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有耐心從頭到尾去追完一部電視劇,上次是TVB的《天與地》,這次是《北京愛情故事》。
相比于《天與地》裡成人世界裡的妥協與隐忍,《北愛》更多的是青春的反叛與抉擇。
我們從何而來,将往何處去?
每個人就在裡面尋覓着,在一條條的岔口面前像無助的孩子,猶豫着、忐忑着、迷惘着。
因為未知所以會擔憂,可是如果我們知道自己的命運結局又何嘗不會心有不甘、試圖改寫。
不去評論劇本的好壞演員的優劣,隻要我們能在裡面找到一點共鳴就足夠了。
最初隻是随意點開,但是後來想讓我看下去的僅僅是一個遠鏡頭:一個個人在北京的街道上匆匆而過,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的,機械的仿佛遊離于這個世界。
我仿佛也是那人群中的一個,可是那種機械的表情卻讓我害怕,原來無論我們私下認為自己是多麼活潑可愛激情四射的人,可是在那樣的街頭在那樣的鏡頭下卻是無比的蒼白。
蒼白,沒有感情,那該是我們活着的人生多大的悲哀。
看完整部劇,我哭過兩次,一次是程盛恩在辦公室對石小猛講的那番話;一次是程峰開口叫程盛恩“爸爸”的時候。
記得林夏哭着說“長大怎麼是一件這麼痛苦的事情”,盡管我沒有電視劇的那般大起大落,然而我們誰沒有在成長的時候哭泣過。也許此時回覺得已經不算什麼,可那時候的難受是真的難受。
現在的我們隻是多了一層防護衣,将那些敏感、脆弱僞裝起來,開始變得無懈可擊。
北愛裡人人都在讨論石小猛的轉變,理解的不理解的各執一詞。
可誰都無法否認,最終做出選擇的是他。
小昭姑娘寫了一篇影評,題為《永遠不要低估一個姑娘與你同甘共苦的決心》。
我不敢說所有的姑娘能夠做到,但是至少有很多可以。
我們總是被别人的故事、被電視劇的情節所誤導,女人被臉譜化妖魔化,物質被無限制擴大。
男人們都覺得自己如果沒有車沒有房,怎麼會有姑娘願意跟他,更何況還有一個富二代在旁邊做比較的情況下。
每一天民政局那麼多領證的,不是每一對都是以房和車為籌碼的。
我身邊的同事還有最好的閨蜜在領證的時候,他們的男朋友沒車沒房,拿着幾千塊的工資租着民房,但這并不妨礙她愛他。
她們需要的是你給足夠的信号:你會愛她會對她好,不離不棄。
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
書本上的文字未必不能實現。
很多女人沒有安全感,其實大部分來自于情感部分,當情感無法滿足的時候,隻好用物質來彌補。
不敢說所有,但确實有一部分是。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沒有安全感的人,尤其是沒有了父母的援助一個人在這個城市生活。
我會擔心自己哪一天失業了沒有資金來源,淪落到睡馬路;
我會在不同的銀行卡存一些錢,并藏在不同的位置,隻是為了以防哪天錢包掉了還能有救急的錢;
我會在馬路上走的時候設想自己如果包包被搶了,該如何向路人借錢坐車回家;
我甚至還會籌劃自己以後結婚了該怎麼偷偷的存私房錢,以免未來的老公将我掃地出門的時候,我還不至于連吃飯的錢都沒有。
看吧,對于我這樣一個這麼沒有安全感的人來說,隻要有一個人願意陪在我身邊,讓我相信我們會一直走下去,那上面的那些問題都已經不是問題了。
我不是沒想過像電視劇裡面能夠找個枝頭變鳳凰,可是關鍵在于别人未必看得上我;即便我走了狗屎運真被别人看上了,可我也未必喜歡,至少我沒有那個勇氣拿自己一輩子去賭别人的車房還有存折。
因為那是别人的,他們可以給我,也可以收回去的。
談回石小猛本人,或許真的該說性格決定命運。
他總是看到自己沒有的,卻忽視自己擁有的。
他擁有沈冰,如果他不放手,别人是奪不去的。他自己放棄了這個主動權,卻強咎于這個現實的社會。
很多人在讨論當初善良的石小猛怎麼會變成那麼猙獰的一個人,是不是一個人的成長就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北愛把現實社會的問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露出來,把青春所該擁有的幼稚、理想、無知、單純撕成粉末。
因為隻有痛到極緻才是麻木。
我們大部分人像吳狄,沒有太大的野心,偏于中庸,隻求生活養家糊口。
石小猛無疑是聰明人,可聰明人往往隻有兩種下場,要麼是成功要麼就是被打下塵埃。老程曾經說過,石小猛比他自己想象的還要聰明。
我一直覺得石小猛最大的問題就是他知道自己聰明,卻偏偏不肯面對成人社會的遊戲規則與一些既定的事實。
可我認為真正的聰明人應該是那些在承認社會遊戲規則的基礎上怎麼去玩轉這些遊戲。
看完北愛,最觸動我的不是裡面的愛情,而是在以後的漫漫歲月中如何去把握自己心中的那丁點信念與執着。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