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和俞白眉再次聯合執導的《銀河補習班》自上映以來就争議不斷,不喜歡的可能想打零分,喜歡的甚至想打滿分;不喜歡的想起《分手大師》和《惡棍天使》就認定鄧超+俞白眉=爛片 ,喜歡的覺得倆人終于找對了風格取得了突破。我持支持意見,看時能感人落淚,看完能引人深思,人物角色深入人心,就算有槽點那也是部瑕不掩瑜的好片兒了~

...

一位意外失聯的宇航員,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回憶起與父親共同成長的點點滴滴:被害入獄數年後歸來的父親,以任勞任怨、堅定不移的愛,和言傳身教的啟發式教育,帶領孩子實現夢想,從班級倒數第一前進為倒數第五再到班級前十,最終有望成為高考省狀元但是選擇了進入航天學校并成為一名宇航員的故事。

...

有人說劇情太過誇張不合實際,可是藝術本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現實裡的殘酷難道不是比戲更甚嗎?而奇迹的意義不就在于給人以打破荒唐規則的勇氣嗎?與其說《銀河補習班》勾起了我自己的成長回憶,不如說它表達了我步入社會後關于親情、教育、學習深思後的一些心聲。

01 愛是理解與相信,也是原諒與和解……

所有的人、包括馬飛的媽媽都覺得馬飛是個無可救藥的“笨蛋”、“混混”、“壞學生”,成績倒數第一,天天在學校不務正業,甚至要被學校開除,沒人想到他因父親入獄,雙親離異,被“惡霸”欺淩、被老師辱罵,被母親指責“蠢、笨”所帶來的心理創傷及逆反加劇,好在這時爸爸馬皓文回來了。馬皓文作為東沛大橋的設計師,因為徒弟貪污了“黑心”錢導緻工程出了問題,最後蒙受不白之冤锒铛入獄,在獄中被獄霸欺負受盡委屈。10來年後出獄,馬皓文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兒子,此時他是東沛市鼎鼎有名的罪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同樣不受待見、一無所有的倆人,父子情深、彼此信任。馬皓文相信兒子潛力巨大,會成為全校曆史上最優秀的學生之一,馬飛也同樣相信爸爸是最正義、勇敢、偉大的父親,他們一起努力克服困境,生活狀況迅速好轉起來。人這漫長的一生呀,隻要有這麼一個可以無條件信任與依賴的人,就足以感到幸福、充滿力量!

...

在爸爸的陪伴與指引下,馬飛成功當上了航天員,但他也接受了上級的要求,為了避嫌要少與有前科的爸爸接觸。後來,年老的馬皓文終于得知了當年東沛大橋事件的真相,極力要求平反,這可是他多年以來的心結啊。

...

當他激動地告訴兒子自己可以洗白之後,兒子卻顧及自己的前程勸他别再折騰了,而且說有自己這個爸爸一手打造出來的驕傲就夠了。馬皓文失望至極,說:“原來我的教育是失敗的……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架自己的橋梁,把自己的橋修好,是最大的事……”此後父子多年沒再碰面,隻是暗自牽挂着。直到馬飛外空歸來,最榮耀的那天,馬皓文前去接機,馬飛說:“爸爸,對不起,原諒我第一次當兒子……”

...

生活這麼複雜,誰都是第一次做人,第一次扮演一個角色,誰都有他的個性和原則,再親近的人也需要彼此尊重,再掏心掏肺的愛也不可能完美無瑕,或大或小,都必然會經曆誤解、争執、矛盾等等,但那份血濃于水的感情其實從來都沒有變過。愛與懷疑此消彼長,我們原是世間最信賴的人,有什麼理由不在恰當的時機邁出和解的第一步呢~

02 應試教育下的校園是牢籠,多少教師面目可憎!

看到馬飛在博喻中學,因為在課堂上看《笑傲江湖》就被教導主任在全校同學面前羞辱;因為成績差就被認定是壞學生,書包被檢查、心愛的飛機模型被砸……我就想起了我曾經的高中,以嚴格的“軍訓式”全封閉管理而出名:課間休息時間10分鐘,常常被老師拖堂或提前;吃飯時間15分鐘;早晚洗漱、疊被子到進教室10分鐘;每個周隻有一個下午的“假期”……如果說這些不算什麼,那最無法忍受的是我們的一切興趣愛好基本全都被扼殺,班級、學校紀檢組常常突擊搜查所有人的課桌和床鋪,哪怕是文學類的課外書籍也得被沒收,上課時總有教務處的老師在窗外來回巡視。更不用說,誰要是觸犯了三大紅線:帶手機、談戀愛、打架鬥毆,妥妥地全校例會通報批評、然後台上念檢讨書以及記留校查看處分!總之我們滿腦子都被灌輸着“成績與高考”二字,老師們總說:“上大學了就解放了。”

...

