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關注我、我陪你愛
文丨萱小蕾、又名漠泱
▼
台劇《荼蘼》中,楊丞琳飾演的鄭如薇,分别演繹了兩種生活,一種是選擇了愛情和婚姻,一種是選擇事業和物質。
無論怎麼看,還是比較願意接受後者,即使後者工作忙,人也顯得有些孤獨,但是衣着光鮮,自信從容,有車有房,衣食無憂。
重點是,沒有那麼複雜的瑣碎生活要面對和應付。而選擇了愛情的那一個,成為了一個家庭主婦,并且跟老公的父母住在一起。
後來小姑子離婚,也回家一起住。小小的套房裡,住了五個人,後來有了孩子,六個人。

最關鍵的是,從她放棄事業留下來陪男友照顧他受傷躺在病床上的父親開始,這男方一家人,就覺得理所當然。
為了不租房,也為了方便照顧男友的父親,所以沒有結婚就住在男友家,還被男友媽媽嫌棄,怕旁人說三道四。
還沒結婚,就照顧未來公公,熬湯做飯,送到醫院,推着他在醫院裡逛,為了成全男友繼續工作,自己失業,或者說自己選擇了辭職。
而這一家人,公公受傷後,一直沒痊愈,需要專人照顧。婆婆據說身體不好,反正好像起不了什麼作用。
小姑子更是任性,回家來隻會擺臉色,隻會自私的半夜不睡鬧脾氣,鬧情緒,還鬧自殺。
鄭如薇從女友到老婆,不過就是辦了個結婚證,什麼也沒要,什麼也沒有,這個家隻靠她老公一個人的工資生活。
然後照顧公公,婆婆,小姑子,還有孩子,都落到鄭如薇一個人身上。做飯洗衣家務活,估計每天都沒有閑着的時候。
原本一個精靈可愛的姑娘,很快就變成了黃臉婆。還會被婆婆挑剔,指使,唠叨,被老公責怪,忽略。
原本她是為這個男人和這個家做了犧牲,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和事業,然而在大家眼裡,好像是她自己倒貼,非要跟着這個男人。

所以以婆婆為主的那種男方氣氛,就是覺得:你為這個家照顧老人,帶孩子,做家務,都是應該的。而且還會覺得,你做的不夠好,不夠格。
盡心盡力付出,姿态低到塵埃裡,尊重老人,忍讓丈夫和小姑子,順着所有人,卻并沒有換來什麼好言語。婆婆對小姑子的偏愛,一目了然。
小姑子鬧自殺,老公便丢下要生孩子的她,先送妹妹去醫院,而她獨自一人打車去醫院生孩子。
她被遺忘,被當成這個家的保姆或幫傭,好像她沒有更好的事可做,好像她隻配做個家庭主婦,并且還做的讓大家不那麼滿意。
要不是編劇後面給了一點點正能量的甜,真的是對這個婆家沒有好感,對這種完全為這個家付出的主婦報以深深同情。
總的說來,鄭如薇自己也有責任,從一開始,就付出太多,犧牲太多。
善良和為了愛情去付出,都是對的。但是還是要看對方是否值得,是否會感恩,是否會尊重你的付出,會感激你的付出。
而不是把你做的一切當成理所當然,甚至覺得你是為了攀上這個家庭和這個男人、才非要為這個家付出的。
讓他們有了這樣的意識,那麼你到了這個家,注定受不了重視和尊重。

而付出,也要一點一點來,不能一下子就做到了頭,就付出了全部,後面你再稍有一點怠慢,對方就覺得你做的不好,就覺得不滿意,就開始挑剔。
比如你第一次去男友家,就熱情地想表現,要下廚做飯,然後你高興地做了一大桌子菜出來,人家不一定會覺得你厲害有本事。
反而覺得你是在巴結他們,是怕他們家不接受你,是你急着要嫁進來,是你在高攀。
于是此後你真嫁過來了,家裡的飯一定得全由你來做,如果你一頓不做,他們就覺得全是你的錯,是這個媳婦不好。
總之,不管做什麼,留點餘地,特别是女人,在未嫁之前或者說嫁了之後,都要保留幾分。
不要讓對方看到你那種卑微讨好的姿态,容易被看不起,也不會因此收獲什麼好結果。
隻有自己尊重自己,有自信和從容姿态,才能保證不被輕視和欺負。