄奄一息的沛王,在境州提劍的瞬間,子虞舉劍砍向境州,境州早有提防,反身把劍刺進了子虞的身體,境州把沛王和子虞并排擺好,把劍刺入沛王的身體,把子虞的手握在刺沛王的劍柄上,打開宮門向衆臣宣布:沛王遭刺客刺殺已駕崩,本人已把刺客殺死。
故事中的女主角小艾,是都督子虞的夫人,在真假丈夫和沛王三個男人這間周旋糾纏,她怕沛王揭穿,盡力和假丈夫假戲真做,又怕丈夫看出她對境州的愛憐而謹小慎微,她知道丈夫會在境州打了勝仗的時候殺了他,境州出戰就是永别,在出戰的前一夜,小艾和境州睡在了一起,而他們纏綿的鏡頭就在丈夫的視野之中,她丈夫在密室的牆上開個孔洞,打開磚頭,孔洞正好對着小艾睡覺的地方。小艾敢恨誰?又敢愛誰?她是一個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女人。
畫面是黑白的,人心卻不是非黑即白的。
本片獲得了55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獎。
張藝謀看了黑澤明導演的《影子武士》,想要拍一部中國古代“替身”的故事,于是《影》就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