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結尾處一段粵曲聽得我淚水漣漣。後來看豆列,發現許鞍華還有一部《女人四十》,本想着抽空再看。恰好斯銘在我後面留言說這部電影非常值得看,抱着試試的心态去看,卻不想無意間拾到黃金。
一、孫太
我更喜歡裡面的人叫她大嫂,我隻看過蕭芳芳演的一部電影,就是在《方世玉》裡飾演方世玉的老媽。我一直覺得她有點像梅豔芳,不管是眉眼之間還是舉手投足的氣度,總讓我覺得依稀間像是看到了阿梅。
一開頭的時候孫太就是一個十足的家庭主婦形象,在小攤販面前讨價還價,嘴硬的跟老公鬥嘴卻還是下班之後乖乖的趕去超市買大減價的大米;在回家的路上路過麻将茶館立馬把事情摞在一邊與牌友開戰。這樣的孫太像極了我們身邊的媽媽。
直到孫婆婆的去世,故事開始進入主題,脾氣又臭又硬而且患上老年癡呆症的公公成為她生活的老難題。她仿佛進入了生活最糟糕的時候:繁重的工作、新進公司漂亮女助理的威脅、弟妹小姑子們不願擔起照顧老人的責任、懦弱的老公還有每天下班回家準備一家人的晚飯與日常起居。
我一直以為她會斯歇底裡的被生活拖垮,尤其是最難伺候的公公,一個除了她以外不認識任何人、生活不會自理、脾氣臭臭的、半夜鬧騰、會随地大小便。。。
面對這麼多的事情,她隻能在天台收衣服的時候忍不住失聲痛哭,可是最後還是不得不想辦法來逐一解決,從家裡到公司,她在每一個摩擦中斡旋着。
在面對丈夫懦弱的接受一個人完全承擔起照顧老爸的責任,她氣的隻能在家裡發牢騷;在公司老闆越來越倚重漂亮助理的時候,她也會失落,卻還要趕回去接她的公公;在公公脾氣倔強胡攪蠻纏的時候,她隻能頭痛的一點一點的來收拾爛攤子。
這樣的困窘局面卻在不斷的摩擦中開始簡明化,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沒有一味的抱怨,更多的是想辦法解決。可是就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一家人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和諧,更懂得在摩擦中學會了體諒與寬容。
在最後的時候他們每個人更加明白怎麼去與身邊的人更好的相處,盡管他們的生活并沒有什麼物質的改變,但是經過這一場洗禮,隻會讓他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二、公公
公公在出場的時候就将蠻橫、大男子主義、固執、刻薄等讓人難以忍受的壞毛病全部表現出來,尤其是對孫太的臭屁态度。
孫老婆婆死後,我無法想象他們該如何相處,偏偏這時候他還患上老年癡呆症,唯一記得的就是他平日裡百般挑剔的大兒媳婦。
這樣的場面自然免不了雞飛狗跳的局面,可是兩人的關系卻是在孫老頭半夜跑出去玩防空演習的時候開始扭轉,他一邊拉着出來找他的孫太一邊陶醉在自我的世界裡。盡管滑稽卻愈顯溫情多了,兩人第一次開始好好交流,互相進入對方的世界。
彼時的孫老頭已然沒有最初那麼讓人讨厭,但卻依然擺着一副臭脾氣,隻是這幅臭脾氣多了幾分孩子氣。他的負擔表面上讓家裡所有的人焦頭爛額,但是卻間接讓孫太孫先生已經他們的兒子三人之間更好的處理彼此的關系,學會更好的來對待身邊的人。
三、孫先生
孫先生隐忍、孝順、逆來順受,在面對弟弟弟妹推卸責任不願意照顧父親的時候也僅僅隻是微微歎一口氣,自己一個人攬下所有的責任。在面對妻子抱怨的時候也隻是一個人在那裡愛莫能助,唯一的一次強硬僅僅隻是喝醉酒後借着酒勁在妻子面前蠻橫一番,而這唯一的一次強硬卻在孫老頭随地小便的鬧劇中結束。
我本是不太欣賞這種類型的男人,總覺得怎麼能讓自己的妻子受怎麼多的委屈。但是這樣的男人也更适合做老公,他隐忍包容,他始終是站在妻子的旁邊讓她擁有一個跟所有困難抵抗的精神支柱。他傻傻的不善言辭,但卻用最簡單的幾句話許諾了一個妻子對丈夫最大的渴求。
生活是什麼,就是在最艱難最不開心的時候我依然陪你在身邊,而你從來不曾孤獨。
四、姑姑
孫家姑姑出現的場景不多,卻足夠獨特深刻。第一次是孫婆婆的葬禮上,她這個女兒到最後才趕回來奔喪,庸俗、說話不經大腦、自私刻薄舉手投足間表現的很是經典。
全劇的笑料也是來自于她,這麼一個不讨喜的人物卻在最後變得可愛起來。而這個原因僅僅隻是因為孫老頭在最後認出了自己的女兒,親手捧着一束花對她說:阿蘭,你真漂亮。
那一刻,孫姑姑是真的笑的很開心,拿着花沖着孫太他們炫耀着,臉上洋溢着最最燦爛的笑容,天真的就像是山花間爛漫的小姑娘。
看完這部劇我突然想起自己每一次跟媽媽起争執的場景,每一次我們都是在自己的角度占據足夠的理由,并試圖去說服對方,但卻從未想過為什麼一定要對方認同自己呢。
生活有太多的摩擦,但是摩擦不是以暴制暴可以解決的。當我們試圖進入對方的世界,去理解去包容的時候,那些不可逾越的鴻溝看起來并沒有那麼的可惡。
孫太與孫老頭之間一直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這種摩擦更因為孫太去世而更加爆發出來。他們沒有彼此埋怨彼此怨憎,而是在各自的相處與軌迹中看到了對方生活的另一面。他們在尋求解決,找到平衡點,成為彼此更好相處的前提。
也許,下一次當我與父母意見相左的時候,我會抱着媽媽說“放心吧,我會自己照顧好自己的,我很幸福,真的”。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