在一切以成績為标準的教育氛圍下,學生的成績也成了檢驗老師的唯一标準,那時我們常常疑惑為什麼總有一些老師為了多讓我們背幾句書、多寫幾個字而強行拖延本就隻夠上個廁所的課休時間,我後知後覺地明白,他們也是被學校的績效考核制度給逼的。此外,作為一個美術生,高三時我們從外地集訓回來才發現,原來我們這些特長生(大部分都是成績很差的學生)是被“賣”給了培訓機構的人噢,學生報名老師是可以從中抽取提成的,而将來若有幸靠特長考個好點的大學,學校的錄取率也更好看一點,那些老師那麼積極推薦究竟是慫恿還是真的替學生的前途考慮尚未可知~

盡管我是一個好學生,甚至還是以考取一中的成績就讀了二中的“僞學霸”,想起那個校園,至今仍有點心理陰影,本質上我也是一個被應試教育逼出來的“乖孩子”。我很懷疑那種嚴苛、壓抑、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對我們的學習效果和應付高考起了多大作用?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處于一種在題海掙紮和死記硬背中的犯暈狀态,就像馬皓文對高老師說:“對同樣的知識,反複加深印象,反複、反複、反複……就像這個饅頭,蒸好了,反複加熱,反複、反複、反複……你覺得會比這個新蒸出來的饅頭好吃嗎?”

真的,我那時常常幻想出用一管注射器給自己的腦子換換血的畫面。而且當時我們同學中還流傳着一個口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叛逆期的孩子們總能換着花樣,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避開老師的目光觸犯“紅線”。我也有一些老同學因為無法忍受那樣的學習壓力或學習氛圍選擇了高中辍學,後來多半有所後悔,真為這些因錯誤的教育方式而放棄接受高等教育的同齡人們遺憾!電影中博喻中學的孩子們高考完後,撕碎書本、站在走廊上看白紙漫天的場景也和我們當年相似,雖然很快被制止了,但那種輕松真的太難得了~

...

片中的爸爸馬皓文就是一個從不強迫孩子學習的異類。他憑借着自己的智慧變出好多神奇的“魔術”讓馬飛懂得了知識的重要性;把10厘米厚的作業拆解成0.1厘米的小目标給馬飛動力;以深夜加班工作的身影影響馬飛并告訴他:“你可以自由安排,在任何想學習的時間學習;”帶着馬飛深入自然和社會去理解和運用知識,通過真實的感受去寫作文而不是苦思冥想,甚至不惜曠課;在馬飛成績不理想時仍舊告訴他,我不在乎這個分數的,爸爸還是覺得你很棒;他問馬飛的夢想是什麼,告訴他朝着夢想的靶子拉弓,而清華、北大都隻不過是一個過程……

...

誠然,在現實環境下,這種放養式的教育方式可行度很低,對素質教育的示範也不夠完美,但毋庸置疑的是孩子們的确需要更多的自由、更靈活多樣的啟發式教育、更正确的學習觀和價值觀、更多獨立思考和判斷的可能性。

03 學習是終身的事,時時思考就不會失控

在《銀河補習班》中,馬皓文說出了許多哲理深刻的金句,乍一看似曾相識,細細品味起來,其中很多唯有真正經曆過生活的考驗之後才能明白。

...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連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麼用。”

“真正的人生難題,不會像考卷那樣,會自動跳出ABCD四個選項,有且隻有一種标準答案。而是會有EFGHIJK的岔路,甚至能開出XYZ的腦洞。”

...

有多少應試性人才,畢業即失業,丢到社會中發現自己除了課本知識就一無所長,既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迷茫着迷茫着也就混吃等死般麻木了。其實,隻要你還有所渴望,“隻要一直思考,你就能做任何事”。一次次走過柳暗花明的人會知道,道路本是千萬條 ,隻是擺在眼前的隻有一兩條,說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但對有些人來說,人生甚至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坎兒”,立足當下、放眼未來,每一個時刻都是人生的重要時刻。

...

在看到馬飛媽媽像無數家長一樣,總是說:“考不好你将來就隻能像樓下那個人一樣,賣煎餅!!!”的時候,我想起去年那個新聞:一位父親反對兒子上大學,說比起那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自己賣韭菜盒子給他們掙得錢可要多多了。哈哈,有點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