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特意去看電影《銀河補習班》,剛上映不久,就引起了褒貶不一的評論,網上對其評分也是高低不一,還真是帶着好奇心去看個究竟。
早就看到評論裡說它煽情且苦情,差點帶條毛巾去擋眼淚,可是事實又是怎樣的呢?言歸正傳,先從影片聊起。
這是一部有關教育題材的影片,以九十年代生活為背景,講述的是建築設計師馬浩文和兒子馬飛的故事。馬浩文是一位優秀的建築設計師,為城市設計建造了一座大橋,風光無限,同時被選為亞運會火炬接力手,可是就在他最風光最耀眼的那天,卻出了大事故——大橋塌了!驕傲的他被送進了監獄,妻子離開了他,獄友故意欺負他,這些都沒有把這個漢子打倒。而他的兒子去看他,不肯離開,要和爸爸睡,他卻流下了無奈的淚,隻得用謊言把兒子诓走。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兒子馬飛漸漸長大了,上了市裡最好的初中,可是成績卻很差,表現也不好,學校聯系家長要将其退學,恰巧這時他的爸爸馬浩文刑滿釋放回來了。父子的相見是在學校教導主任批評兒子的尴尬場面中進行的,時隔七年,兒子也長大長高了。媽媽一個勁的和教導主任求情,希望學校收留馬飛,可是馬浩文卻和教導主任打了個賭:初一期末考馬飛進年級前十名。一個班級墊底生進年級前十是個多大的玩笑呀,教導主任嗤之以鼻,可是馬浩文卻是認真的!
接下來的日子裡,馬浩文和馬飛一起經曆了很多事情,爸爸教會兒子要獨立思考,要思考人生,要找到自己的夢想,要勇敢的向着夢想而去不認輸。最終馬飛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奮發圖強,當上了航天員,去太空執行任務,成了舉國上下的英雄。他的成功離不開父親的影響,而成功之時,父親卻老了。
觀影之後,我想了很多很多,教育問題不容忽視,尤其當下望子成龍心切,各種補習班應運而生,孩子趕場子似的遊走在各個班之間。家長辛苦接送,孩子被逼的抓狂,可是不這樣去做去磨,我們還能做點什麼?誰又能保證别人的未來呢?羅列了一些個人拙見,與觀者一同探讨。

圖片發自簡書App
01
學習,難道不是終身的行為嗎?
影片中高考剛剛結束的一幕很是沖擊眼球,操場被白色的試卷給淹沒了,走廊上是高三學子憤恨的撕着昔日陪伴的試卷,愉快的向樓下扔去,貌似解脫,實則宣洩。原來學習不是他們真正的快樂之源,他們的人生還未開啟就向世界宣告了失敗,實在是痛心!
我們學習,我們考試,我們為自己。
校園裡我們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接受老師的檢測,同時也是對自己學習程度的肯定。分數是衡量知識量的标準,但絕不是判定一個學生的唯一标準。因為分數是變量,誰也不能保證每一次考試都拿滿分,校園裡逆襲反轉的例子真不少。
我們學習不是停留在學生時代,也絕不在大學畢業時給學習畫上句号,我們将會在社會這個大課堂裡學習更多,除了知識以外的很多實用的東西等着學呢。“活到老,學到老”不是一句空話,它實實在在的體現在每一天的生活之中。
02
教育,我們到底要教給孩子哪些?僅僅局限于知識層面上顯然是不夠的。
馬飛在學校裡接受的是知識教育,因為學校有升學率,所以每個學生都不能拖後腿,必須考好過關,否則就會有麻煩。
但是在家庭這個啟蒙教育基地,我們還是教知識抓升學率嗎?如果這樣是不是變成了另一所學校了呢。那麼孩子回家還有什麼意義,等于從一所學校跨進了另一所學校!
影片中馬飛的爸爸馬浩文把教育生活化了,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都在教育他的孩子,但是他的教育方法獨特,與生活貼切,讓孩子願意接受。比如在草地上感受青草的味道,發自内心的融入于古詩詞之中。
提到教育,大多數人腦海中都會閃過學校和老師的畫面,沒錯,他們确實是教育的先行者,可是更好的更有效的教育就在我們身邊,而且與我們形影不離。生活教會我們生存之道,家庭教會我們做人之本,親友教會我們“禮”和“仁義”,辛勤的工作教會我們要擁有一顆上進心……
無處不在的教育充斥着我們一生,這才需要終身去學習,不能停!

