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飛上天,再看,更覺是部良心劇,最近又得到了金鷹獎的肯定,張譯一如既往的優秀。對張譯的印象來自于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孟煩了,感覺是最好的有血有肉的一部抗日劇,一衆神劇根本與之無法并論。這次,張譯又把陳江河,這個充滿智慧與勇氣的義務商人演活了,我們看到了改革開放背景下創業、崛起的曆程,看到了義務商人的創業發展曆程。
“開四門”、“進四出六”、“賺一分錢撐死人、賺一毛錢餓死人”、“積少成多”,一句句經典,帶給了我們無限的啟示。

值得一看
闖蕩天下,積累資源。改革開放前,雞毛孤身走南創北,腳步丈量了中國的土地,在艱辛孤獨中,一步步厚實着人生的底子,得到了曆練,收獲了人脈,這在挽救襪廠時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那個裝在兜裡的小小電話本便是集中的體現。往往我們走過的路,看過的書,經曆的事都不是白費的,都會在某一刻某一個機會中爆發,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也許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他被抛棄在雪窩裡,走上逃命之路,躲躲藏藏,都變成了一種考驗,一種曆練。
曆盡磨難,重情重義。劇中陳江河和駱玉珠感情,可以說肝腸寸斷,“錢可以再賺,人錯過了可就再也找不回來了”,雞毛堅守在襪廠,等待着,終收獲了最真的感情,“雙劍合璧”。同時也開始展露商業頭腦,在襪廠接受了實踐的檢驗,并在與楊氏的合作中收獲了現代企業管理的理念,一切都是在積累,等待着一股春風吹起,爆發。
春風吹起,積少成多。編劇對企業史的把握了解很到位,從打擊投機,到放開個體經營,及至出現的“假冒僞劣”,“三角債”風波,都是真實出現的情況,陳江河的金珠首飾、銀珠五金、玉珠百貨就這樣在考驗中一步步向前,在初創期可以說是“什麼賺錢幹什麼”,靈活的商業頭腦、敏銳的商業嗅覺,體現的淋漓盡緻。當然關鍵時刻,還有金水叔鼎力相助。借着春風,雞毛快速的完成了資本積累。
大膽開拓,突破質變。及至十年後,玉珠集團開拓歐洲,“走出去”。陳江河有着前瞻性的認識,國内市場飽和成熟,必須找到新的增長點,并實施品牌戰略,從低成本競争走向差異化道路。就現實情況來看,早轉型,在選擇上無疑是正确的,停下來終會無路可走。在劇中也看到了跨國戰略實施之不易,種種風險層出不窮,不斷的挑戰着中國企業的能力,在挑戰與機會中向前。
亦過十年,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們看到了快速時常變化下,一股精神的傳承,玉珠、岩旭集團不再是形單影隻,足以與國際對手競争,在并購與反并購中,走的更高更遠。
細細品鑒,這部劇演活了一部企業成長史,有真實的奮鬥,有信義的掙紮,有戰略的抉擇,成功來之不易,需要後來者去守成、開拓。
不變的是精神,相信雞毛飛上天的一股精神,一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