圖片發自簡書App
03
清華北大是過程,不是目的,每天拉弓射箭要找準箭靶子,不然拉弓就沒意義了。
影片看到這兒的時候,就想問問自己,我的箭靶子在哪裡?忙碌的一生都是為了那個箭靶子嗎?說句實話,孩子找不到箭靶子是因為閱曆尚淺,對事物乃至世界萬物不敏感,所以方向不好把控,摸索着去尋找。
那麼成年人就都有自己的箭靶子嗎?我看未必!很多人是沒有方向性的,亦或者這麼說更加确切一點,絕大多數人已經默認了一種生命軌迹:上學—考試—中考—高考—讀大學—畢業就業—結婚生子—升職加薪—安享晚年。這樣的人生沒問題,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這樣順順當當走下去,途中一定會遇到挫折、坎坷,改變了軌迹怎麼辦?這個時候我們要用書本上學校裡沒有教過的知識去自己面對,去自己解決,我們需要信念、勇氣、堅持、不認輸!
04
刷題考試的模式真的适合所有的學生嗎?不适應的學生就是“壞學生”,要被放棄掉嗎?老師說的都是對的嗎?誰能教孩子學會思考、獨立思考呢?
一連串的問題難住了我,我們這一代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考試做題、做題考試,真沒想過還有其他要做的。可是時間在推移,時代在進步,我們的教育思想會不會固化了,刷題考試沒有錯,但是會不會有其他模式的出現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看不到不代表他們就沒有優點,反而是我們沒有用心去發掘,被埋沒了,誤導了,還自得其樂的在嘲笑貶低,是不是一種盲目呢。
就像影片中的馬飛,閻主任找他談話,希望他能參加高考,争取當上狀元,放棄當飛行員的夢想。這樣的做法難道不自私嗎?老師的話我們如果一味的遵從,不加以獨立思考,最後的結果由誰來擔負責任呢?很多的選擇都隻能來一次,沒有回頭路的呀!

圖片發自簡書App
05
開放式教育到底好不好?
沒有什麼好不好,隻能說因人而異吧。對于失去自信,總覺得自己笨、學不會的孩子,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樹立自信心,挖掘自身的閃光點,同時使其産生對學習的興趣。
這一類型的孩子不是智商有問題,而是沒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被無情地過早地貼上否定标簽,再也不會給機會。他們的機會不在課本裡,也許在其他領域會有一番作為也說不定,“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個不小心就成功了呢。
06
父愛是什麼?為什麼父愛會如山?
父愛承載了所有責任,背負着一切痛苦,卻依然在孩子面前堅強的不認輸,近似倔強,卻成就了孩子心目中最尊敬的榜樣和效仿對象。言傳不如身教,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光輝正能量的父親才是真愛,這種愛确實如山。

圖片發自簡書App
07
一直想,一直想,一直想……
這是父親用最直觀、最易懂的語言教會兒子獨立思考,并運用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
影片中的洪災一場戲印象深刻,十幾歲的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實施了自救,最終獲救,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而這一切歸功于這位執着的父親,一個勁的在對兒子發号自救的施令,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這是一場生命的較量,在命懸一線的時刻,選擇放棄很容易,會帶來無盡的遺憾,隻有堅持,哪怕隻有一下下,也許奇迹就會發生了。
08
不是别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有些是胡說八道。
要問自己到底喜歡做什麼,找到了就一直做下去!影片中爸爸帶着兒子翹課去看航模展,翹課的行為并不值得提倡,可是這個旅程卻堅定了孩子的決心,令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志向。
孰輕孰重真不是僅看表面來做決定的。
别人說什麼什麼什麼,那隻能代表别人的想法,我們可以參考,可以借鑒,但絕不是不過腦的認同與執行,這樣就失去了自我,沒有自我的人就是一具空空的皮囊。

圖片發自簡書App
09
馬飛說:爸爸像一台發動機,不知道疲倦,全力開動。
我們身邊的爸爸們也是發動機嗎?也許都是發動機,隻是裝置在不同的位置上了。有的忙着工作事業而忘我,有的執着于愛好而不停歇,有的可能生了鏽需要保養加油了,有的跟不上機器的更叠快被淘汰了。
從這一點上看,我們應該羨慕馬飛,他的爸爸把大部分精力都投注在他身上,引導他開啟了人生的奮鬥之門,真是了不起的父親!
10
2分鐘掙到800元錢,令我再次目睹了學習的重要性。
有學習力的人在哪兒都能随時變現,受人尊敬。一個簡單的物理原理,包工頭不懂,民工不會,瞪着眼睛幹着急也沒用,專家一出手,分分鐘搞定,真想拍手叫絕!

圖片發自簡書App
11
孩子的身高刻度尺,記錄着愛與回憶。
失去的七年成長陪伴,不是空白,是重新的開始。因為有愛,任何時候都不晚。馬浩文一直把刻度尺帶在身邊,哪怕是組建新家,這濃濃的父愛是如此的細膩呀!
12
閻主任培養了那麼多優秀的學生,為什麼自己的兒子卻瘋了?
一次的失誤就沒有商量的餘地了嗎?逼孩子走上絕路的,不是教育,不是學習,而是人!
“我都是為你好”是最大的借口,找到借口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強加于孩子身上,控制孩子,命令孩子,不允許反抗,否則就是“不聽話的壞孩子”,“我們不喜歡你了”,“翅膀硬了想造反呀”,要知道孩子也是人,是人都需要尊重,得不到尊重,甚至侮辱他們,難道還不能發聲不能回避嗎?不可理喻,比集中營還要集中營。
用自己的喜好,有條件的去愛孩子,這不是真愛,是一場交易。

圖片發自簡書App
13
委屈、挫折成了激勵自我前進的動力,“不認輸”!
替人背鍋,總有水落石出的一天,燙手的快錢總有還回去的時候,不要以為别人都不知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當馬浩文最後得知當年出賣自己的人是自己的徒弟時,兩行老淚落了下來,内心的疼痛糾結讓他忍無可忍。當年的大橋事件毀了馬浩文的一生,受盡了委屈和淩辱,卻把他磨砺出堅韌不拔的意志,造就出國家棟梁——馬飛。
“不認輸”給了父子倆勇氣,堅定的信念讓他們直奔成功之路!
14
“吃水不忘挖井人”!
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曾經幫過你,教過你,挺過你的這些人,心懷感恩才可成人,方可成事,否則就是“失敗的教育”!
因為父親上新聞的緣故,馬飛勸他放棄追究當年的事情,認為這麼多年過去了,沒人會在意了,可是兒子卻忽略了父親内心的感受,在馬浩文心裡一直有一座橋,一座自己設計建造的宏偉大橋,而且不會塌,這是他的驕傲,也是他的夢想。
當馬浩文離開時說出“這是失敗的教育”,簡直痛徹心扉,是父親的無奈,培養的優秀孩子卻不懂父親的心,隻能默默離開、離開……

圖片發自簡書App
15
《銀河補習班》讓我看到很多,想到很多,結合自己的現況,值得好好反思,自省吾身。片中有淚點,但不是煽情,是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時而挂着淚就已經開始樂了。
演員把角色演活了,深入人心,值得贊歎。慶幸自己沒受輿論的左右,而錯過一部好電影,真的是隻有自己看過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